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諱疾忌醫”中,扁鵲見的到底是齊桓公,還是蔡桓公?

這兩年我開始在學校上理論課,課堂上睡覺的同學比較少,很多人甚至瞪大眼睛盯著我:

他們看我年輕,怕我講錯!有一次上內科學,我突然想到了“諱疾忌醫”這個成語,自然也就會提及“扁鵲見齊桓公”的典故。誰知課間休息時,有人走過來跟我說,諱疾忌醫的故事講錯了,扁鵲醫生見的是蔡桓公,不是齊桓公。還順口將《扁鵲見蔡桓公》的全文給背誦了一遍。


成語“諱疾忌醫”中,扁鵲見的到底是齊桓公,還是蔡桓公?


那麼問題來了:扁鵲見到的到底是齊桓公還是蔡桓公?諱疾忌醫的黑鍋到底該誰去背?扁鵲見齊桓公的故事,我是在《史記》中讀到的;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是初中語文課本中讀到的,因為這是我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所以印象深刻,也清晰地記得這篇文章節選自《韓非子-喻老》。我們先來看看兩篇文章異同,瞧一下它們說的是否同一件事,然後再評評理,看到底誰是對的。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為功。”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血脈,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曰;

“君有疾在腸胃間,不治將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望見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問其故。扁鵲曰:“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針石之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柰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後五日,桓侯體病,使人召扁鵲,扁鵲已逃去。桓侯遂死。


成語“諱疾忌醫”中,扁鵲見的到底是齊桓公,還是蔡桓公?


有圖有真相,著名“六不治”亦出自此篇

【韓非子-喻老】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病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醫之治病也,攻之於腠理。此皆爭之於小者也。夫事之禍福亦有腠理之地,故聖人蚤從事焉。


成語“諱疾忌醫”中,扁鵲見的到底是齊桓公,還是蔡桓公?


有圖有真相

兩篇文獻我們都已經找到了,在斷案之前,我們首先有請搜狗和度娘來表態。當孔較瘦分別使用“扁鵲見”“扁鵲見齊桓公”為關鍵詞進行搜索,自動彈出的結果都是“扁鵲見蔡桓公”,少數是“扁鵲見秦武王”。似乎搜狐公司和百度公司也站到了我的對立面,認為扁鵲見到的就是蔡桓公。革命形勢對於我而言,似乎略顯緊張。



成語“諱疾忌醫”中,扁鵲見的到底是齊桓公,還是蔡桓公?


成語“諱疾忌醫”中,扁鵲見的到底是齊桓公,還是蔡桓公?


成語“諱疾忌醫”中,扁鵲見的到底是齊桓公,還是蔡桓公?


度娘搜索“扁鵲見齊桓公”,顯示蔡桓公


成語“諱疾忌醫”中,扁鵲見的到底是齊桓公,還是蔡桓公?


度娘搜索“扁鵲見”,多數顯示蔡桓公,少數顯示秦武王

多數人對於韓非先生所作的文章更加熟悉,因為它是我們中學語文課本中第一篇文言文。這篇文章留給我們的除了“諱疾忌醫”這個成語外,最重要的第一次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通假字”。“扁鵲望桓侯而還(xuán)走”中的“還”字通“旋”,據說是轉身離開的意思。司馬遷老先生看的透徹,直接就認為這是個錯別字,所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就改寫成了“扁鵲復見,望見桓侯而退走。”

仔細對比韓非和司馬遷二人的文章,除朝見君侯的時間略有不同外,二人對白、病情判斷、診療方法均近乎一致;可以說他們說的應該是同一回事,但到底這位諱疾忌醫的病人是齊桓公還是蔡桓公,僅憑這些供詞尚且不足以定案。

提到齊桓公,很多人腦海中立馬浮現的是春秋時期第一位稱霸的公子小白。他不念舊惡,起用管仲為相,使得齊國在春秋時期迅速崛起。齊桓公年輕時是傳奇、稱王稱霸時是傳奇,死了以後還是傳奇。史載小白先生去世以後,他的兒子們為爭奪王位,在靈堂中便大開殺戒。兄弟們殺的興起,竟無一人安頓齊桓公入土為安,致使他的屍體在棺材中腐爛,蛆蟲爬滿了屋子。至於蔡桓公是誰,許多人不甚了了。但在民間傳說中,扁鵲醫生診治的另外一位病人:秦武王,又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如果大家對他不熟悉,那麼他父親的小老婆羋月皇后,大家一定耳熟能詳。秦武王贏蕩先生天生神力,自幼身高體壯,勇武好戰,與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賁等人,一起成立了中國最早的舉重運動員俱樂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帶人殺奔周都洛邑,竟想搬走象徵天下利器的九鼎。周天子無奈,只得任其胡為,結果贏蕩在舉鼎時折斷脛骨,終因流血過多,氣絕而亡。

如果說我們對於諱疾忌醫的主人公理解有誤,那定是韓非和司馬遷其中一人記載有誤?難不成,這兩個人中還有一人在玩通假字的遊戲?“還走”與“退走”可能寫錯,但無論如何,“齊”與“蔡”是不太容易混淆的。我想,答案無非以下幾種情況。

韓非搞錯了,司馬遷勝出

韓非是中國著名哲學家與思想家,是百家爭鳴中最後一名還被人成為“子”的大學問家。韓非先生是司馬遷的前輩,但他並非歷史學家,和嚴謹的司馬遷相比,搞錯也成正常。但若太史公司馬遷先生是對的,那麼扁鵲其人一定是千年老妖,不然他不可能先後給齊桓公、虢太子、秦武王診病,就像孔較瘦無法同時給康熙皇帝和蔣介石看病一個道理。齊桓公小白先生死於公元前643年,秦武王即位於公元前311年,兩個人相差三百多年,扁鵲是不可能成為二人的主治醫師的。因此,這第一種可能性可以排除。

【第二種情況】

司馬遷搞錯了,韓非勝出

韓非子記載的扁鵲治病故事,純屬是為了佐證“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步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這一謹小慎微、防患於未然的哲學思想,並沒有交代扁鵲生平和其它事蹟,因此只能算作是扁鵲見蔡桓公的孤立證據。而司馬遷作品中詳細記錄了扁鵲拜師過程、行醫經過以及醫療成果,證據詳實,讓人不得不信服。因此,第二種可能性也可以排除。

【第三種情況】

司馬遷與韓非都沒錯,讀者錯了

韓非和司馬遷所記錄的若是同一件事,當然裡面的桓公就應該是同一個人。其實,諱疾忌醫中的齊桓公並非我們所知道的春秋五霸之一的公子小白,他是齊國的另外一位君主。而蔡桓公也絕非蔡國的君主,恰恰正是齊國的君主。先秦時的齊國分為姜齊和田齊;公子小白姓姜生活在春秋時期。而另外一位齊桓公姓田,叫田午,生活在公子小白去世後300年的戰國中期,在成為桓公之前,他居於封地蔡,所以又稱為蔡桓公。這位姓田的齊桓公並沒有稱霸,他最傑出的貢獻是在位時曾創建稷下學宮,招攬天下賢士,聚徒講學,著書立說。一時人才薈萃,彬彬大盛。這位齊桓公和秦武王生活的時空就比較接近了。那麼齊桓公和蔡桓公之爭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韓非和司馬遷都是對的,錯的是我們並不知道蔡桓公就是齊桓公,而齊桓公卻不是我們認識齊桓公。

【第四種情況】

一些新病人的問題又浮出水面

民間傳說扁鵲先生走的都是上層路線,他診治的患者盡是趙簡子、齊桓公、虢太子、秦武王這類知名人士,這些人的生卒年代相對清楚,所以用來計算扁鵲先生的江湖路線極有幫助。通過上文我們知道,齊桓公田午和秦武王生活的時間已經接近了,但我們還是應該提高警惕,並且好好算一筆賬:虢太子一定生活在虢國,這個國家在公元前655年便已覆滅;扁鵲的病人趙簡子先生死於公元前476年,田午先生死於公元前357年,秦武王出生於公元前329年,中間的時間跨度實在太大。即便相隔較近的田午與秦武王,中間也有46年的時間差。雖然韓非和司馬遷都說扁鵲先生逃去了秦國,但他在秦國政治避難46年才為秦武王診病的可能性還是不大。因為歷史記載,扁鵲去了秦國沒有多久便已被同道害死,似乎並沒有在秦國停留40餘年時光。

當然,這又是另外一個疑團:司馬遷與韓非會不會都搞錯了?

【第五種情況】

司馬遷與韓非都搞錯了

持這種觀點的不在少數,有人說扁鵲並非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是先秦時期名醫的代名詞。那時候醫生們見面,相互之間不稱呼其名,都是尊稱為“王扁鵲”“李扁鵲”“張扁鵲”,就像“專家”“教授”“主任”不是一個人,而是對一個群體頭銜的稱呼一樣。孔較瘦對於這種觀點並不認同。

《韓非子》的作者韓非先生與扁鵲均為戰國人,對於扁鵲到底是不是一個人,應該心知肚明,他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及扁鵲先生為蔡桓公治病,應該是就事論事的引用,想必與《莊子》中寓言故事般的二次創作有本質區別。而《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的就是一個赤腳醫生行走江湖的故事。歷史上這麼多牛逼的人,司馬遷都沒去單獨列傳,而是偏偏為扁鵲先生做傳記,想必,他一定是掌握了確切證據和資料的。但他作為一個歷史學家,對於時間上如此明顯的漏洞不應該沒有察覺。我的觀點是這樣子的:扁鵲就是一個人,但並非活在民間傳說和《史記》中的哪位扁鵲。與其質疑扁鵲是不是一個人,不如去質疑記載的扁鵲傳記的《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是假的。

自從楊暉將自家所藏的《史記》上交給朝廷,流傳至今早已散失很多,我們看到的版本里面,很多都是後人牽強附會之說。那麼《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一文極有可能不是司馬遷所寫,或者是他的文章被人篡改過。拿錯誤的尺子(現存的史記)去丈量正確的人(扁鵲),本身就很荒謬,所以我並不同意扁鵲是一類人、一群人的說辭。考證的學問在於過程和證據,不在結果。對於這種沒有確切文物佐證的說辭,爭論是不會有結果的。

也許是我們想多了,把扁鵲的傳記當成鴻門宴一樣的故事去看,亦未嘗不可。看小說與看歷史都要擺平心態:歷史,除了人名,可能都是假的;小說,除了名字,可能都是真的。

【結案陳詞】

  • 扁鵲所見的桓公應為齊桓公田午。
  •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表述不清,可能使公子小白揹負諱疾忌醫的黑鍋。
  • 扁鵲為虢太子、趙簡子、秦武王治病的真實性,有待考證。
  • 扁鵲到底是一個人、一群人、一類人,這都不重要,他代表了古人對於名醫的一種渴求,即便《史記》中的列傳是造假,也是一種企盼,難道今時之人就不渴求名醫了嗎?社會一旦出現某某大腕神乎其神的手術,便都競相傳頌,這與古人傳播扁鵲故事本身沒有任何區別。
  • 流傳至今的《史記》有60餘種版本,真偽難辨,不能當作扁鵲生平的直接證據。


成語“諱疾忌醫”中,扁鵲見的到底是齊桓公,還是蔡桓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