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就是上海,和你們真的不一樣

從歷史來說,上海是一座不一樣的城市。中國多數城市是由行政中心而來,區域行政管理是其最核心的功能,也就是說,是官老爺的城市。但上海不是,上海是一座完完全全的商業城市,是一座商人、手藝人、職員等做主人翁的城市,是一座創造財富併為所有和上海貿易往來的地方帶來財富的城市。

何謂商業城市

近代商業自治城市是舶來品,西方人帶入的。

西方中世紀開始萌芽,出現一大批地中海和北海沿岸的商業城市,這些城市規模不大,但和行政中心不同的是,它們是自發形成的商業城市,傳統行政中心要靠區域內鄉鎮來供養,這些城市則本身就是財富的創造中心。後來這些城市爭取獨立地位,很多都成了自治市或者半自治市。

上海就是上海,和你們真的不一樣

典型的中世紀自治市

所謂自治,就是這個市裡的有產階級對市政有話語權,有多少財產有多大話語權,但同時就要承擔多大義務,這些義務不僅包括日常管理和公共設施的費用,還包括為了利益和別人的打仗,為了維持獨立地位和領主打仗。所以歐洲有很多僱傭兵,這些自治市經常花錢請他們打仗。英國大量的城市就是這種商業市。這種自治模式,後來發展成為英國人的政治生活方式,只是把話語權由有產階級變成了全體國民,相應的全體國民都要承擔義務。

開埠

上海在開埠之前,是個普普通通的小縣城,既不沿江,也不濱海,和長江之間隔著寶山縣,和東海之間隔著川沙和南匯縣。唯一有特色的就是沙船航運,主要是把江南物產運到北京為中心的北方,屬於上海縣的沙船一年航載能力大概在120萬噸。此外,還有往返南中國海的帆船,一年總量大概在40萬噸,不過屬於上海縣的一年總量只有大概4萬噸。此時蘇松地區的中心在蘇州,上海只是個非常不起眼的小縣城。

上海就是上海,和你們真的不一樣

老老上海

上海能崛起,要感謝英國佬把傲慢的滿清胖揍一頓,然後簽訂《南京條約》和《五口通商章程》,把上海劃了進去,這才有了發展的機會。不然在滿清的格局下,永遠都只會是一個小縣城,沒有任何可能發展成為後來遠東第一大自治市。

有了通商章程,洋人也過來了,為了能把生意真正做起來,鬼佬先後租了一大塊地作為租界,在租界做生意。生意要想做起來,第一條是秩序,有了秩序才能做生意,秩序公正才能生意興旺

秩序

上海真正和其他城市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它的秩序。英國人按照英國人的自治習慣,成立了自治組織工部局、會審公廨、萬國商團等。上海租界從一開始就是自治,也就是說上海租界作為一個政治實體和英國政府或者法國政府無關,英法發生戰爭,和它沒關係,它收的稅金也全部用於本市建設。

工部局相當於納稅人市政會,由在租界內租賃房屋並繳納相應標準捐稅的部分人員構成,不同時期人數多少不等,少的時候三四百人,多的時候三千多人,主要是外僑中的工商巨頭。早期華人沒有席位,直到1930年才有了華人工部局董事。倒不是老外就要欺負中國人,而是按照《南京條約》和《上海租地章程》,華人壓根就沒有在租界居住的權力,更不要談代表權了。後來在多方努力下,先後四次提交納稅人會議,把程序走通後出現了華人董事。不過沒多少年後日本鬼子就來了,再後來比日本鬼子更可怕的國民黨來了,再再後來。。。。。。。。我們還是繼續說租界的組織吧。

上海就是上海,和你們真的不一樣

工部局今昔

會審公廨這個名字不大好理解,但看英文名字一下就明白了,mixed court,就是法庭,之所以加個mixed,是因為洋人不是同一國,華人和洋人也不是同一國,適用法律不同。如果案件涉及洋人或洋人僱傭的華籍僕人,由涉事國領事參加會審或觀審;純粹華人案件,由中國讞員獨自審斷。洋人的華籍僕人適用於洋人一樣的司法,這算洋人為他們的僱工爭取的福利,畢竟誰都想遇到事情時候能被司法機構公正對待。

上海就是上海,和你們真的不一樣

會審公廨

萬國商團其實是民兵,英租界規定成年男子一律參加。暴力水平決定了好的秩序能不能維持下去,否則不講道理的流氓來了卻打不過,秩序立刻蕩然無存,只能遵從流氓的秩序了。萬國商團成立後很快就起了作用,小刀會起義,清兵想從租界過去打,租界不同意,清兵就在租界邊上紮營。那時候的軍隊紀律,有有句話說得好,匪過如梳兵過如篦,上面的領導知道洋大人惹不得,底下的大頭兵痞慣了才不管,這不這群兵大爺把一對散步的英國夫婦打了。萬國商團也不含糊,拖來大炮對著兵營就轟,清兵這才後撤了幾里路。要是沒有萬國商團,你就只能找外交人員去和中國外交人員交涉,一層層上去再一層層下來,又沒死人,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解決。

上海就是上海,和你們真的不一樣

萬國商團

正是這些不同的地方,使得上海從誕生之初就是一座純商業性質的城市,和那些行政中心形成的城市根本上就不一樣,這些城市靠的是吸統治區域的血供養統治中心,上海則是通過工商貿易創造財富,讓每個和上海有商貿往來的區域增加財富。即使現在,中國也只有沿海發達地區才有這種城市。這種新型城市能夠誕生,靠洋人主要是英國人強行輸入,說起來不光彩,但對上海的洋人和華人來說,這座城市提供了公正的商業環境,提供了良好的司法,提供了維持良好秩序的暴力機構,對當時的華人來說,沒有比這個更適合個人發展的地方了。就算租界外的人,也受益匪淺。

上海士紳李平書有一段話,最能反映這種心理:

  吾一言通商以後之上海,而為之愧、為之悲。愧則愧乎同一土地,他人鍾事增華,而吾則因陋就簡也。悲則悲夫同一人民,他人俯視一切,而吾則侷促轅下也。要之,通商以來,上海,上海,其名震人耳目者,租界也,非內地也;商埠也,非縣治也。豈非所謂喧賓奪主耶!抑非所謂相形見醜耶?而吾上海之人,數十年來,處之夷然,安之若素,面不赧而心不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