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法治綏化 共享法治成果

——全市“法治建設年”活動側記

本報記者沈雪

“真沒想到在法院不用打官司就能拿到賠償金,而且還解決了困擾我們多年的侵權問題……”不久前,某購物中心負責人來到市法院訴調對接中心送上一面錦旗,並對法院工作人員辛苦付出表示感謝。市縣兩級訴調對接中心既有效解決了群眾訴累,又及時化解了社會矛盾,成為我市“法治建設年”活動創新工作的一個縮影。

我市自“法治建設年”活動開展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堅持法治綏化、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項重點工作,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社會環境和諧穩定,市民獲得法治紅利日益豐厚。

深化普法學法法治宣傳教育深入人心

我市以學習宣傳貫徹實施憲法為契機,廣泛深入開展全民法治宣傳教育,積極引導群眾崇尚法治,依法辦事,營造濃厚的學法用法氛圍。在全市舉辦了“聚力都城地、營造好環境”法治宣傳主題活動,組織開展了“法治文化基層行”、憲法宣傳進村屯、龍江律師公益行、法律服務護航“三農”和“學憲法、講憲法”等多場活動,輻射、帶動法治宣傳教育多元化發展、全方位覆蓋。積極推動黨員領導幹部學法用法,開展了黨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會前學法,將憲法法律學習納入幹部教育培訓計劃和各類主體班授課內容,廣泛開展機關公務人員法律培訓。特別是在綏化日報開闢《打造法治環境在行動》、在綏化廣播電視臺設立《法治建設進行時》專欄,投拍《向校園欺凌說不》法治微電影,全媒體發稿720餘篇(條),推出《法制》專版33期。

創新工作載體法治建設水平整體提升

今年以來,結合我市農區實際和當前重點工作,開展了“三創建”、 “四突破”、 “五結合”法治建設推進模式,由點及面推動法治建設水平整體提升。海倫市、慶安縣被評為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先進單位,安達市保國村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青岡縣、安達市、綏稜縣被評為全省法治縣(市)區創建先進單位,有10個村、2個社區、6所學校、2家企業被評為全省基層民主法治創建先進單位。全市完成了4個鄉鎮(街道)的基層治理綜合信息平臺建設試點工作,市、縣兩級綜治中心全部建成,鄉鎮(街道)綜治中心運行154個。全市共打掉涉黑犯罪團伙2個,涉惡團伙32個,省掃黑辦、省公安廳多次表揚我市。紮實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工作,全市有2751項行政權力和719項公共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

強化統籌推進重點工作取得新進展

我市緊緊圍繞“法治建設年”活動目標任務,嚴格規範依法行政,落實權責清單制度,所有行政權力事項對應的責任清單全部調整到位。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在全市基本實現全覆蓋,市縣鄉三級共聘任專兼職法律顧問170名。全面落實了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規定,今年全市行政應訴案件83件,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到100%。強力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全市有21個重點領域發佈了相關信用制度,23個部門簽訂了首個社會信用體系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覆蓋面達到全國領先水平。今年,我市深入推進了公正司法和司法公開制度。全市遴選員額法官464人、員額檢察官220人,舉辦“司法開放日”活動42次,參與人數近3000人。組織開展了積案清理和維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專項打擊行動,全市政法機關對接企業111家,清理涉企民事案件498件。在全市開展的“基本解決執行難”的“雷霆行動”中,共完成執行標的額18.11億元,實際到位標的額8.6億元。

聚集問題整改廣泛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我市研究制定了“法治建設年”活動問題清單,共查找出79個影響發展環境、制約法治建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針對查擺出來的法治問題,充分利用各類媒體,面向社會做出公開承諾。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9個部門通過“上報”、“上牆”、“上網”、“上電視”公開做出承諾,接受群眾評議。各地、各部門堅持開門搞活動,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建議,積極回應群眾關切的問題。全市各級政法機關共組織500餘名企業家座談,徵求意見建議137條。針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再造工作流程,以市縣兩級窗口服務單位、行政執法部門為重點,深入開展了“四零”承諾服務創建工作。政法機關共出臺便民利企服務措施834項,新增移動端辦事項目447個,精簡辦事流程351項,新增“一站式”綜合窗口246個,清理窗口周邊各類黑中介92個,有力提升了服務企業、服務群眾的工作質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