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選擇“一脫成名”的國家,大家都要陪著脫完?

脫歐一時爽,協議火葬場。

歷史似乎開了一個玩笑:2016年英國全民公投要脫歐,三年後,投票否決脫歐協議的還是英國人。

梅姨和歐盟已經談判一年了,最近好不容易搞出了一個協議,結果在議會中遭到432票反對,僅202票支持,創下了95年來英國政府在議會投票表決中的最大挫敗。議會這群人,壞得很。

三年來,因為脫歐,英國首相從卡梅倫換成了梅姨,英國議會、歐盟成員國也因此屢屢吵架,幾次折騰讓英國脫歐成了一團漿糊。為什麼英國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得和歐盟離婚呢?

1973年英國加入歐共體,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加強,歐洲經濟也發展得不錯,日子好了大家都有錢賺,英國也甘願承擔責任;但這幾年,特別是希臘危機、歐債危機的接連爆發,英國失血過多,越發覺得這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況且大英帝國本來就與歐洲大陸隔著英吉利海峽,英國也一直保持著自己的貨幣英鎊,時間到了2016年,脫歐的聲音越來越多。

全民選擇“一脫成名”的國家,大家都要陪著脫完?

面對國內的脫歐派、留歐派,當時的首相卡梅倫為了誰都不得罪,雞賊地選擇讓人民公投決定國家前途命運。卡梅倫其實主張留歐,選擇公投更像是一次賭博,他僥倖地以為人民和他站在一起,如果這樣,他的政治資本將陡升。2016年6月24日公投結果出爐:英國脫歐陣營勝利。

“民心思變”,卡相演砸了,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只好在唐寧街外發表辭職演說,他一邊說為超過3300萬人民表達自己的聲音感到驕傲,一邊說英國需要新的領導人帶領這個國家向前。“脫歐”成了“人民的選擇”,這一口歷史大鍋,被繼任者特蕾莎·梅背了起來。

當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的領導確實心累:

2018年12月12日,梅姨第一次遭遇“不信任投票”。由於大部分議員對“脫歐”協議不滿,梅姨所在的保守黨對她發起不信任投票。看清楚,是自己的黨,這是要“大義滅親”?最終梅姨以200:117票,驚險通過投票。

全民選擇“一脫成名”的國家,大家都要陪著脫完?

2019年1月16日,新年第一個月,梅姨再次遭遇“不信任投票”。反對黨工黨發起針對梅姨領導的政府的不信任投票,最終梅姨以325票反對、306票贊成,僥倖通過投票。

梅姨背得怎麼樣,大家也看到了,身心俱疲。

英國脫歐接下來怎麼走,考驗著歐盟、英國政客們的智慧。網友說,我都工作四年了,你們還沒脫?90後都脫髮禿頭了,你們還沒脫?要不算了,別脫了。

現實沒那麼簡單,“脫歐”既然已經上升為人民的選擇,不脫歐就是公然踐踏民主,違揹人民意願。這個鍋,沒人敢背。

接下來英國脫歐到底如何演變?

第一種是繼續有協議的軟脫歐。這次梅姨的協議沒有通過,關鍵是需要解決“愛爾蘭與北愛爾蘭”的邊境問題。

全民選擇“一脫成名”的國家,大家都要陪著脫完?

英國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其中的北愛爾蘭與愛爾蘭同處一島,因為歷史原因,北愛爾蘭人多是英國移民過去的,所以當地人經過公投決定加入英國。

以前歐盟鐵板一塊,貿易自由,北愛爾蘭與愛爾蘭的邊境問題一直處於“不討論”狀態,大家都相安無事。現在一脫歐,歐盟擔心英國的貨物從北愛爾蘭與愛爾蘭邊境流出,所以要設立貿易檢查站。這一下子就涉及英國主權問題了。這是協議擱淺的主要原因。

第二種是無協議的硬脫歐。在脫歐公投後,2019年3月29日被設定為既定的“脫歐”日,以敦促各方儘快達成協議。倘若各方遲遲沒有妥協和共識,最差的結果就是硬脫歐。

全民選擇“一脫成名”的國家,大家都要陪著脫完?

一旦英國與歐盟既有的經濟關係被無序打破,巨大的不確定性將隨即出現。最近,法國標誌雪鐵龍集團已考慮是否關閉在英國的一家工廠;德國也倍感擔憂,德國企業已經在英國投資了大約1200億歐元,並且持有2000多家公司的股份;日韓等亞洲國家也憂心忡忡,日產汽車因為在英國設有歐洲最大的工廠,更是疾呼英國要“有序脫歐”。

第三種是舉行二次公投。如果一次公投結果不滿意,那就第二次。但這種操作有點滑天下之大稽,西方民主還能如此操作?

不過也不是沒有可能,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就說過,尊重民眾的意願是重要的,但民眾的意願也會因情況的改變而作出改變。解鈴還須繫鈴人,把人民的鍋還給人民,可以,這很智慧。但有被人民二次坐實的危險。

其實,最好的結果不如無限延長“脫歐”期限,讓談判徹底成為馬拉松。把顯而易見的問題放在眼前,往往因為各種利益衝突無法達成共識,不妨先擱置爭議。

最後,送大英帝國一計東方錦囊:我們這代人智慧不夠,這個問題談不攏,我們下一代人總比我們聰明些。總會找到一個大家都能夠接受的形式、方式來解決。

本文作者李光鬥:中國品牌第一人、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著名品牌戰略專家、品牌競爭力學派創始人、華盛智業•李光鬥品牌營銷機構創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