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筆記——《切爾諾貝利的悲鳴》

這次,我想記錄的不僅僅是我聽到了一個無比悲傷的故事,也有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去思考我們與自然的關係,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和我們與其他動物的關係.我們得到了更加高級的智慧,可是我們卻丟掉了本應純潔的靈魂.感謝“得到”讓我身處安逸卻感受到可悲,無助,痛苦,還有那些似乎就在眼前揮之不去的恐懼。

這本書是的作者是阿列克謝耶維奇,身為記者的他用記者的手法還原了切爾諾貝利事故中那些被掩蓋的殘忍事實。

一、事實

1986年4月26日1點23分58秒,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火光沖天,鋪天蓋地,剛開始人們只是以為這是一場普通的爆炸,還在自家陽臺上欣賞這壯麗的景象。

緊接著核電站附近的居民開始紛紛被疏散和轉移,人們都以為只是離開三五天就好,還有人以為是大家一起出去野營,滿臉微笑,跟著工作人員離開了自己的家。後來他們才知道自己被貼上了“切爾諾貝利人”的標籤。將來會在其他人怪異的目光中生活,直至死亡。

聽書筆記——《切爾諾貝利的悲鳴》

一開始只是消防員進入了爆炸現場,可是因為致命劑量的輻射消防員一個個倒下。後來蘇聯政府組織了50萬人進入災區開始善後工作。這些人有自願去的,有些竟然是被騙或被驅趕去汙染區的。他們在極其簡單的防護措施下,與超劑量的輻射奮戰了7個月,而接下來等待他們的只有病變和死亡。

蘇聯政府在爆炸發生的第一時間沒有做別的工作,只是在極力的掩蓋真相,戈爾巴喬夫也出來發表演講,告訴人們事態已經得到控制。卻沒有人告訴他們,什麼是核輻射,這有多麼可怕。所有的蘇聯媒體講述的都是英雄事蹟和人們是怎麼戰勝災難的故事。

二、情感

一位死去的消防員的妻子講到,在他丈夫死的前兩天,他的嘴裡會湧出細小的內臟器官碎片。(恐怖片都不敢這麼拍啊,聽到這裡,我似乎也嚐到了淡淡的血腥味。)這些碎片讓他丈夫咳嗽不止,甚至因此窒息。

還有一位清理人員的妻子講到,他的丈夫去世前,下巴挪位,脖子消失,舌頭從嘴裡垂出來,鮮血從他臉上的各個部位往外流,一滴一滴落在臉盆裡。就像擠奶工擠進桶裡的牛奶。(這些描寫,聽得當時正在開車的我,後背陣陣涼意。)若不是親歷者的講述又有誰能單憑想象說出這可怕的事實。

聽書筆記——《切爾諾貝利的悲鳴》

接下來講到的各種奇異情況我無力再寫下去。本人經歷過一次重大的車禍,連醫生都沒想到我能活下來。當時,我多處骨折全身上下到處是傷疤,我在ICU住了8天,急救室住了26天。而我是在四個月後才在家人的攙扶下又一次學會了走路。那種氣管被切開,只能用眼睛表達的絕望,沒有經歷過的人,根本無法切身體會。但對於切爾諾貝利人的絕望,我也只能理解到這個地步了。對於他們經歷的苦難來說,也許只有死亡,才是真正的解脫。就像我當時躺在病床上,只能盯著天花板上的燈,感受著渾身上下被撕開般的疼痛淚流不止時想的那樣。

有一位6歲女孩的母親,眼看著自己的女兒受到病痛的折磨,她說到,我寧願女兒死也不願讓她受到這樣的折磨,乾脆我死掉好了,我真的是受夠了。(我似乎看到了,那個趴在牆上歇斯底里的母親,她的淚水,她的絕望,還有她痛苦而扭曲的臉。)

因為核汙染切爾諾貝利人被匆匆的趕走,他們來不及向故鄉告別,有個人,在母親墳前抓了一把土,剛裝在袋子裡,就被士兵趕上了離開的汽車。也有人帶走了自家的大門,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扇大門最終成了擺放他女兒遺體的棺材。

有個小女孩,她合上自己洋娃娃的眼睛說道,“洋娃娃死了,因為他是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都會死。”(聽到這裡,我放慢了車速,因為淚溼的眼睛讓我看不清前面的路。)死亡成了切爾諾貝利人永恆的話題,他們不光要忍受身體的痛苦,還要忍受其他人對他們的躲閃。人們都怕接近他們。好像他們本身就是瘟疫。而他們就是受害者,還要忍受別人的冷漠,讓他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迷茫和無望。

有個在切爾諾貝利工作過的清理人,成了二級殘廢,最終被他自己所在的工廠開除了。他去找那個廠長,他怒吼道,我在切爾諾貝利工作過,是我救了你們。而廠長只是冷冷的說,叫你去那裡的人又不是我。而這時的他只能對那個廠長說,去死吧,你們都去死吧。

正是這些有血有肉的話語,讓這本書有了情感的溫度。讓讀到它的人和說出它的人一樣憤怒和無助。

聽書筆記——《切爾諾貝利的悲鳴》

三、反思

作者總結道,這次的事故,是強權和高壓的政治體系所致,“比核爆炸更可怕的是謊言和欺騙”,這是當時人們總會提到的一句話。

蘇聯政府不僅封鎖消息,還讓媒體制造一派歡樂祥和的假象。其實,這次事故也成為了五年後蘇聯解體的喪鐘。

戈爾巴喬夫在回憶錄裡也說道,切爾諾貝利暴露了蘇聯的許多病灶,隱瞞災難,沒有責任感等等。整個體系都瀰漫著奴性,諂媚,文過飾非。

書中還從人與科技和其他動物的角度去探討了我們作為人,如果一味的從自然索取終將有一天會因為自然的滅亡,而隨之滅亡。

這本書給人最大的衝擊來自於真實和細節。在這種災難面前任何花哨的渲染都是徒勞的。用真實的語言記錄真實的感受,這是其他任何方式都無法比擬的。只有這些真正經歷過多人才會用他們的平靜帶給你無限的震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