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的青春时光大量花在学习 CPA 上值得吗?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236144/answer/68355209

——原答案写于2015年底,更新于2018年底,历时三年,备考实录——

2015年,备考第一年,22岁,大约从四月开始,用了大半年时间从零基础自学,报六考五过二,战略随便翻了翻书,但临场决定弃考,过财管60.25、审计69,挂会计54、税法57、经济法57(实践证明法学生不要轻视经济法,考察的角度和方式与司考不太一致)。

2016年,备考第二年,23岁,那是暑期我在一家券商投行实习。其实当时能够得到实习岗位也是拜cpa所赐,问我出售了一批原材料,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会计处理有何不同,在三张表上可能引起哪些变动。一边实习一边重新备考,报四考四过三,过会计62、税法63和经济法63,挂战略47。

2017年,备考第三年,24岁,正式入职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因为工作忙所以复习地很少,报一考一过一,过战略68,结束cpa专业阶段。

2018年,备考第四年,25岁,工作第一年,大约是零零碎碎看了三个月,每天晚上看一两个小时这样子,综合72上岸。

虽然一考就是四年,而且每科都是擦过,但是whatever,goobye cpa~

把自己的青春时光大量花在学习 CPA 上值得吗?

最开始的学习是从一本《会计学原理》开始看的,由于没有压力又是在家,大概每天能看个把小时,所以大概两三个月都没看完,而且什么也没记住。于是就决定,那就考CPA吧,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考虑:

(1)逐渐意识到,不懂财务的法律人,公司、证券、金融、银行、涉税等法律业务可能很难做好,关键不做这些领域又不怎么容易赚钱(当然这都是当时的想法,现在看起来很肤浅);

(2)我是那种比较喜欢大段时间用来集中学习的人,对于完全零基础的我,以后很难有这种半年的空闲时光,现在不考以后也就不会也不能再考了;

(3)我对自己的自制力有很清楚的认识,没有考试的压力我是在是学不下去;

(4)当时高分过来司法考试和夏令营考试给了我爆棚的蜜汁自信

(后来看起来自己面对cpa就是个学酥)。

说实话,备考CPA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期间也有很多次想放弃,零基础直接学CPA,就好比新生儿直接学110米跨栏。自学的难度确实很大,比如当时老听“计入当期损益”,以至于我很长时间都以为有个科目叫“当期损益”,再比如至今我都没太搞明白合并报表里内部交易的调整。

克服遗忘也非常难。好不容易啃完了第二章《金融资产》,马上又出现了第四章《长期股权投资》,到第25章《企业合并》、26章《合并财务报表》,拍拍脑门妈呀这都是什么鬼,马冬梅?不对,牛夏莲?还是朱秋菊?应该是羊春红吧?更不必说六门课同时从零基础开始学了。

CPA单个知识点真的都不是特别难,难在内容太多,太过于庞杂。CPA多门同时备考,其实就是和遗忘作斗争。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世上大多数的事情还是胜不过坚持。

鸡汤一点说,司考、CPA这种周期长、通过率低的非选拔性考试,不仅仅是知识储备的增加和熟练程度的提高,更多的是心智成熟和历练。在你一次次想要放弃、甚至是还没开始就想放弃的时候,一次又一次鼓励自己坚持下去,付出努力的同时承担巨大的失败风险。但这也恰好是为什么很多人问我自己是否要参加cpa\司考这种考试的时候,我会建议他们慎重,还是要自问一句自己是不是想好了愿意付出多少努力还是愿意承担多少风险。如果一开始就想着试试吧试试吧,随便考考玩玩,那我觉得还是看电视剧睡觉打游戏比较舒服。

在CPA考试的那天,看到好多弃考的人发微博,感慨一下青春流逝,自己却什么也没有;感慨一下自己不够勇敢,励志明年再战。那时候就在想,无论考试结果如何,能够勇敢出考,就已经赢了。

实际上,我所在的考场,接近50个考位出考最多的一场也就二十多个人,而且这些人中有不少纯粹是打酱油,很多人都是发呆熬到考前30分钟交卷。

当然弃考这种事情不便评论,每个人都有充分的理由,但其实每个理由也都是借口罢了。

“没有考试,就没有学习”,这句话是我考完试后自己胡编乱造的,不过我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非出于强烈兴趣和高度自制力的支撑,没有压力、漫无目的的学习,大多会是懒散、低效甚至半途而废的。

但如果给自己规划一个宏伟的蓝图,加以相对周密的计划、相对严格的执行和不断的自我鞭策,就会发现原来可以做这么多,考完试再回头来看,有一定基础的人,两三个月复习两三门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所以说,把自己的青春时光大量花在准备CPA上是很有意义的,前提是,你无法保证这些时间一定会被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

如果你有其他有意义的计划,那我建议你不要考CPA,因为它需要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就考试结果来说,只有通过和没通过,没有折中和保底;只有破釜沉舟,没有全身而退和回头是岸。

在没有负担、精力旺盛的年轻时光不把这些该做的事情做完,难道要等到拖家带口、“头发都去哪儿了”的时候再去考吗?有些东西年轻不学以后可能就学不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