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與市場雙驅動,濾袋行業迎來百億發展空間

近10年來,我國的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電力、水泥、鋼鐵、煤化工等行業迅速發展,隨著我國環保標準的不斷提高與修訂,超低排放也將從現行的電力鋼業擴展到所有的汙染行業,在此背景下,袋式除塵應用和技術迎來了難得的機遇,而作為袋式除塵的心臟,濾袋則對袋式除塵的效果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也在客觀上確定了濾袋行業在整個工業煙塵治理的地位。

政策驅動,前景值得期待

與環保領域的其他行業一致,濾袋行業在我國也屬於典型的政策驅動型行業。

從“十二五”期間大氣治理政策及標準的密集出臺到去年開始的新一輪提標改造,“超低排放”已從最初的電力行業擴展到了所有的汙染行業,而在眾多的除塵設備中,只有高效的袋式除塵器才能滿足嚴格的排放要求。其中,濾袋作為袋式除塵器的核心部件,濾料在袋式除塵器中的成本佔比約30%,更換濾袋則佔除塵器年運行成本的20%,未來幾年,除塵濾袋的需求勢必伴隨工業袋式除塵改造市場呈現井噴。

根據分析機構預測,2018年除塵濾袋市場份額約80億,在利好的政策驅動下,袋式除塵市場增幅將持續在16%左右,根據此增幅速度,預計2019年除塵濾袋市場份額有望達到100億,並有可突破趨勢。

短板明顯,競爭依然嚴重

雖然擁有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利好,但是濾袋行業在業內一些人士看來也存在問題。首先,由於國內濾袋市場不規範,競爭依然嚴重,導致整個行業的利潤偏低,盈利能力不足。同時,市場上假冒偽劣現象依然存在,設計、設備製造、濾料和框架等質量良莠不齊,門檻過低,影響濾袋行業整體形象和信譽。

其次,技術創新是短板,目前,企業都注重市場開拓,而忽視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缺乏核心競爭力。小企業過多,過於離散,集中度不夠,產品低水平重複現象嚴重,極有可能在新一輪競爭浪潮中被淘汰。濾袋行業最後,從再生循環經濟、生態環保角度看,化纖類濾袋其回收難度大、一定程度上存在二次汙染。大多濾袋生產企業缺少自主研發實力,缺少新型濾材的研發、推廣及應用能力。

雖然,目前整個濾袋行業仍存在著這樣一些掣肘,但隨著我國整體環保產業的進步與創新,尤其是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的研發,尤其是一些行業龍頭企業如鴻盛環保、中材科技等,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無機纖維類濾袋應用領域的陸續擴大,除塵濾袋領域的上述問題將逐一得以解決,實現更好、更快、更穩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