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两会”今日开幕,政协委员建议赋予东莞理工学院更大办学自主权

教育莞家
—东莞教育资讯第一平台。点击“教育莞家”蓝字,轻松关注

东莞“两会”今日开幕,政协委员建议赋予东莞理工学院更大办学自主权

高等教育、高等学校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共生关系,尤其对于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的东莞来说,要保持发展后劲,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建设高水平大学对于激发东莞科技创新活力、促进成果转化、培养和聚集高端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

今年的东莞两会上,民进副主委牛熠、九三副主委黎小艳、民建副主委周亚民、民进市委委员刘川、民革市委委员刘蕾、农工市委委员刘斌等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加大东莞理工学院高水平建设力度,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提出启动第二轮省市共建、赋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推动学院与粤港澳科技资源的有机融合等多项建议。

推动大学更名工作

提案建议,市政府与省政府、省教育厅签订继续支持学校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共建协议,推动大学更名工作,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并借此撬动省教育厅第二轮建设资金的投入和优惠政策支持。同时,争取省教育厅将东莞理工学院列为全省高校综合改革示范校,促进东莞理工加快发展。

创建新型湾区大学

提案建议,市政府给予学校更灵活更具竞争力的人事管理、机构设置和薪酬绩效等机制的自主权,充分激发办学活力。鼓励学校与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世界知名高校合作办学和实验室开放共享,推动科研用品资金跨境便利、科技创新人员通关停居便利。构建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以快速决策、现场办公、绿色通道等方式加快学校建设。

东莞“两会”今日开幕,政协委员建议赋予东莞理工学院更大办学自主权

推动与粤港澳科技资源有机融合

提案建议,充分发挥高校在引智、创新、合作上的优势,推动理工学院加快融入粤港澳“共享经济圈”,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体系。支持东莞理工与港澳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创办新型研发机构,并以此为契机加快融合三地科技资源。鼓励东莞理工与港澳高校、科研机构广泛开展人才引进、科技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等面向产业的科技合作。向港澳开放市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东莞理工与港澳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申报科技计划项目。

推动与湾区产业的有机融合

提案建议,一是支持东莞理工发挥7个产业特色学院的作用,为湾区产业定制人才和科技服务。二是鼓励东莞理工积极推动湾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打造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创新服务三大学科群,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国际科技合作等重点区域的产业规划需求建设一批创新研究基地。以湾区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共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承担流程改造、工艺革新、产品升级等研究任务,开展成果应用与推广、标准研究与制定等工作。三是鼓励学校采取沙龙、讲座、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为湾区企业、市场服务。

推动人文社科发展

提案建议,推动理工学院人文社科立足地方,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人文社科在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鼓励东莞理工学院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养面向湾区经济社会需求的人文社科人才。鼓励人文社会学科积极参与地方建设,在参政议政、智库、企业咨询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东莞“两会”今日开幕,政协委员建议赋予东莞理工学院更大办学自主权

知多点

东莞理工学院2015年9月被省委列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后超常规发展,目前有双聘、特聘院士11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10人,博士626人,省市级科研平台67个,已建成华为网络学院、西门子自动化学院、360网络安全产业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粤港机器人学院、先进制造学院等7个产业特色学院,为全市产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大学排行榜,东莞理工学院2019年综合实力排名第188位,较2015年上升218位,理工类高校排名第65位,较2015年提升80位,提前完成省市共建协议中规定的“到2020年,在全国大学综合排名再提升100位左右,在全国理工类院校排名进入前100位”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