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老鼓頭”的打板情

人們常說"人過三十不學藝“,今天我們要說的老孔50多歲才開始拜師學習打板。十多年如一日,憑藉著對秦腔的痴迷,勤學苦練。如今已經67歲的他,打板技藝在當地也是小有名氣。接下來我們就認識一下這位當地的名人。鏡頭中這位打板動作優美嫻熟、瀟灑自如的師傅就是孔祥凱,被當地人稱為“鼓頭”,也叫做司鼓,在咱們陝西又叫““打板的”。作為指揮演奏整體,特別是打擊樂演奏的“總指揮”,司鼓的重要性也就顯而易見了。孔祥自幼觀看秦腔,尤其欣賞這個古老劇種某些優美的板式。因為在他看來,樂器之聲可以以絕對的優勢壓倒唱腔。

“老鼓头”的打板情

臨渭區官道鎮武趙村 村民 孔祥凱:開始就想學唱戲,但是過去人家上一輩人唱的時候,我年齡小,人家排練的時候不要我。我就從門縫、趴在窗戶上偷著看,偷著學。

“老鼓头”的打板情

老孔一直沒有正式拜師學藝,一直到50多歲,家裡種了7畝冬棗,日子越過越好,閒下來就想正式地找個老師好好學習打鼓。

臨渭區官道鎮武趙村 村民 孔祥凱:我都五十歲了還想咋。師傅就說,你先給我敲一敲,比劃比劃,我看你這手腕咋樣,結果我就這樣一比劃,他一看,就說行 ,你這手腕還可以。我這一輩子還沒教過徒弟,我就教你一個徒弟。

就這樣,在師父的鼓勵下,孔祥凱正兒八經學起了打板,師父領進門 學藝在個人 ,師傅耐心的教,他認真地學,甚至有些痴迷。

臨渭區官道鎮武趙村 村民 孔祥凱:晚上睡覺,在腿上拍,在胸前拍,回憶師傅給我教的鼓點。手法的運用。先打哪個,後打哪個都有講究。

“老鼓头”的打板情

孔祥凱的妻子 王秀芹:他剛開始學的時候,心裡有點煩,因為也有點影響,因為有時候你從地裡幹活回來,人乏的,他躺著在身上拍的。把人就煩的。最後我一想,人年紀大了 ,這也是個愛好。我也支持他。這也是鍛鍊的一個好方法。一個好的娛樂方法。

“老鼓头”的打板情

得到妻子支持的老孔心裡特別高興,平時一閒下來,就大張旗鼓地練習起來,對於每一個打板的來說,最重要也是最難學的當然就是手法的練習了。

臨渭區官道鎮武趙村 村民 孔祥凱這個鼓必須用手腕敲,用手腕敲的話,聲音清脆,洪亮,你用大胳膊敲,看上去用力大,敲不響,而且還會敲亂了。

“老鼓头”的打板情

臨渭區官道鎮武趙村 村民 武小平:白天在地裡幹活。晚上還要加班練習。正吃飯呢,一聽收音機上放戲呢。趕緊就把傢俱搬出來練。結果練得胳膊疼的,他都堅持下來了

臨渭區官道鎮武趙村 村民 孔祥凱:敲順了後,胳膊也靈活了。也不疼了。所以現在敲幾個小時都沒我問題。

十多年如一日,反覆練習,從不間斷,老孔現在已經成為了村裡自樂班的核心人物。每次自樂班的活動都是他來組織。對於每次自樂班的排練他都很嚴格。

“老鼓头”的打板情

臨渭區官道鎮武趙村 村民 武小平: 他生氣就是說把這個要弄就弄好。不弄就不弄。哪裡沒弄好,他就讓停住。讓必須弄好。

“老鼓头”的打板情

現在,老孔已經成為當地打板的老把式。在他打帶領下,村上的自樂班在當地也是小有名氣。老孔說,現在打板已經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臨渭區官道鎮武趙村 村民 孔祥凱:可以說幾天不敲,幾天不練,心裡就很難受,好像少個啥..我現在最放不下的事情就是萬一我們這一茬老了耍不成了,沒有接班人了。

“老鼓头”的打板情

老孔說現在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了,他也希望能把秦腔打板這門傳統技藝傳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