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離職、盈利下滑、市值腰斬,海信電器到底怎麼了?


據可靠消息,海信將於3月7日正式發佈自主品牌的OLED電視,作為OLED時代的掉隊者,海信此舉被認為是對過去10年彩電戰略的全面修正,堅持多年的激光戰略有可能被拋棄。

1月30日,海信電器(SH600060)發佈2018年業績預告:預計2018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3.245億元—3.89億元,同比下降59%-6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淨利潤同比減少5.9億元—6.566億元,同比下降84%-93%。

高管離職、盈利下滑、市值腰斬,海信電器到底怎麼了?


為何盈利能力持續大幅下降?海信電器給出的解釋是:

一則主營業務盈利下降——報告期內海信牌電視內銷收入降幅較大,而同期營銷投入明顯增加,致使當期費用大幅增加。

二則TVS(指海信收購的東芝電視業務板塊)報告期內持續虧損。

由於海信電器盈利連續三年大幅下滑,加之海信電視行業地位近年來持續走低,2019年1月24日即海信電器發佈2018年業績預告的前幾天,劉洪新辭去海信電器董事長一職。

而此前,劉洪新同時擔任海信集團總裁職務,一度被認為是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的接班人。

回看劉洪新主政海信電器的三年,正是海信電器每況愈下的三年。年報數據顯示:2016年海信電器實現淨利潤17.59億元,2017年這個數字變成了9.42億元,2018年進一步變成3.245億元—3.89億元。

高管離職、盈利下滑、市值腰斬,海信電器到底怎麼了?


在資本市場,海信電器(SH600060)的表現同樣慘淡,是2018年市值跌幅最大的家電企業之一。

一直以來,海信電器是中國彩電行業為數不多的績優股,但近年來在兩個市場(銷售市場+資本市場)表現都不佳,我認為,除外部市場環境形勢嚴峻之外,恐怕自身戰略也值得深刻檢討。一個看得見的事實是,2010年以來,海信電視一味堅守“液晶+激光”戰略,兩個鼓點都沒踩準。液晶必將被OLED或量子點取代,而激光作為投影技術只能分享縫隙市場、邊緣市場,不可能成為顯示技術主流方向。可以說,海信電器兩個寶都沒押準。海信電器正在從彩電行業的“技術派”滑向“保守派”。

調查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國內彩電市場,海信已被老對手創維徹底超越,這也是海信最不願意看到的。

據內部人士提供的信息,目前整個海信電器對未來向何處去感覺迷茫,普遍擔心在即將到來的下一個顯示技術時代,海信有可能被擠出主流彩電品牌行列。

據信,海信將於3月7日正式發佈自主品牌OLED電視,作為OLED時代的掉隊者,海信此舉被認為是對過去10年彩電戰略的全面修正。

(本文作者系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