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航建成海外直銷支付風險管理項目

東航建成海外直銷支付風險管理項目

自主運營後,海外直銷支付成功率從60%到近90%,海外直銷額翻番

東航在三大航首家建成海外直銷支付風險管理項目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錢擘 通訊員稅寧、李盛 報道:剛剛過去的2018年,東航的海外網站直銷支付渠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支付成功率近90%,高於發達國家航空公司網站直銷水平,壞賬率低於千分之一,居全球領先水準。而在短短四年前,東航的海外網站直銷支付成功率還只有差不多60%。撬動這一脫胎換骨變化的,是東航近年來著力建設的“國際直銷支付風險管理項目”,東航也由此擁有了三大航首個自主運營的海外直銷支付渠道。

搬走國際化攔路虎,“自曝其短”急起直追

“國際民航業的直銷支付成功率,平均大約在80%,而我們現在進行海外直銷時,支付成功率只有一半多一點。差距巨大!”幾年前,東航董事長劉紹勇曾在不少東航的會議、活動現場,如是大聲疾呼。

企業負責人“自曝其短”的背後,是隨著東航國際化戰略推進,海外直銷在支付渠道的挑戰日益凸顯--

東航近年來堅持國際化發展,全球航線網絡不斷拓展,面向世界各地旅客、不同語種的網站直銷平臺達到了15個,通過天合聯盟,東航可以通達全世界五大洲1074個目的地。不過,東航的網站海外銷售,其支付渠道原本是直接外包給第三方支付機構;按照支付外包領域常見的作法,由此產生的壞賬風險也由第三方機構負責;由於國際機票單件售價較高,為了避免風險,第三方設置了頗高的篩查門檻,使得支付成功率偏低。

直銷渠道支付容易被拒,自然導致了大量東航海外旅客放棄直銷、轉而通過OTA等第三方平臺購票。東航作為一家規模位居全球第七、每時每刻都有航班飛行在世界各地的“日不落航空公司”,即使打造了通達亞歐美澳的航線網絡、擁有了瞄準世界民航業最先進水平的機隊和客艙服務,如果因為支付環節的不便,不能有效打開海外直銷市場,那就意味著國際化戰略依然存在梗阻,很容易淪為給旅遊電商、代理機構打工的簡單位移服務商。

搬走海外直銷支付攔路虎,補上國際化戰略的“木桶短板”,成為東航上下的一致共識。

2014年,東航“國際直銷支付風險管理項目”正式啟動。其目標是:圍繞東航的海外直銷支付,配置風險監控規則、建立事前風控模型,開展事中風險控制、實時進行風險評估,讓用戶交易經過風控規則引擎,完成風險掃描、產生評分,給出交易通過、交易拒絕或交易協查的結論,再配合事後環節的人工協查、外呼、攔截等安全驗證措施;從而實現覆蓋國際直銷業務支付風險各階段的全流程控制,讓東航有能力自主建設、運營國際直銷支付渠道。

跨界金融民航,找準便利與安全平衡點

機票海外直銷的支付,乍一看似乎只是個收款出票的操作,其實卻跨界民航與金融兩大領域,有著諸多挑戰。東航成立了由高管領銜,企業財務部牽頭、信息部和深改辦等多部門共同參與的項目團隊。

在機票支付環節中,便利與壞賬的平衡點是核心問題。如果把阻止壞賬的門檻不斷提升,把所有可能正常使用、也可能存在盜刷風險的跡象都一刀切地拒絕,壞賬固然少了,但支付成功率也會暴跌;如果一味放寬,則是對信用卡盜刷開門揖盜,給旅客和企業帶來損失。

為了找準平衡點,東航項目團隊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拜訪達美航空等全球民航業的領先企業和各類金融機構,瞭解民航業、金融業判別信用卡盜刷的規則和策略,同時結合東航自身的航線網絡和旅客特點,對照分析、逐一釐清。

海外旅客購票時,將各類使用習慣要素匹配以後,哪些情況是常見合理的,哪些則屬於反常、可能來自盜刷者?這些在金融行業、在支付領域被稱為“設備指紋”的信息與數據,東航團隊逐步梳理清晰。與此同時,團隊也對企業自身的旅客數據進行完善,把全球同業的常規狀況和東航海外旅客的情況進行匹配。

在此基礎上,數以百計的規則和策略組成的海外直銷支付判斷體系,初步成型,東航信息部則為此部署了相應的信息化軟硬件設施。

由於民航業的特殊性,僅僅規則、策略的構建,仍遠不足以滿足支付業務所需。機票、特別是國際機票單價較高,一旦出現盜刷,損失可觀,有些支付行為的可靠與否介於臨界點上,除了計算機系統的判定,還需要人力一同設防;機票銷售也不像其他商品即購即用,經常從網上售票到旅客成行,短則數週、長則數月,在這個間隔期內,如果突然接到投訴,聲稱購票所用的信用卡為盜刷,還得有合適的流程來求證。

圍繞這些行業特點,項目團隊設計了風險管理人員人工開展交易協查的機制,同時又與東航99530客服中心、地面服務部等部門建立聯動機制,依託企業近年來搭建完善的辦公自動化系統,設計可以推送到員工的工單。一旦投訴出現,95530會致電購票的旅客和投訴者,核對信息,確認到底是發生了盜刷,或者還是家庭成員互相使用了彼此的信用卡忘記通氣;如果投訴發生在旅客即將搭機出行前,核實的責任就會落實到機場現場的地服人員。

2016年1月3日,經過一年多的研發和實施,東航的全部海外直銷平臺正式切換啟用了自主建設運營的支付渠道。

海外直銷金額翻番,助企業旅客防範信用卡風險

東航海外直銷的自主支付渠道上線後,日交易處理能力超過30萬筆。

依託自主可控、得到優化的支付渠道,旅客的支付體驗迅速提升,原先購票頻頻支付失敗的情況逐漸消失,越來越多的海外旅客開始選擇東航的直銷渠道購票出行。

2018年,東航海外直銷的支付通過率,已經提升至88.4%,較之外包的2014年增加了20多個百分點;年海外直銷金額從2014年的人民幣3.3億元,大幅增長到2018年的人民幣7.63億元,增加131.13%,翻了一番多,大大改變了過去依賴旅遊電商代理海外售票的情況,提直降代成效顯著。

東航的支付渠道也經受住了防範盜刷風險、控制壞賬率的考驗。從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國際直銷支付風險管理項目共攔截欺詐交易10662筆,避免財務損失約人民幣9222.5萬元,壞賬率低於千分之二。

東航的支付渠道防線,不僅幫助了企業自身防範風險,也惠及旅客。曾經有旅客購票時被拒付,到東航投訴,由東航財務部人工核查後,發現他的信用卡在東南亞使用時,已被當地有問題的POS機竊取信息,而東航定期採購的金融安全信息庫,則收集到了竊取預警,所以系統判別拒付,東航隨即將這一警訊反饋給了旅客。

無論是民航業還是金融業,信息安全都是最關鍵的安全環節之一。一個自主建設、自主運營的支付渠道,更考驗著東航的信息安全能力。目前,東航的海外直銷支付渠道,已取得了全球金融行業PCI-DSS信息安全認證體系最高級別的LEVEL1認證,又一次走在了國內民航業的前列。

不久前,好消息再度傳來,東航的《航空企業基於信息平臺的國際直銷業務支付風險管理》,獲得第25屆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評選一等獎。這是由國資委、中國企業家聯合會、工信部共同主辦的國家級重要獎項,東航是民航行業唯一入圍本屆評選終評的項目。

東航的項目團隊,則已經開始了又一輪創新探索。該項目已經獲得了軟件著作權,也經受了實際運行的考驗,項目團隊正與東航旗下的中國聯合航空、東航電商、東航物流等企業共同探討,將支付渠道成果進一步應用到低成本航空、里程積分消費、物流業務等更多直銷平臺上。圍繞找準提升便利與防範風險的平衡,用戶畫像勾勒、用戶評級等新的判斷手段與流程,也正在逐步研發之中。東航國際化戰略曾經的短板,正成為如今的新動力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