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为儿撑起了一片天

——记六十年如一日照顾残疾儿的伟大母亲朱兴凤

三峡秭归在线讯(通讯员 朱兴成)正当中央电视台及宜昌电视台“寻找中国好人”栏目之际,我向您们推荐一个发生在秭归县茅坪镇西楚社区西楚路109号平凡而伟大的中国母亲:朱兴凤老人真实的感人事迹,可歌可泣,值得宣传,传递后人。其事迹如下:

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岳西海同志随军南下,放弃武汉公安局工作不干,到贫困山区秭归县茅坪乡工作,于1955年与乡姑朱兴风结婚,“系岳金平父亲已故“。1955年10月28日生一男孩取名岳金平,家人皆大欢喜,不料于1 957年,孩子岳金平因患脑膜炎无法治愈,留下后遗症,从此2岁的孩子瘫痪、呆傻,似植物人一般,生活不能治理,一年四季,吃住拉撒全靠母亲料理。

古今中外,成千上万的父母不愿抚养亲生残疾的孩子,嫌弃、遗弃、抛弃、折磨残疾儿的人与事,数不胜举。当时也有人劝岳西海及朱兴凤放弃对瘫痪孩子的抚养,交给政府或者抛向社会。但岳、朱夫妇没有这样做。他们认为:儿子岳金平虽然呆傻变瘫,但他还是中国残疾儿,是一条生命,残疾人来到这个世上,来到这个家庭,他有生活、生存下去的权利。我们作力父母的,应尽抚养之责,也是善待残疾人尽一个中国公民的义务。

从此,朱兴凤老人年复一年,春夏秋冬,日以继夜,精心照料着一个中国残疾人。她以常人难以想象、难以做到的艰难辛苦,不怕脏、不怕累、不怕热、不怕冷,担当着一个中国妇女、一位普通母亲的职责,创造了六十年如一日照顾一个残疾儿子平凡而伟大的奇迹。

六十余年!一个花甲,毛主席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六十余年里,朱兴凤对一个中国残疾人的精心照料,维护了中国残疾人生活、生存的权力,树立了正确对待残疾人的榜样,焦裕禄同志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朱兴风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母爱精神,中华民族的美德传承精神,是正确对待中国残疾人的楷模。无论是伟大的母亲朱兴凤,还是传承美德的岳金华,他们明知对呆傻的残疾人辛勤的付出得不到回报,但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尽到一个亲人及公民的义务,其精神可佳,值得全社会关注及后人学习。

我作为一个知情者,说一句公道话,病人岳金平度过一生无力回报亲人的恩德,那么,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好人必有好报”,传承中华美德的人必有好结果,应该体现在党和政府及相关部门树好人,树榜样,增加正能量,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现在伟大的母亲朱兴风已82高龄,残疾儿子已62岁,都已迸入了安享晚年的时期。常年累月对残疾儿的照料,老人已腰弓背驼,筋疲力尽,心有余而力不足。每当看到残疾儿子,泪水往心里流,想:儿子,老娘如果走了,谁来照护你,维持一个残疾人的生命啊?现在小儿子岳金华,心疼母亲,辞掉了赚钱糊家的工作,选择了让母亲安度晚年,回家协助母亲照料哥哥生存下去的义务。这是中华美德的传承精神,这种精神的可贵之处,是贵在担当和坚持。希望党和政府及职能部门对好人朱兴凤及家人在精神上、生活上、物资上予以资助,让好人朱兴凤、残疾人岳金平一个安度晚年的好心情,在经济上给岳金华一个宽松环境,让广大群众、公民看到,一辈子做好事的人的好结果。

同时,建议县委、县委宣传部、县妇联、县残联、县红十字会到实地考察,实事求是地加大宣传力度,为弘扬中华民族美德,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树立正能量作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