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樂器來源歷史介紹,第一架鋼琴是如何誕生的?

到了中世紀末期,城市中出現了一種更貼近大眾的文明,它擴大了人們對音樂家的需求。在狩獵和戰爭中作為聯絡信號的樂器(如羊角號),被重新改造成能在舞廳和宴會廳裡演奏的樂器,發出的聲音極為悅耳。一種以馬鬃為弦的樂器曾作為老式吉他進行演奏,它是絃樂器裡最古老的一種,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亞述時期。到了中世紀末期,這種六絃琴演變成現代的四弦小提琴,斯特拉迪瓦里和18世紀的其他小提琴製作家對其進行了改良,讓它幾乎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

最後,人們終於發明出現代鋼琴,在所有樂器當中,鋼琴傳播得最為廣泛,它曾跟隨音樂迷們進入荒野叢林和格陵蘭的冰天雪地裡。其實所有鍵盤樂器都是由風琴發展而來的,但演奏家在演奏時還需要有人配合他在旁邊拉動風箱,現在這份工作可以通過電力來完成。因此,音樂家們想找到一個更便於操作又不受環境制約的樂器,這樣便可幫助他們訓練教堂唱詩班的學生。11世紀,一個生活在阿雷佐(詩人彼特拉克的出生地)的名叫奎多的本尼迪克派僧侶發明了現代的音樂詮釋體系。

歐洲樂器來源歷史介紹,第一架鋼琴是如何誕生的?

在11世紀的某個時期,隨著人們對音樂的喜愛逐步加深,第一臺鍵弦合一的樂器誕生了。它會發出丁零丁零的聲音,就像玩具店裡的兒童鋼琴所發出聲音一樣。1288年,在維也納,中世紀的流浪音樂家(他們曾經被歸為騙子和老千一類)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獨立的音樂家協會。

一種單絃琴經過改良,成為現代斯坦威鋼琴的前身,當時的人們把它叫做“翼琴”(因為它不僅有弦,還有鍵盤)。音樂家們把它從奧地利帶到意大利,經過再次改良後變成了“斯皮內特”琴,因其發明者威尼斯人喬萬尼·斯皮內特而得名。到了18世紀,在1709~1720年,巴託羅密歐·克里斯多佛利發明了一種可以同時彈出強音和弱音的鋼琴。這種樂器經過某些改良,就變成如今的鋼琴。

於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現了一種簡單、便捷又能在幾年之內就掌握的樂器。與豎琴和提琴不同,鋼琴無須不斷地調音、試音,和中世紀的大號、單簧管、長號和雙簧管相比,其聲音也更加悅耳。就像留聲機的出現讓成千上萬的人對音樂著迷一樣,早期鋼琴的出現也把音樂知識傳播到更遠的地方。音樂成為每一個接受良好教育的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歐洲樂器來源歷史介紹,第一架鋼琴是如何誕生的?

王公貴族和有錢的商人還會保留私人的管絃樂隊。音樂家們不再是四處遊蕩的遊吟詩人,反而成為社會上備受尊重的一員。後來,人們把音樂加進戲劇表演中,現代歌劇就是由此發展而來的。最初,只有少數有錢的王公貴族才能看得起“歌劇”,但隨著這種娛樂形式的發展,很多城市都建立起歌劇院。首先是意大利,然後是德國,歌劇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但還是有少數基督教徒會對音樂產生懷疑,他們認為音樂太過美妙,會給靈魂的健康帶來傷害。

到了18世紀中期,音樂在歐洲蓬勃發展。隨後便出現了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即在萊比錫市的托馬斯教堂擔任風琴師的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他針對所有樂器進行創作,從喜劇音樂、流行舞曲到莊嚴肅穆的聖歌和讚美詩,為現代音樂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750年他去世後,莫扎特取代了他的位置。

莫扎特的音樂讓人感到很歡樂,常常讓我們眼前浮現出由節奏與和聲交織而成的蕾絲。在他之後是路德維希·馮·貝多芬。這個命運悲慘的人為我們帶來了現代交響樂,他自己卻無法聽到這些偉大的作品。因為在他生活最貧困的日子裡,他得了一場風寒之後便再也聽不到聲音了。

歐洲樂器來源歷史介紹,第一架鋼琴是如何誕生的?

貝多芬生活在法國大革命時期。他對這個輝煌新時代的到來滿懷希望,還把自己創作的一首交響曲獻給了拿破崙。但他失望了。1827年貝多芬去世,拿破崙遭到流放,法國大革命的熱情也漸漸消退。但蒸汽機橫空出世,整個世界都充斥著一種與《第三交響曲》所營造出來的夢境截然不同的曲調。

的確,蒸汽、鋼鐵、煤和大工廠創造出的世界新秩序,對藝術、繪畫、雕塑、詩歌和音樂的需求少之又少。藝術的保護者——生活在17~18世紀的主教、王公貴族和商人們已經離世了。工業世界的領導者們都太過繁忙,也沒接受過教育去欣賞蝕刻畫、奏鳴曲或象牙製品,更不用說那些創造了這些東西卻對他們所生活的社區毫無實際貢獻的人了。

工廠裡的工人每天都要忍受機器發出的轟鳴聲,對先人用長笛和提琴演奏出的樂曲早已失去了興致。藝術成為這個新興工業時代的繼子,與生活徹底分割開來。那些留存下來的畫作也只是被擺放在博物館裡,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音樂則成了一小部分人的專屬,他們成為“批評家”,將音樂從尋常百姓家帶到音樂廳中。

但藝術漸漸找回了自我,儘管這個過程非常緩慢。人們開始意識到,倫勃朗、貝多芬和羅丹才是他們真正的先知和領袖。而一個沒有藝術和歡樂的世界,就像一個沒有歡聲笑語的幼兒園,索然無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