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龙头总裁一直不进军房地产,这其中的原因大有来头

相信现在提起手机制造很多朋友都会想起富士康吧。大家也都知道,富士康作为制造业的龙头企业最近这几年一直保持良好的活力,这其中的成果离不开“代工大王”郭台铭。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大佬,郭台铭指挥富士康在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手机电子配件领域混的风生水起。现如今富士康集团已经从原本简单的组装代工,发展成了现在的集物流,电商,互联网,自动化一体的综合性制造加工公司。

制造业龙头总裁一直不进军房地产,这其中的原因大有来头

虽然富士康的制造业搞得风生水起,可是其中制造业的利益远不如房地产热等热门产业。大家也都知道在咱们中国最近这几十年,利润率最大的行业莫过于房地产了。相比于房地产来说,本土的制造业在利润上就显得略为贫瘠了。房地产商们在合适的地方拿下一些地皮,开发出商业楼盘然后一经手就可以随随便便把利润炒到百分之三十以上,这其中可以称的上是暴利了。但是反观于中国本土的制造业,产业热度小,而且产品还需要拉客户,搞订单,做好生产线,做好物流,最后还要和客户员工搞好关系,忙里忙外的,到头来到手的利润顶多有十位数,再加上出现客户谈崩、政策影响等因素,相比于搞地皮来说,搞制造实在是太艰辛了。

制造业龙头总裁一直不进军房地产,这其中的原因大有来头

其实作为富士康的老总,郭台铭完全有实力,也有把握去涉足房地产行业,但是他对于出资建设房地产却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在前段时间,作为富士康集团的总裁郭台铭接受了央视财经记者的专访,让我们解释了他不搞房地产的原因。他坦言到:“房地产的钱只能赚一次,而通过技术能赚很多次钱。”其实在早些年创业的时候,他就遇到了一个关于地皮和模具的艰难选择。当时起步资金少没有经验,郭台铭只有小部分资金,只够去买块地皮,建造工厂,或者是租个工厂,用钱来买基础模具。当时的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想必大家从现在的结果也能看出那笔钱肯定投入到了模具里。

制造业龙头总裁一直不进军房地产,这其中的原因大有来头

那些当时选择购买地皮的生意朋友由于台湾地区房地产经济的快速发展赚得盆满钵满。那时候作为早期的工厂,富士康公司前几批的模具生产一直走不上正轨,导致了很多模具不合格发生退货,这也让当时在制造业没站稳脚跟的郭台铭十分的沮丧。沮丧归沮丧,郭台铭并没有放弃技术质量发家的希望,最后凭借工厂过硬的产品制造技术,富士康慢慢的在制造业中崛起,后来成为了诺基亚,苹果等电子产业巨头的供应商。

制造业龙头总裁一直不进军房地产,这其中的原因大有来头

富士康在资本集资方面绝对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作为制造业,虽然利润率比较小,但是只要前期投资好的话,后期的收获也是非常可观的的。就拿与它合作的iPhone来说,iPhone合作产品的制作成本需要富士康公司垫付百分之四十左右,等到产品出货时,富士康才能得到利润和投入的成本。由此可见富士康的企业财富是十分丰厚的,据前几年的统计,郭台铭的个人身价已经接近了40亿美元,以他个人财力和头脑,再加上富士康的庞大资本,想拿下几个商业楼盘项目是非常简单的。

制造业龙头总裁一直不进军房地产,这其中的原因大有来头

而且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团队,富士康旗下的运营团队拥有非常丰富的建厂和选地经验。正是凭借着这些经验,才可以把,深圳,河南,贵州等地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人声鼎沸的电子制造车间。而且很多人也不希望他们大规模的进军房地产行业,富士康新建一座工厂最小也是几万人的规模,这可以在短时间内带动当地的经济,从而可以哄抬房价。如果郭台铭想要进军房地产商,他肯定清楚要在哪里兴建厂房和商业楼盘,这样下去利益只能用恐怖来形容,而且国家也不建议这种大型制造集团去涉及地产项目。

制造业龙头总裁一直不进军房地产,这其中的原因大有来头

总的来说,郭台铭和他旗下的富士康集团涉足房地产并不是一个难事,但是郭台铭一直秉承当时的信念,凭借技术和经验,将制造业做大做强,加快企业的转型。虽然他的财富比不上王健林,许家印和马化腾,但是他为国家创造的巨大数量的就业岗位和经济活力也是不容小嘘的。不知道大家对于郭台铭和他旗下的富士康集团有什么独特的看法呢?欢迎大家的热烈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