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志扶智相結合 帶領群眾奔小康

習總書記多次強調:貧窮並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頭腦空空,怕的是知識匱乏、精神委頓;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涿鹿縣從加強對貧困地區幹部群眾的宣傳、教育、培訓、組織入手,引導他們堅決拼棄“等靠要”思想,牢固樹立“寧願苦幹、不願苦熬”觀念,讓他們的心熱起來、手動起來,依靠堅定的志向和辛勤的勞動來改變貧困落後的現狀。

突出理論宣傳,讓黨的政策落地生根。堅持以脫貧攻堅統領工作全局,向全縣152個貧困村派出駐村工作隊、向183個非貧困村派出幫扶工作隊,安排全縣3284黨政機關幹部與貧困群眾對成扶貧對子,安排縣級領導幹部每季度 3天、鄉鎮科級幹部每月3天住村開展工作。在對扶貧、駐村幹部和幫扶責任人深入培訓上級政策精神的基礎上,安排他們充分利用召開村內會議、開展入戶走訪、舉辦新時代農民講習活動、群眾夜晚聚集等機會,向農村黨員群眾廣泛宣講中央重要會議文件精神,宣傳扶貧惠農政策,當好傳遞上級聲音的“第一宣講人”。安排縣委講師團深入農村巡迴宣講十九大精神,安排15個扶貧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深入基層解讀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翔實生動的事例,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講清楚,把自己該享受的政策、不該享受的政策搞明白,引導群眾深入理解政策,緊跟發展形勢,合理規劃未來。

繁榮鄉村文化,讓優良傳統繼承發揚。組織開展“好媳婦好兒女好公婆”“最美孝心少年”“學習之星”“脫貧致富能手”“最美家庭”“光榮榜”“先鋒牌”“土專家”“田秀才”“涿鹿好人”等評選活動,舉辦365百姓故事匯群眾宣講、“百姓大舞臺,有我更精彩”全民節目徵集、“學習憲法”普法宣傳等活動,樹立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遵紀守法、鄰里互助、主動脫貧、勤勞致富新風尚,引領移風易俗。開展文藝志願者服務行動,圍繞精準扶貧、信訪穩定、文明創建、換屆選舉等重點工作,組織編排歌舞、小品、戲曲、快板書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在農村大集、傳統節日、農閒時節演出,讓群眾在在潛移默化領會黨的政策精神,提振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動力,實現寓教於樂,

開展科技服務,讓先進技術結出碩果。將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與“新時代講習所”建設有機融合,政策宣傳人員以拉家常的方式把黨的富民政策講解給群眾,文藝團體以寓教於樂的方式演出節目,農技人員發現場指導的方式傳授農業,醫務人員以帶著流動症療車,現場為群眾檢查身體,講解疾病預防治療知識。僅今年,全縣就組織開展“三下鄉”活動50多場次,開展講習活動19次。立足智力扶貧,通過“科技特派員+科技服務站+龍頭企業+基地”方式,開展葡萄、杏扁、蔬菜種植和獺兔、肉驢等特色養殖技術培訓64場,打造農業科技創新平臺。通過持續開展科技服務的技術扶持,目前全縣建成省市級農業科技園區3家,農業科技小巨人9家,星創天地5家,農業專家工作站2個,農村科普示範基地5個,現代農業科技在涿鹿大地結出了累累碩果。

(涿鹿縣委組織部 王曉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