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嚴重誤讀的一句話:女子無才便是德

被嚴重誤讀的一句話:女子無才便是德


當今盛世,開放包容,男女平等。無數有思想、有抱負的高知女性,在各行業、各領域展風姿,做奉獻,取得驕人業績,令人豔羨。然而,在女孩教育問題上 ,常聽人說,“女孩子嘛,差不多就行了……”;在職場,各種專門針對女性設限的情況還時有發生。其實,種種輕漫女性現象的存在,均源自於封建社會長期流傳下來的一句話——“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長期被人嚴重誤讀,流傳甚廣,貽害無窮!需嚴肅認真地指出來,及時加以糾正。

想要搞清楚“女子無才便是德”遭受了怎樣的誤讀,首先要正確理解其中“無”字的含義。竊以為,絕不能簡單將其理解為“沒有”的意思;而應結合歷史的實際狀況和具體語境,將其理解為“自視沒有”,方能體現出這句話的真正意涵——因為“才”與“德”實為一對兒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孿生兄弟;實在沒有“相剋”的道理!從古至今如卓文君、李清照等諸才女,有誰敢說他們德行欠佳呀?!難道“才”、“德”二字放在七尺男兒身上,必須做到“才德稱位”,方顯人生佳境;而用於二八妙齡的年輕女子,就必然相互排斥,不能相容嗎?講不通呀!

搞清楚“無”字含義,下一個問題便接踵而至,整句話何以冠以“女子”二字?難道琴棋書畫無所不能的二八佳人需要時時刻刻“(自視)無才”,而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奇男子就無需保持虛懷若谷的姿態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綿延2000餘年的封建時代,儒家思想長期佔據統治地位,儒家學派“男尊女卑”的主張正是“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一思想產生和流傳的根源:試想,對於古代士子來講,儒學力主他們“濟蒼生,安黎民”,“達則兼善天下”,怎麼可能要求他們隱匿自己的志向和才能啊?!而對於廣大婦女來講,即便是達官貴婦,抑或富家千金,也都不能逃脫“三從四德”等封建禮教的藩籬,豈容他們拋頭露面,一展平生所學?!

“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是我們對於傳統文化應有的態度。其實,對於當代人來講,無論男女,不管自己學識如何,能力大小,時刻保持虛懷若谷的“無才”心態,都是起碼應當具備的素養;但同時,我們應該清醒地意識到,時代不同了,男女平等了,千萬不能讓所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糟粕思想束縛廣大女性朋友的發展。

被嚴重誤讀的一句話:女子無才便是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