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縣四舉措全力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一是

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平臺。建立以縣農業投資公司為載體、鎮(辦)(或分公司)為補充的農村集體產業發展投資融資綜合服務平臺,以農戶入股集體、集體入股平臺、平臺投資產業的運作路徑,建立“集體組織+農投公司+平臺服務機構+經營主體”四位一體集體產業發展體系,通過項目引領、主體聯合、要素整合、市場運作的方式,整合各類產業扶貧資金、國企幫扶資金及其他資金統籌投入集體經濟產業,利用各方資金資源、技術力量、人才優勢、經營理念等助推集體經濟全產業、各領域發展。同時,建設規模化、現代化集體產業,合作合力培育食用菌、中藥材等優勢產業,發展鄉村旅遊、休閒農業、民宿服務等特色產業,推進集體產業向農產品加工、電商物流、商貿服務等二三產穩步延伸,讓集體經濟高質量融合發展。二是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聯合體系。組建縣、鎮(辦)兩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聯合體,搭建以縣農村集體經濟合作聯合社為引領、鎮辦股份經濟合作總社為基礎的集體經濟監管服務體系,監督規範集體經濟組織運行,指導促進村集體各類產業項目提質增效,形成上下貫通、整體協調運轉的運行機制,提高集體經濟運行和產業發展質量。
三是建立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兩保障兩服務”機制。“兩保障”,即:建立集體股權登記備案、市場風險評估和行業監管等風險防控機制,保障集體資產安全;建立集體投資保底分紅、定期結算制度,保障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兩服務”,即:建立集體產業項目扶貧機制,推行“農投平臺+集體經濟組織+經營主體+貧困戶”、“黨支部+集體經濟+經營主體+貧困戶”、“經營主體配置30%扶貧務工崗位”和集體組織設置扶貧優先股等產業扶貧長效機制,助力脫貧攻堅服務貧困群眾;建全集體經濟發展融投機制,完善平臺投資建設、擔保融貸、資產運營、監管指導等功能,為集體經濟組織、經營主體股權合作、項目投資等提供一體化服務。四是建立集體經濟“1+8”產業支撐板塊。堅持“以短養長、長短結合,大小結合、種養結合”原則,突出蘋果的第一主導產業,培育壯大花椒、聖女果、畜牧養殖、中藥村、設施大棚、瓜類、雜果、傳統加工等八大小眾產業板塊,確保貧困群眾當期能脫貧、遠期能致富、未來可持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