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中國,1年“撈走”百億?現捐超千萬,卻難逃被罵

香港有著四大家族,他們四家的財力在商界中是無法撼動的。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香港四大家族”撐起了香港大半的經濟。這四個家族分別是李嘉誠家族,李兆基家族,鄭裕彤家族以及郭得勝家族。

眾所周知,他們的商業版圖遍及全球。其實,香港還隱藏著不少富豪,例如“股市狙擊手”劉鑾雄。

在胡潤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20全球房地產富豪榜》中,劉鑾雄還以著1190億元人民幣的財富位於李兆基之下,排在了第五位。說到香港,人們最先想到的也就是這些家喻戶曉,用地產一行“稱霸”香港商界的富豪們。

殊不知,香港背後還藏著“四大英資財團”。這“四大財團”紮根香港許久,他們的財力,可一點也不輸香港的“四大富豪”。他們分別是太古財團,怡和財團,嘉道理財團,匯豐財團。

怡和財團成立於1832年,總部設在香港怡和大廈,這曾是國內著名的一家老牌英資洋行,名叫怡和洋行。

在清朝的時候,怡和洋行就開始與我國從事貿易生意。但是,這家洋行卻備受吐槽,因為在早期,這家洋行主要在中國從事鴉片的生意。

吸血中國,1年“撈走”百億?現捐超千萬,卻難逃被罵

匯豐財團,這家財團同樣受國人詬病。在2019年“華為一事”中,匯豐銀行多次“捅刀”,汙衊華為與他國進行“不正當交易”。

其實,這家財團也早在清政府時期就進入了我國。當時,清政府簽訂了不少不平等條約,而匯豐就藉此機會通過“貸款”來吸血清政府,從而獲得大量的利息和土地等。第三個,是嘉道理財團,這是香港兩大電力供應商之一,而另外一個供應商是李嘉誠家族。

看了以上“三大財團”,你會發現這些英資財團的確是紮根中國許久。從1842年前後開始,香港就被英國佔領著了,所以眾多英資財團誕生也是情有可原。

在香港回到祖國懷抱之後,這些財團才逐漸收斂,“藏”在香港背後但是依舊在中國“撈金”不斷。下面,我們來說說最後一個財團,這就是太古財團。這家財團被國人排斥的程度,不低於怡和財團以及匯豐財團。

提到“太古”兩個字,你可能會非常耳熟。沒錯,成都太古裡,三里屯太古裡等商業地標都是太古集團的項目。另外,2019年的“香江一事”,其牽扯進去的國泰航空,就是太古集團手下的航空公司。

在中國,太古集團擁有太古地產,國泰航空,太古飲料,太古海洋開發公司等諸多業務,可謂是涉獵廣泛並且是實力雄厚。所以,網傳太古集團一年可以從中國賺到百億。

吸血中國,1年“撈走”百億?現捐超千萬,卻難逃被罵

早在1816年的時候,其創始人約翰·施懷雅就在英國利物浦創立了一家小型商行為其前身。1832年,正式將其命名為約翰·施懷雅父子公司。但是,這家公司那時的生意始終是不溫不火。

到了1860年的時候,北京條約簽訂,大量外國的商船開始駛入中國。從那個時候開始,約翰·施懷雅父子公司便開始通過代理與中國進行貿易。1866年,太古洋行在上海成立。

吸血中國,1年“撈走”百億?現捐超千萬,卻難逃被罵

那個時候,英國商人對華貿易的大宗商品就是鴉片。而當時對華最大的鴉片貿易商,就是上文提到的怡和洋行,以及沙遜洋行。

太古當年參與鴉片貿易的記錄,並不是特別多。但是,據數據顯示,太古當時是另外一種貿易的主要參與者——苦力貿易。

吸血中國,1年“撈走”百億?現捐超千萬,卻難逃被罵

這裡說的“苦力貿易”,不是如今單純的做苦力,當勞工。“苦力貿易”是16世紀至20世紀西方殖民者掠奪和販賣中國人口為奴隸的罪惡活動。

據公開數據可知,在中英鴉片戰爭爆發之後,英美法等國的商人,經常加入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掠賣華工的行列。而太古集團,就是參與其中的商人之一。其實,簡單來說,太古集團當時就是幹著“販賣人口”的不正當交易。

那時,“黑奴解放”正風起雲湧。在大量的黑奴解放之後,不少殖民地大資本家的利益受到了危害。所以說,在極度缺乏低端勞動力,但是在非洲又無法找到足夠人的時候,帝國主義開始將目光放在了中國。

當時,從事“苦力貿易”的商人會在通商口岸設立“豬仔館”,“客棧”,“囤船”等設施來囚禁苦力。當時,大批的中國人被拐騙綁架,然後賣到國外做苦力。這些人就像是貨物一樣被運到國外,在種植園裡,開礦處等地做苦力。

吸血中國,1年“撈走”百億?現捐超千萬,卻難逃被罵

這些人,往往地位卑賤,一旦出了大海可能再也不能回國了。當時,香港出洋自由,加上香港的英美商船雲集,航運方便,所以去美澳兩州的中國苦力集中在了香港和上海,也成為了苦力貿易的中心。

而在這項“苦力貿易”上,英國商人更是賺的盆滿缽滿,非常暴利。據悉,當時的太古洋行在汕頭有著15家“豬仔館”,規模是非常的龐大。所以說,這家英資財團的財力雄厚,是無法想象的。

吸血中國,1年“撈走”百億?現捐超千萬,卻難逃被罵

解放戰爭之後,太古集團才開始漸漸退出了中國大陸,並且在香港“紮根”。因為本身帶有英國的殖民背景,所以太古在香港的發展依舊還是順風順水。1949年前後,剛剛成立兩年的國泰航空陷入了危機,而太古集團順勢收購了45%的股權。

當時,不少二戰後的退役飛行員被吸收,所以國泰航空的發展非常順利。直到如今,國泰航空在香港航空業務中所佔的比重依舊是非常大。在2019年的時候,國泰航空在“香江一事”中成為“包庇者”的事情,人們才得知其母公司竟然是太古集團。

其實,中國有著不少成立多年的外資財團,而今天說到的四家,只是眾多財團中的之四而已。但是,這四家財團的實力和財富,絕對是“佼佼者”的存在。

據《中國發展網》報道,在國內疫情爆發之後,太古集團在1月27日宣佈:“......決定向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緊急捐款人民幣1000萬元......”。之後,太古可口可樂旗下“湖北太古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還向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政府捐了150萬元,之後又為一線捐贈了50萬瓶瓶裝水......

吸血中國,1年“撈走”百億?現捐超千萬,卻難逃被罵

近幾年中,不少“藏匿”在中國背後的英資財團開始悄悄“探出了腦袋”。“華為事件”中,“香江事件”中,都有英資財團旗下的公司露面,引起不小的風波。這些英資財團,雖說在中國默默“撈金”,老實得很。但是,它們就像是剋制住了“野性”的狼,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反咬你一口”。

對於這些“藏匿”在中國身後,不斷“撈金”的外資財團們,你有怎樣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