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一代明君也是有瑕疵的

漢文帝:一代明君也是有瑕疵的


漢文帝:一代明君也是有瑕疵的


漢文帝劉恆是西漢的一代明君,後世士大夫們提起他,臉上無不露出一副溫情脈脈的神色,顯得非常陶醉。他們認為,這樣的君主才是封建社會罕有的亮色,足為楷模。說實話,這點的確應該承認,漢文帝是比較賢明的君主。不過,他也有自己的可笑弱點,就是過於愛好聲名,有時甚至達到了虛假的地步。

一個人愛好聲名,看似是件好事,實則也很難說。中國古代,上至王公卿相,下至販夫走卒,只要能留名竹帛,無不為實現好名聲而甘心焉。所以,有錢的就鑄個大鼎,把大名往上刻;沒錢而又自負其才的,或者去當門客,或者去當刺客。如果有老母要贍養,不得已躲在閭巷裡屠狗殺豬,那是無可奈何的事,他們自己也以為是汙點,說出來都慚愧得不行。王侯們鑄鼎留名的動機既然不純,也和老百姓的關係不大。普羅大眾喜歡的是青天大老爺包拯這種類型,因為,他能幫百姓伸冤這類實際問題。所以,相對包青天而言,那些鑄鼎自娛的王侯將相,百姓頂多豔羨一下,感慨自己不能到達那個位置罷了。

更重要的是,對於聲名實質的理解,每個人都有不同。秦始皇也愛惜聲名,他對聲名的理解和普通人是不同的,他認為自己“平一宇內,德惠修長”,“聖德廣密,六合之中,被澤無疆”,可至萬世而不朽,因此到處刻石,“光垂休銘”。而百姓覺得“天下苦秦久矣”,恨不能和他同歸於盡。所以說,愛惜聲名並不能讓人一定做好事,還得首先要分清“好名”和“臭名”。秦始皇肯定不會認為自己“執敲撲而鞭笞天下”是臭名昭著的行為。

當然,漢文帝不屬於我們上面說的這些情況,他是很能分清好名惡名的,而且,始終堅決地在好名的路上一路狂奔。他很有智慧,能在當時波譎雲詭的政治環境中坐穩皇帝的位置,並使國勢蒸蒸日上,很不簡單。他頒佈的一系列政策,既打擊了權臣,又削弱了諸侯王勢力,還留下了仁厚的名聲,手腕實在高明。但是,他好名顯然好得過了,顯得有點虛假。

一不留神背上殺弟之名:文帝劉恆本來是劉邦的庶子,在代國當一個小小的國王,能當上皇帝完全是撞了狗屎運,所以,開始接到長安的詔書還不敢答應,好不容易被中尉宋昌勸服,去長安上任,群臣勸他立太子,他假惺惺地說:“諸侯王和功臣們的子弟這麼多,何必一定立我的兒子,如果我真的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人家一定以為我忘記了賢德之人而私愛自己的兒子,這不是為天下百姓憂慮的做法啊。”好像顯得自己有多麼高尚,想學堯舜禪讓天下了。

實際上怎麼樣呢?文帝對皇位的繼承並非很灑脫,在有司的勸告下,他馬上喜滋滋地立了自己的長子劉啟為嗣,而且把在誅除諸呂的鬥爭中功勞最大的兩個宗室朱虛侯劉章和東牟侯劉興居黜落,僅僅割了齊國的兩個郡,分別分封他們兩人為城陽王和濟北王了事。文帝聽說劉章和劉興居起初想擁立他們的哥哥齊哀王劉襄為皇帝,心裡大為不滿,才故意貶低他們的功勞。濟北王劉興居因此一直心懷不滿,後來,聽說文帝親自率兵北擊匈奴,長安空虛,趁機發兵叛亂。文帝聽到消息,立即回兵長安,派棘蒲侯柴武平叛,濟北王兵敗自殺。文帝如果不在意皇位,又何至於氣得濟北王發兵造反呢?所以,他開始推辭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擺出一副要傳位給其他賢能的架勢,完全是為了沽取虛名。

也許有人會說,僅僅通過這件事來判斷文帝好虛名的話,是不是太武斷了。漢文帝也有可能因為當時局勢緊張,權臣在側,不得不擺出一副向堯、舜學習的姿態,並不是好名。那麼,下面這個例子應該可以確鑿無疑地證明,文帝有時候表現出來的“仁”是表面現象。

那是和淮南王劉長有關的事了。劉長是劉邦最小的兒子,從小得到呂后的庇廕,非常驕橫。漢文帝即位後,他自以為和漢文帝血緣最親,更是有恃無恐。每年從封地入朝時,文帝給他面子,讓他和自己同車打獵。這廝卻給點顏色就開染坊,開口閉口稱文帝為:“大兄”,要知道,文帝雖然是他哥哥,但畢竟是皇帝,普通百姓有家人之禮,但皇帝身份特殊,一舉一動都關係著天下大計,家事都是公事,雖然是兄弟,也得按規矩來,哪能這麼沒禮節的。文帝心裡早就煩他了,礙於要保持一副“兄弟怡怡”的樣子,只好強忍不快和他虛與委蛇。劉長愈發得意,竟擅自椎殺了高祖時的功臣審食其,理由是審食其在他親生母親遭難時沒有援助。幸好漢文帝也討厭審食其,審食其在楚漢相爭的時候,一直是呂后的心腹,後來當郎中令,出入代表呂后傳詔,幾乎架空了丞相,也因此一致被朝臣們厭惡,他死了可謂大快人心。所以文帝這次赦免了劉長。

從此,劉長變本加厲,愈加囂張,竟然派人私通匈奴和閩越,終於被文帝抓到了造反的證據,下詔將劉長流放蜀郡嚴道的邛郵。哪知劉長雖然酷暴,性情卻非常剛直,從南面諸侯一下子變為階下囚,身份的轉換落差太大,一時想不開,在流放的路上絕食而死。文帝聽到消息,一下子慌了神,悲哭起來,別以為文帝是對弟弟的死很傷心。他抽泣地對曾經勸諫過他的大臣爰盎說:“我因為沒有聽你的話,搞得現在有殺弟的名聲,真是後悔莫及啊,嗚嗚。”原來他是怕自己有“殺弟之名”,要知道仁厚是他一向自詡的啊,他之能當上皇帝,也是靠這個名聲,怎麼能說毀就毀了呢?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