這個地方為啥有人寧死也不去?網友直呼“恐懼程度遠超你的想象”

東北地區自古以來都是我國重要的邊疆戰略要地,地域廣闊,資源豐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644年,清朝建立,滿族成為了統治階級,而東北作為滿族的龍興之地,地位更加重要。清朝為了保護東北地區,對東北地區實行封禁政策。清朝遷都北京後,大量的八旗官兵從龍入關,從而形成了滿族浩浩蕩蕩,絡繹不絕的內遷場面。東北人口的大量流失,再加上連年戰爭的影響,造成了東北地區的蕭條和凋敝,寧古塔就成為清朝流遺罪人的一個重要的安置之地。

清朝時期,流刑發到頂峰。清代的遣戍制度是寧古塔成為流放之地的制度原因,也是流人獲罪的依據,流人是清代東北八旗奴隸的主要來源,大部分流人在流放之後不是自由的,而是受到嚴密的監視和管束,他們大多成為給披甲人為奴,服兵役成為水手營水手,三藩後裔成為驛站兵丁,服徭役成為官方農奴,編戶齊民。

清初的塞外號稱荒徼,可謂是人跡罕至的荒涼地帶,寧古塔地處邊遠苦寒之地,林海莽莽,巨石擋道,還隨時有晝伏夜出的野獸。夏天一路上都是泥濘的沼澤,草甸,稍有不慎就有陷下去的危險。冬季雪深丈餘,寒冷異常,行程的艱難程度讓人難以想象。

流人是寧古塔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在“一人犯法,禍滅九族”的封建社會里,一個人犯法,其親屬、鄰里也要根據“緣坐”法被判刑。所以流人的遣戍往往不是一個人,而是幾個人或者幾十個乃至上百人。這使得流人的數量巨大,寧古塔舊城沒有完整的規劃,連城牆城門都非常簡陋,和中原稍微富裕一點的村子相比尚且不如,就連掌管行政的衙門都是幾座茅草屋,流人到達寧古塔也不會覺得輕鬆,要承擔各種勞役任務,他們要開墾荒地,建築路橋,食不果腹,他們不僅經受著心理的煎熬,還承受著更加沉重的身體上的重擔。

流人是寧古塔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在“一人犯法,禍滅九族”的封建社會里,一個人犯法,其親屬、鄰里也要根據“緣坐”法被判刑。所以流人的遣戍往往不是一個人,而是幾個人或者幾十個乃至上百人。這使得流人的數量巨大,寧古塔舊城沒有完整的規劃,連城牆城門都非常簡陋,和中原稍微富裕一點的村子相比尚且不如,就連掌管行政的衙門都是幾座茅草屋,流人到達寧古塔也不會覺得輕鬆,要承擔各種勞役任務,他們要開墾荒地,建築路橋,食不果腹,他們不僅經受著心理的煎熬,還承受著更加沉重的身體上的重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