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蜂窩被捅了,區塊鏈能否解決數據真假問題?


馬蜂窩被捅了,區塊鏈能否解決數據真假問題?

有一個地方沒有馬蜂窩,這個地方叫區塊鏈。假如馬蜂窩可以區塊鏈化,那便別有一番滋味了。只是如今這番滋味,也難以品嚐。

這個週末,馬蜂窩的日子不太好過。一篇題《估值175億的馬蜂窩,竟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在朋友圈像病毒一樣傳播,發佈當天閱讀量就超過了十萬。

隨著馬蜂窩事件持續發酵,10月22日,馬蜂窩一紙訴狀,將乎睿數據與自媒體人丁子荃告上了法庭,不到十二小時,丁子荃再次推文,大喝“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這一出捅馬蜂窩的大戲,才剛剛拉開帷幕。馬蜂窩的社區過於中心化,很多精彩的遊記並沒有設置激勵,導致用戶不願意參與評論,所以出現了大量數據爬取的現象。並且文章通過樣本比對,發現不少馬蜂窩的點評內容,與攜程、藝龍、美團、Agoda、Yelp上雷同,還發現一些在馬蜂窩留言點評的用戶賬號,存在自相矛盾的情況,幾可判定為水軍。

那麼如果馬蜂窩可以區塊鏈化,是否可以破局?只是現實沒有那麼多假如,如今的馬蜂窩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事情走向失控邊緣。

有傳聞稱,騰訊都準備敲定領投馬蜂窩的新一輪融資了。但現在,可能進程就要緩一緩,或者也不排除終止的可能。

自媒體“差評”明明已經拿到騰訊旗下TOPIC基金的投資,入股協議什麼都簽好了,結果“差評”被業內質疑洗稿、抄襲,騰訊不得不跟“差評”協商撤回投資。還因為此事,馬化騰都親自出面批評了騰訊的投資部門,反省盡調沒做好。

如今的馬蜂窩,真的快“馬蜂窩”了。


馬蜂窩被捅了,區塊鏈能否解決數據真假問題?

事到如今,馬蜂窩要說沒有主動造假,沒有水軍,至於信不信,那就看個人了。那麼區塊鏈能否解決“馬蜂窩”數據真假問題呢?

眾所周知,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有一個重要的落地點,就是建立信任機制,消除不必要的中介。而旅遊行業恰恰是中介收入極高的領域之一。如果可以將區塊鏈和旅遊進行整合,消除各種不靠譜的第三方旅行團和中介,同時在支付階段引入加密貨幣,簡化支付流程,就可以大大的提高用戶的旅行體驗。

此外,可以將智能合約應用到旅遊業中。由於部署了合約,無論是商家還是中介的欺詐和虛假宣傳事件都將寸步難行,同時公開旅行社,當地服務商的業務數據,宰客的概率想必也會大大減少。

如果馬蜂窩一開始就用社區去中心化自治的思想,也許可以避免訴之於法律,勞民又傷財的窘境。我們來做個假設——引進區塊鏈積分,也就是token的概念。只要用戶發表評論,便可獲得平臺發放的積分;如果評論產生分享,個人可再次獲得相應積分;可是一旦發現此評論造假,便會加倍扣除積分。

馬蜂窩被捅了,區塊鏈能否解決數據真假問題?

當然,這個論證過程並非一蹴而就。同樣的原因,技術不可能解決個人行為造假的問題,但激勵和後續轉發評論,可以被記錄在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衍生出來的時間軸上。分佈式存儲,作為區塊鏈技術除共識機制外的另一大特徵,可以準確記錄平臺評論的具體時間人物與事件,對每一項評論進行識別認證。

此外,也可以將區塊鏈技術與人工智能相結合,針對用戶評論數據進行規模化的匹配與處理,增強評論本身的真實性,從而確保鏈上與鏈下數據的一致性。

大風起兮雲飛揚,共享 激勵站在風口,蜂窩用戶評論、投票數據正在上鍊。上鍊不可篡改,token甄別水軍,靜候一個能夠承載無窮量生命體的共識社區的誕生。

區塊鏈或許是拯救馬蜂窩的唯一正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