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法:豐沛古風,老百姓的信用,比刷卡還管乎——記賬

老百姓的信用,比刷卡還管乎

——記賬

王書法,字愍齋,號嗜花齋主人、愍齋主人,徐州市譜牒文化研究會會員、古沛王氏委員會秘書長、《淮海民俗文化網》專欄作者。生於1996年2月,中共黨員,本科在讀。曾祖諱傳輝,祖父諱家鐸,父名詩亮,沛縣鹿樓鎮房莊村人。著有《愍齋詩集》、《愍齋羽士青春錄》、《鄉間記憶》等文集。

王書法:豐沛古風,老百姓的信用,比刷卡還管乎——記賬

聚族而居、親友比鄰,幾千年形成的農村格局,依舊在民風彪悍、尚義好武的蘇北平原蔓延著。

族家、老嶽、頂門親戚、對脊樑骨、搉(que)鞋底的、光腚長大的、同窗、戰友、工友……甚至古老的暗門子,這些雙向的關係像一張漁網,把十里八鄉的鄉親錯綜複雜的捆在了一起:你的姨是他的妗子,他的老嶽是你老仁,你和他一塊搉過鞋底,他和他還搉過來……

一個莊的,擴大了說一個鎮上的,鄰里之間都熟悉的很,誰跟誰是近門?老親戚家是哪的?家裡治點啥?幾個兒幾個閨女?啥脾氣性格?甚至家裡的鍋門口朝哪?都摸得一清二楚。老家人要臉面,圖的是在四鄉老少爺們的嘴裡稱讚一句“是個人”,在眾人面前能說上幾句話,不屑去做自折名聲的事。

一旦一個人傳出來摳門、小氣、不講究等不好的評價,再摻雜著鄰居百氏添油加醋的渲染。那,這個人這輩子在這打圈,別想有好名了。

老百姓的信譽度,主要的依據是看是否有人願意借錢、賒東西給你。

有時候遇到了緊急事或兜裡預備的錢不夠了,難免會窘迫。不要緊,物主這時說一句:“拿走,先賒著。”或記在腦殼裡,或拿個本子記上。過後再還上,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要是和別人連棵煙的來往都沒有,有了不良的信譽傳聞,現點現的作難,一點也不差乎。

商店裡的常客、買建築用材、買化肥種子農藥等比較零碎繁瑣的事情,多是先賒著,最後一塊算。究其原因,一個是零零散散的算太麻煩,再一個蓋屋、種地,不知道最終用料的多少,多退少補、金額較大,先賒著反而都方便。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地和屋子都在那搬不動,物主不怕賴賬。賣了糧食、蓋好了屋,欠賬的也會及時還掉。

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冒名頂替、拿了東西就跑的,這種事倒從來沒有聽聞過。老百姓就是這樣的自覺,不輕易透支自己的信譽。畢竟家鄉是孔聖人到過的地方,有孔孟遺風的薰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