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兩會”今日開幕,政協委員建議賦予東莞理工學院更大辦學自主權

教育莞家
—東莞教育資訊第一平臺。點擊“教育莞家”藍字,輕鬆關注

东莞“两会”今日开幕,政协委员建议赋予东莞理工学院更大办学自主权

高等教育、高等學校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之間存在著密切的共生關係,尤其對於位於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的東莞來說,要保持發展後勁,科技創新、人才是關鍵。建設高水平大學對於激發東莞科技創新活力、促進成果轉化、培養和聚集高端人才有著重要的作用。

今年的東莞兩會上,民進副主委牛熠、九三副主委黎小豔、民建副主委周亞民、民進市委委員劉川、民革市委委員劉蕾、農工市委委員劉斌等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加大東莞理工學院高水平建設力度,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提供支撐》,提出啟動第二輪省市共建、賦予學校更大的辦學自主權、推動學院與粵港澳科技資源的有機融合等多項建議。

推動大學更名工作

提案建議,市政府與省政府、省教育廳簽訂繼續支持學校建設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共建協議,推動大學更名工作,在政策、資金、土地等方面繼續給予大力支持,並藉此撬動省教育廳第二輪建設資金的投入和優惠政策支持。同時,爭取省教育廳將東莞理工學院列為全省高校綜合改革示範校,促進東莞理工加快發展。

創建新型灣區大學

提案建議,市政府給予學校更靈活更具競爭力的人事管理、機構設置和薪酬績效等機制的自主權,充分激發辦學活力。鼓勵學校與粵港澳大灣區乃至世界知名高校合作辦學和實驗室開放共享,推動科研用品資金跨境便利、科技創新人員通關停居便利。構建常態化、長效化的工作機制,以快速決策、現場辦公、綠色通道等方式加快學校建設。

东莞“两会”今日开幕,政协委员建议赋予东莞理工学院更大办学自主权

推動與粵港澳科技資源有機融合

提案建議,充分發揮高校在引智、創新、合作上的優勢,推動理工學院加快融入粵港澳“共享經濟圈”,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體系。支持東莞理工與港澳高校、科研機構共同創辦新型研發機構,並以此為契機加快融合三地科技資源。鼓勵東莞理工與港澳高校、科研機構廣泛開展人才引進、科技研發、科研成果轉化等面向產業的科技合作。向港澳開放市科技計劃項目,支持東莞理工與港澳高校、科研機構聯合申報科技計劃項目。

推動與灣區產業的有機融合

提案建議,一是支持東莞理工發揮7個產業特色學院的作用,為灣區產業定製人才和科技服務。二是鼓勵東莞理工積極推動灣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打造智能製造、綠色低碳、創新服務三大學科群,圍繞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國際科技合作等重點區域的產業規劃需求建設一批創新研究基地。以灣區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為重點,共同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承擔流程改造、工藝革新、產品升級等研究任務,開展成果應用與推廣、標準研究與制定等工作。三是鼓勵學校採取沙龍、講座、科技下鄉等多種形式為灣區企業、市場服務。

推動人文社科發展

提案建議,推動理工學院人文社科立足地方,緊緊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充分發揮人文社科在創新社會管理和服務中的作用。鼓勵東莞理工學院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培養面向灣區經濟社會需求的人文社科人才。鼓勵人文社會學科積極參與地方建設,在參政議政、智庫、企業諮詢服務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东莞“两会”今日开幕,政协委员建议赋予东莞理工学院更大办学自主权

知多點

東莞理工學院2015年9月被省委列為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後超常規發展,目前有雙聘、特聘院士11人,長江學者、國家傑青10人,博士626人,省市級科研平臺67個,已建成華為網絡學院、西門子自動化學院、360網絡安全產業學院、粵臺產業科技學院、粵港機器人學院、先進製造學院等7個產業特色學院,為全市產業科技創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據中國校友會網發佈的大學排行榜,東莞理工學院2019年綜合實力排名第188位,較2015年上升218位,理工類高校排名第65位,較2015年提升80位,提前完成省市共建協議中規定的“到2020年,在全國大學綜合排名再提升100位左右,在全國理工類院校排名進入前100位”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