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練拳的過程當中,最容易犯的錯誤是什麼?何為整體

在練拳的過程當中,最容易犯的錯誤是什麼?

我覺的在推手當中,斷手當中,要用整體,你認為的整體,都是一廂情願,跟竹籃打水無異,覺得這個桶,竹籃,那是空的,都是漏眼的,提上來沒有水。也跟水中撈月似,貌似整體,就是用不了。

怎麼才運用整體?

王薌齋老先生說,力由試而得,而知。力由試而知,就你通過試力,王薌齋老先生說,先用手行之,習練有所積澱,自然感覺胳膊行之,逐日深入就會體認到身上行之,既然曲折求取整體。

幹嘛不直接用身上來做,非要用手來幹什麼呀?

通過手先行之,在運用階段,你才運用自然。

抱著整體去做的思維,就是死疙瘩,做不出來,別人也感覺,你這個力不能爆發成體外,不能爆發於體外。用現在話說,作用不到對方身上,你圖使力,跟牛掉到井裡一樣,縱有千斤力使不出來。

我估計王薌齋老先生,憂慮此問題,才又寫了一篇《意拳論—樁法四形》。他談的問題,

四如境界:整體如鑄,毛髮如戟,身如灌鉛,肌肉若一,這些才構成一個整體。

再說到整體的應用階段,身體過去的,但身體又沒有過去,在這,原地不動,這就叫推手,不是推的手,推的心,推的你身上力學的質量,這才驗證出,你懂不懂整體。

用整體去推去,那起了橫了,起了橫,對方一扒拉你,肯定失去重心。


在練拳的過程當中,最容易犯的錯誤是什麼?何為整體

在整體認知上,自身感覺是什麼樣的?這種感覺體認是什麼樣的?

例如,就是搭手在保護自己的同時,把對方的力不期然而然的偏至圓的圈外,自然改變對方力量的走向。而且”搓出去“的時候,自身是滿弓待發,這才出現所謂的打顧合一

在進攻別人的時候,還在防守的時候,皆離不開滿弓待發,防守的時候還有滿弓待發,甚至在發力那一瞬間,都有滿弓待發,才形成打顧合一,這是意拳斷手的常識。

有沒有整體力,最大區別在於動的時候,搭手間走的是圓,不是刻意畫圓,是被動畫的圓,往前一伸、一回來,自然形成圓的軌跡,不是刻意畫的,是後來回味的,例如這東西甜,不是聽別人說的甜,吃到嘴裡才知道甜,刻意的畫圓全是假的。


深圳市聚賢意拳協會

由意拳第四代傳人、武術明家周廣學先生創立,並由香港意拳學會會長霍震寰先生擔任榮譽會長。協會,融養生、技擊為一體,以傳播正宗意拳、發揚中華武精神、普及傳統養生文化為宗旨,正本清源為己任,為傳統文化及武術愛好者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協會微信公眾號:szzhanzhu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