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冲刺,精品崛起,2019的咖啡之战

中国咖啡市场从未如此混乱过。

成立于2017年7月的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以互联网咖啡为定位,一年之内不仅在全国23个一二线城市开出了2073家门店(包括1897家实体店和176家外卖店);还在2019年1月3日的战略发布会上宣布2018成功实现8968万杯咖啡的销售业绩,用户注册数量高速增长至1254万,预计在2019年年底能够超过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凭此业绩,瑞幸咖啡甚至筹备起了IPO。1月15日据Equalocean报道,部分投行已接受瑞幸咖啡的邀请,负责准备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材料。

而拥有3200家中国门店的星巴克,一方面在2018年9月的财务会议上宣告每年要新增600家门店,预计到2022年拥有6000家门店。一方面宣布和阿里巴巴展开全面合作,打造“新零售智慧门店”。面对互联网的滚滚大势,传统咖啡品牌也不甘于后。

此外,咖啡市场的细分领域,精品咖啡亦在各方助力下崛起。2019年1月23日,专注精品咖啡的“FISHEYE鱼眼咖啡”宣布获得数千万人民币,由华创资本和清流资本联合投资的A轮融资。1月28日,精品咖啡品牌“三顿半”也宣布获得由峰瑞资本投资的千万级别Pre-A轮融资。这些互联网精品咖啡品牌,正一步步借助着资本的力量,通过新零售的方式,抢夺高端人群的咖啡市场。

大众市场瑞幸星巴克激战正酣,高端市场鱼眼和三顿半野蛮生长;在这乱象纷呈的互联网咖啡下半场中,谁会获得最终的胜利?

瑞幸冲刺,精品崛起,2019的咖啡之战

先行者瑞幸,利润和资本驱动下狂飙突进

这场“咖啡战争”最有冠军相的选手,是瑞幸。

无论是邀请汤唯、张震作为公司的代言人并在各大写字楼电梯里投放广告,还是频繁推出诸如“送TA咖啡”、“邀请得杯”等促销功能;瑞幸的营销手段在体量上,以及曝光度上,都超过了其他对手。尤其是当瑞幸咖啡将其自身对标星巴克,造成捆绑营销后,不仅令各大媒体频频关注,也成功让广大用户将瑞幸牢牢定位在了互联网咖啡这一认知上,而非其他公司。

当然,大规模营销是建立在未来能够获取暴利的基础上,建立在一杯咖啡的毛利率并不低上。

作为咖啡行业的传统巨头,星巴克的一杯咖啡毛利率大概在50%到80%之间;根据星巴克2018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其毛利率甚至已连续5年超过50%。也正是因为发现了利润的操作空间,资本才愿意重注互联网咖啡品牌,助推瑞幸一边高举“去除品牌溢价,为用户省钱”的口号,一边利用各类低价促销打法,比如“首单免费”和“买一杯送一杯”,直接让每杯咖啡的盈利空间接近于零。参考滴滴的补贴逻辑,意图先用长期亏损的资金状态抢夺星巴克的用户,以便后期进行提价获取暴利。

此外,资本选择重注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象空间。已经建立大量线下咖啡店铺的瑞幸,正在尝试能否借咖啡场景切入用户的其他线下零售场景。这一逻辑类似全家便利店因为发现速食咖啡2018累积销量达到4000万杯,业务增长迅速。于是在2018年12月底宣布,将旗下“湃客咖啡”分离出来作为自有咖啡品牌运作。瑞幸则是反其道而为之,从咖啡切入同样高速增长的便利店市场。如今,在瑞幸的APP上已经可以看到诸如热巧克力、饼干、面包等轻食的售卖。

因此即使被许多人不看好,但只要资本故事能够一直说下去,瑞幸就不会倒。当先发优势渐渐形成,

就算不能超过星巴克,在大众咖啡市场里,瑞幸也能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瑞幸冲刺,精品崛起,2019的咖啡之战

精品咖啡异军突起,高端市场正被攻陷

抛开大众市场,对于那些惯常前往星巴克消费30元以上的高端用户来说,瑞幸等互联网咖啡品牌或许毫无吸引力。毕竟高端用户更看重咖啡的口味,而速溶咖啡往往代表着不健康和低质感。

瑞幸冲刺,精品崛起,2019的咖啡之战

不过,高端市场的这种形势,也正被鱼眼咖啡和三顿半咖啡所改变。

基于供应链上的创新,比如三顿半利用冻干技术还原手冲咖啡的口感、鱼眼咖啡选择进口咖啡豆进行研磨,互联网精品咖啡品牌的口味已不逊于SeeSaw等传统咖啡品牌。更重要的是这些新晋精品咖啡品牌也善于利用互联网低成本获客,毫不逊色于瑞幸咖啡。通过淘宝、小红书、下厨房等电商平台打造爆款,三顿半双十一销售额突破20万杯,成为淘宝平台上国产精品咖啡的第一名。而鱼眼甚至为了讨一线年轻人的欢心,竭力大力打造网红门店,吸引用户前来打卡。

如果说2018年是瑞幸和星巴克在大众市场的双雄对决,那么到了2019年,或许新的咖啡故事将会由鱼眼、三顿半等高端咖啡品牌来演绎。

部分对手开始掉队,未来咖啡市场谁能最终获胜?

当互联网的力量,改变了咖啡市场的利润、获客方式,甚至在用户心目中的定位时,就代表着新的咖啡巨头们正冉冉升起。不过在这场群雄逐鹿的背景下,即使所有咖啡品牌都在积极的跑马圈地,却也有掉队的情况开始发生。

比如作为第一个喊出“互联网咖啡”口号的连咖啡(Coffee Box),近期发展不尽人意。根据DT财经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12月31日,连咖啡门店数量整体保持在500家左右、单日交易量稳定在10万杯,两项指标均落后于瑞幸咖啡。更糟糕的问题出自连咖啡的现金流上。1月16日,连咖啡被曝拖欠咖啡豆供应商货款近半年,也未及时支付其它糖浆等原材料供应商货款;甚至一度必须靠缩减咖啡机等核心物资的成本才能维持运转。

瑞幸冲刺,精品崛起,2019的咖啡之战

另外,1月28日国内第一代咖啡品牌雕刻时光由于经营问题宣布关闭其在北京的五道口、魏公村等多家门店。这家成立于1997年的著名咖啡公司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虽然2006年一度创造了1000万的营业额业绩,但在互联网浪潮下接连转型不利。2016年起就因为门店扩张过快而导致管理不善,从全国60家门店一度关闭只剩下20家。

可见,连咖啡和雕刻时光都忽略了竞争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唯有存活下去,才能角逐最终的胜利。

一时的占上风,终究要回到行业本质。一方面,对于互联网咖啡公司来说,通过烧钱垄断市场的做法,会大大增加自身的负担。高速扩张门店数量,就意味着必须储备大量的人才、拥有优秀的渠道管理能力;否则,当运营体系跟不上发展节奏时,等待公司的就是一场灾难。

另一方面,根据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的2018咖啡市场报告显示,中国咖啡销售额增长迅速,预期将在2022年到达数百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而中国人均每年喝咖啡的杯数却介于5到7之间,和其他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大量二三线城市的用户对咖啡的消费习惯、对咖啡的认知都还在培养中。属于中国咖啡品牌的黄金时代,还远未来到。

无论是18世纪咖啡逐渐成为欧洲地区的主要饮品还是1938年雀巢速溶咖啡诞生风靡北美,无论是1971年星巴克创立引领第二次咖啡浪潮还是如今中国曾经的本土咖啡热潮。历史告知我们,咖啡行业虽然是能够孕育出食品巨头的大市场;但同时,它也是一个剩者为王的市场,只有随着咖啡行业的变革而不断的推陈出新,才能一直存在下去,永远没有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