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說河南話土?看完這個就別再地域黑了,它可是古代的官話


為什麼都說河南話土?看完這個就別再地域黑了,它可是古代的官話


說起地域歧視,河南省一直是個重災區。除了偷井蓋的梗,河南人還總被貼上“土”的標籤。


為什麼都說河南話土?看完這個就別再地域黑了,它可是古代的官話



在刻板印象中,最能體現河南人“土”氣的,莫過於河南口音了。

影視劇中,不管是《武林外傳》中的邋遢討人嫌的王小米,還是《炊事班的故事》裡的瘦瘦小小的小毛,導演們彷彿都很偏愛簡單粗暴地用操著河南話的角色,塑造那些老(土)實(裡)巴(土)交(氣)的形象。


為什麼都說河南話土?看完這個就別再地域黑了,它可是古代的官話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河南話的土就開始深入人心。許多在外地的河南人,與人交談之間,突然飆出一句河南話,常常會引來一陣鬨堂大笑。

笑者無意,但聽者難免覺得尷尬。久而久之,河南人或多或少地都會刻意隱藏自己的口音。


為什麼都說河南話土?看完這個就別再地域黑了,它可是古代的官話


不敢說、不願說、不屑說,是這些年河南話經歷的歧視和冷漠。


河南話的墮落:從被追捧到被嫌棄

當年,上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曾言之鑿鑿地說:讀唐詩宋詞就要用我們這裡的方言讀,味道才正宗,因為那是保存最原始的古語

當時,我們原以為這是老師的一句調侃,鬨堂大笑。


為什麼都說河南話土?看完這個就別再地域黑了,它可是古代的官話



也就是在我們這一代的鬨笑聲中,伴隨著,沿海各地大兄弟的經濟起飛。河南話也從高臺上走下,帶上了“土”和“窮”的標籤。

其實,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河南話一度是強勢的存在。八大古都中河南獨佔一半,東西南北分別是開封、洛陽、鄭州、安陽。

河南話作為中州音,很長時間就是官話的標準音。在北宋的時候,陸游就在書中這樣記載,“中原唯洛陽得天下之中,語音最正”。

為什麼都說河南話土?看完這個就別再地域黑了,它可是古代的官話


在河南中西部的農村方言,至今,仍然保留著古漢語的發音。用這些發音去讀一些古詩詞,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是因為,一些古詩詞其實押的入聲韻,在普通話中這種發音已經消失。而,河南的方言,則完美的保留下來這種發音

入聲韻發音短促,一發即收,天生便帶有悲切之感。這就是為什麼岳飛的《滿江紅》和柳永的《雨霖鈴》,每到傷感處,用河南話讀起來就特別有韻味。


為什麼都說河南話土?看完這個就別再地域黑了,它可是古代的官話


即便到了明清時期,天子腳下的北京人,也認可河南音為雅音,如果對這句話感到懷疑,可以聽一聽京劇,正角的唸白用的便是河南口音。

其實,歷朝歷代的官話,都離不開與河南話的融合。類似的口音,古代人不覺得土,我們卻頗為嫌棄。


如果真的嫌棄,乾脆連以河南話形成的普通話也不要說,索性來個裝聾作啞,才是高雅。


中正平和=土到掉渣 ?

河南自古以來便是糧倉,大片區域都是廣袤平原,一馬平川。

地理環境造就這裡的語言說話比較“豪放”

,沒有山歌互答,漁舟唱晚的婉轉,也不像吳儂軟語那般細膩。

身處中原,交通便利,放眼望去,彷彿天下便在眼前。

為什麼都說河南話土?看完這個就別再地域黑了,它可是古代的官話


地理環境的優勢,讓河南話的表達更接近“中和平正”,江南水鄉的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在這片土地上並不明顯。

語法結構差別很小,詞彙比較一致,語意分歧也不是很大,覆蓋面卻大得嚇人。

平原地勢的坦蕩,讓河南話在對外傳播中,佔盡了先機。古人云“惟中原漢語,四方可以通行”,說的便是這樣的一個道理。


為什麼都說河南話土?看完這個就別再地域黑了,它可是古代的官話


孔子當年講學,用的就是中原官話,而不是魯國方言;佛教最先傳到的是洛陽,然後傳遍全國;而,道家老子本身更是河南人。

在佛、道、儒三家的傳播中,多多少少都能看到河南話的影子。試問,還有哪種方言,能有如此的底氣和厚重?

以前,它代表著正統和光鮮,現在是“土到掉渣的鄉民”的表徵


為什麼都說河南話土?看完這個就別再地域黑了,它可是古代的官話


如果說河南話“土”,那麼,孔孟之道也可以說是“土”,佛道更是“土”。

幽默,卻被熒幕描成了黑色幽默


在熒幕之上,河南話的幽默,總被流行文化所捕獲,但是,作為一種普通話的“他者”,形象卻顯的很是尷尬。

導演在藝術創作習慣以離奇、搞笑的劇情,塑造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或許出於無意,或許只是為了增強劇中的喜劇效果,河南話成了影視作品的“青睞”對象。

為什麼都說河南話土?看完這個就別再地域黑了,它可是古代的官話


《失戀33天》愛慕虛榮的拜金女,《盲井》中兩個心狠手辣的礦工,甚至是2017年北京臺春晚小品《取錢》裡的騙子......

所有這些負面人物出場,都操著一口不太地道的河南方言。他們老實、勢利、沒見識的形象,迎合了大眾對於農民的印象。

但,熒幕上的正面形象與負面形象嚴重失調,也使河南話的形象變得固化

這“不經意間”藝術的加工,創造和誇大,成了壓垮河南話的最後一根稻草。

為什麼都說河南話土?看完這個就別再地域黑了,它可是古代的官話


中原自古便是苦難之地,天災、人禍、戰亂、饑饉不斷,從土地裡討生活的河南人,在苦難無以言的生活中,慢慢學會了隨遇而安。

這種韌性,滲透在語言裡,便是骨子裡透出來的黑色幽默。對本鄉本土的悲憫與自嘲,本質上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聽起來,有點阿Q,亦有點心酸。

但,這種言語上的幽默,卻因為影視作品,被許多人誤解。


為什麼都說河南話土?看完這個就別再地域黑了,它可是古代的官話


方言的偏見讓河南人困惑,甚至,產生自我懷疑。在一些地方,我們習慣把“不正、歪”叫做“ge liao”,原以為很俗,後來讀到“汝為獦獠,語音不正”,才知道 geliao原來是獦獠。

河南話把東西烤糊,說成ou(熰)了,原以為很土。看下說文解字的最早出處:古之祭有時而星,有時而熰。才明白原來這是古語,現代人很多理解不了,只是你不認識而已。


為什麼都說河南話土?看完這個就別再地域黑了,它可是古代的官話


其實,河南話既不土,也不低賤。它是這塊土地氣質與魅力所在,讓我們記住鄉愁,也記得自己的根。

只不過功利的人們,習慣於把自己的文化也功利。而,那些說河南話“土”的人,你的優越感,也出賣了你的膚淺。


為什麼都說河南話土?看完這個就別再地域黑了,它可是古代的官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