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眼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三周年,总书记专程“探营”


时政新闻眼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三周年,总书记专程“探营”

2月1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位于石景山首钢园区的北京冬奥会组委会。三年后的2月4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正式开幕。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同时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北京准备得怎么样了?《时政新闻眼》跟随总书记一起“探营”。

1、钢铁丛林奏响冬奥序曲

时政新闻眼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三周年,总书记专程“探营”

△石景山首钢园区。(央视记者魏奇 许小星拍摄)

穿过层层的“钢铁森林”,习近平首先来到位于首钢园区的北京冬奥会展示中心展厅,了解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这个展厅是由首钢当年的联合泵站改造而成。

时政新闻眼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三周年,总书记专程“探营”

△首钢生产时期的联合泵站。(图片由首钢提供)


时政新闻眼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三周年,总书记专程“探营”

△联合泵站所改造成的北京冬奥会展示中心展厅。(图片由首钢提供)

展示中心采用动态沙盘演示了冬奥场馆的设施规划建设情况。北京冬奥会计划使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的24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目前,北京冬奥会新建场馆已经全部开工,改造场馆正在实现“华丽转身”。

时政新闻眼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三周年,总书记专程“探营”

△延庆冬奥村沙盘。(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时政新闻眼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三周年,总书记专程“探营”

△国家速滑馆沙盘。(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时政新闻眼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三周年,总书记专程“探营”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沙盘。(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时政新闻眼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三周年,总书记专程“探营”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央视记者魏建拍摄)

时政新闻眼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三周年,总书记专程“探营”

△冬奥场馆的设计规划在沙盘上一览无遗,其后的屏幕还实时显示各个冬奥场馆的工程进度 。(央视记者魏建拍摄)

习近平在这里视频连线视察延庆赛区场馆建设情况,慰问一线建设者。

时政新闻眼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三周年,总书记专程“探营”

△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施工现场。(央视记者薛冠南拍摄)

北京冬奥会展示中心展厅,还展示了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历程。有些展品生动记录了中国的冰雪情缘。

时政新闻眼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三周年,总书记专程“探营”

△冰嬉图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宫廷绘画。长5米,宽30余厘米,展现中国传统运动冰嬉的场面。(央视记者魏建拍摄)

时政新闻眼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三周年,总书记专程“探营”

△1930年出版的《溜冰术》是我国最早专门介绍冰上运动的出版物之一。1928年,中国将Olympia翻译成“我能比呀”。《我能比呀·世界运动会丛录》是1928年中国参加阿姆斯特丹奥运会的见闻。(央视记者魏建拍摄)

时政新闻眼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三周年,总书记专程“探营”

△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火炬。1980年2月举办的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是中国首次派出代表团参加的冬奥会。(央视记者魏建拍摄)

2、首钢园区“梦幻转型” 绿色办奥的生动例证

就在这次考察的前一天,习近平刚刚会见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巴赫说,“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务实高效,充满活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尤其让巴赫啧啧称赞的,正是首钢园区的梦幻转型——“北京将一个从前的钢铁厂改建成冬奥组委办公地和冬奥训练场馆,非常不可思议”。如今,首钢园区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工业遗存。

时政新闻眼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三周年,总书记专程“探营”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驻地。有很多孔洞的圆柱体建筑是奥组委的办公区域。(央视记者魏奇、许小星拍摄)

时政新闻眼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三周年,总书记专程“探营”

△改造前的西十筒仓。(图片由首钢提供)

在冬奥组委核心办公区,这些圆形的办公楼由首钢的“西十筒仓”改造而成。“西十筒仓”本为首钢炼铁原料区,曾在火车运输系统中编组为西十线,因此得名。圆柱体上切割出的圆形孔洞用于建筑采光,而切出的圆形混凝土块成了筒仓外草地上的座椅,这一设计独具匠心。

时政新闻眼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三周年,总书记专程“探营”

△习近平视察的奥组委办公区。(央视记者张宇拍摄)

当天下午,除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办公区,习近平还视察了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

时政新闻眼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三周年,总书记专程“探营”

△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央视记者王萌萌拍摄)

时政新闻眼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三周年,总书记专程“探营”

△首钢生产时期的精煤车间。(图片由首钢提供)

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又被称为“四块冰”,即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的场馆。这里是由首钢生产时期300米长的精煤车间和运煤车站改造而来。

时政新闻眼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三周年,总书记专程“探营”

△在首钢园区,昔日的高炉、冷却塔和如今的冬奥元素相得益彰。(央视记者舒贝拍摄)

建于1919年的首钢,如今已经一百岁了。当年,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它依依不舍与首都告别,厂区迁往河北曹妃甸。如今,这座沉睡的钢铁丛林再次因2022年北京冬奥会焕发新生。

3、“探营”中国冰雪“国家队”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赴河北张家口看望慰问时,就曾实地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当年2月,他还曾考察作为北京冬奥会冰球比赛和短道速滑、花样滑冰比赛场地的北京五棵松体育中心和首都体育馆。

这一次到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习近平视察了短道速滑馆和冰壶馆,看望慰问运动员、教练员。

△视频:中国高山滑雪集训队队员丛亮在利用高山滑雪模拟机训练。模拟机的屏幕上显示的是平昌冬奥会的回转场地。模拟机可以模拟真实滑雪场地的倾斜角度,有效训练高山滑雪的各项技术要点。(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在短道速滑馆,习近平观看了国家短道速滑队的2000米接力比赛表演和国家花样滑冰队的表演。

时政新闻眼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三周年,总书记专程“探营”

△正在训练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时政新闻眼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三周年,总书记专程“探营”

△速滑训练馆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的是运动员的心率信息,可以帮助了解训练强度,为运动员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为备战冬奥,中国的各类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不仅积极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训练器材,还引进了国际一流的教练团队。目前,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有83名外籍教练。

在冰壶馆训练馆,习近平和队员们交流冰壶和地掷球运动的差别和训练技巧。

时政新闻眼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三周年,总书记专程“探营”

△冰壶训练馆。(央视记者章猛拍摄)

时政新闻眼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三周年,总书记专程“探营”

△中国国家冰壶队。(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时政新闻眼》了解到,为了实现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全项目参赛”,中国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从赛艇、田径、体操、排球、蹦床、地掷球、曲棍球、冲浪以及杂技、舞蹈行业的两万多人中,层层选拔出2305人,建立起“大国家队”。未来三年,将在这些队员中形成“尖子群体”,冲刺北京冬奥会。

在1月31日会见巴赫时,习近平说,“我们一定会积极努力,为世界呈现一届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冬奥会。”冬梦飞扬,雄心激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