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徒的防守


賭徒的防守

我是在2015年5月進入股市的,跟很多小韭菜一樣,在行情如日中天的時候,抱著一夜暴富的宏偉夢想毅然決然地踏入其中。由於之前對此一竅不通,便找了已有幾年股齡的沈大小姐作為財富導師,手把手教我炒股。沈大小姐表示,只要我緊跟她的腳步,必然日進斗金,財源滾進。我聽了很開心,感覺發家致富,成就高富帥,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機會要來了!

賭徒的防守

結果當然是虧得一塌糊塗,深深被套(主要還是進入的時機不對)。好在那時還年輕,剛買過房,手上也沒多少積蓄,損失不大。年輕嘛,總要交些學費,然後才能成長得更快,即使是一敗塗地,依然還有鹹魚翻身的機會。沈大小姐也曾遺憾地表示,沒帶我賺過錢,心理有些過意不去。我覺得能一起成長也沒啥不好。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現在回想起來,那會兒的沈大小姐在投資領域似乎還沒這麼成熟,她秉持的是快進快出的趨勢投資理念,整日盯盤,以K線技術指標為信號,頻繁交易,人稱“短線天后”。2年以後,當我們再在一起談論股市這個話題時,沈大小姐似乎已進化成了價值投資者,開始關注企業基本面的變化和經營現金流的貼現能力,減少了交易頻率、延長了持股時間,關注點更多地從概念股轉向了白馬股。最近,再問她持倉情況時,她表示自己正大幅減少了個股的持倉比重,轉而購買指數基金,指數高的時候多買點,指數低的時候少買點。

賭徒的防守

什麼是指數基金?

說到指數基金,自然離不開指數和基金兩個概念。

指數,其實是一個選股規則,它的目的是按照某個規則挑選出一籃子股票,並反映這一籃子股票的平均價格走勢。比如說,滬深300指數(簡稱滬深300),它是由A股市場中選取的300只股票作為樣本編制而成的成份股指數,覆蓋了滬深市場六成左右的市值,具有良好的市場代表性。

基金,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主要包括信託投資基金、公積金、保險基金、退休基金,各種基金會的基金。

所以,指數基金其實就是,按照指數的選股規則去買入完全一樣的一籃子股票。

指數基金一般分為寬基指數基金和行業指數基金。

寬基指數基金,是指在挑選股票時不限制行業的指數基金。常見的有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中證500指數等等,它們包含了各行各業的股票,大致上可以追蹤大盤指數的漲跌,隨行情的好壞上下波動。預測個股的漲跌很難,但是預測大盤指數的走勢相對會容易很多,所以購買寬基指數基金盈利的可能會大很多。

行業指數基金,是指在挑選股票時限制在某個行業範圍的指數基金。由於每個行業有自己的特徵,不能一概而論,所以行業指數基金的投資難度會比寬基指數基金大很多,但是如果你能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向,那麼行業指數基金的收益將遠大於寬基指數基金。也就是說,投資寬基指數基金相當於入門級別,而投資行業指數基金是專業級別的。

摩根士丹利和標普在2000年時聯合推出了全球行業分類標準(GICS),將行業分為10個一級行業,24個二級行業,67個子行業,我國的行業指數很多也是參照這個標準分類的。

其中最主要的10個一級行業分別是:

材料:金屬、採礦、化學制品等

可選消費:汽車、零售、媒體、房地產等

必需消費:食品、菸草、家居等

能源:能源設備與服務、石油天然氣等

金融:銀行、保險、券商等。

醫藥:醫療保健、製藥、生物科技等

工業:航天航空、運輸、建築產品等

信息:硬件、軟件、信息技術等

電信:固定線路、無線通信、電信業務等

公共事業:電力、天然氣、水等

行業天生就有優劣之分,有的行業就是天生更容易賺錢。時間越長,指數跟基本面關係就越密切,行業之間的差距就越大。一般來說,行業盈利能力的排名大致如下:

醫藥>消費>金融>信息>材料>能源>公共事業

為什麼選擇指數基金?

1、長期上漲

任何一隻股票都有盛衰交替的過程,但是指數基金可以通過納新除舊的方式實現長盛不衰。股神巴菲特曾提到過,買指數基金就是買國運。理論上,指數的壽命與國家的壽命等同,所以,只要國家的經濟還能繼續發展,指數基金就能長期穩固上漲(儘管某個短週期內它會呈下降趨勢)。如今,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將會以一個相對穩定的增長率(6.5%)持續增長,這也正給我們投資指數基金提供了一個邏輯上的基本支點。

2、風險控制

眾所周知,在證券市場做投資,黑天鵝事件在所難免。比如,因假疫苗事件面臨強制退市的長生生物;再比如,作為A股史上第一例因股價低於面值而被退市的中弘股份;以及近一年多來鬧得沒完沒了的樂視網。但凡有股民重倉涉足其中,必然會損失慘重。而指數基金的構成原理其實是遵循了一條最為基本的風險控制原則:把雞蛋放到不同的籃子裡。即使在基金的一籃子股票中有個別遭遇黑天鵝事件,也不會傷及元氣,可以做到最大限度地保障本金的安全。

如何投資指數基金?

怎麼選?

首先,應儘量挑選規模大的基金(1億以上),因為這類基金涵蓋的個股會更多,整體相對穩定。

再者,可運用價值理念並結合一些數據指標進行挑選。此處參考雪球上的大V——銀行螺絲釘的經驗,介紹兩種方法:

1、對於盈利穩定的價值指數,可採用盈利收益率法來投資。這個方法中需要參照的重要指標便是盈利收益率=E/P(即市盈率的倒數,E是公司盈利,P是公司市值),當E/P大於等於10%時,開始投資;當E/P小於10%但大於6.4%時,堅定持有;當E/P小於6.4%時,分批賣出(具體原理比較複雜,此處不再展開,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指數基金投資指南》)。

這樣定投,讓我們用上證50指數的基金來做下示範:使用2004-2015年這個指數的歷史數據進行回測,上證50指數基金的月均收益率是2.16%,年複合收益率可達29.27%。

這種方法使用簡單,投資時波動小,確定性高,持有過程中又能享受到高股息收益。

2、對於成長指數和週期指數,可採用博格公式及博格公式的變種來投資。該公式由“指數基金之父”約翰博格發明,他認為直接影響指數基金投資收益的三大因素是:初始投資時刻指數基金的股息率、投資期內指數基金的市盈率變化、投資期內指數基金的盈利增長率。

因此得到具體的收益公式是:指數基金未來的年複合收益率,等於指數基金的投資初期股息率,加上指數基金每年的市盈率變化率,再加上指數基金每年的盈利變化率。

該公式具體的收益,我們可以以投資一隻滬深300指數基金10年為例進行模擬計算:

第一、10年前滬深300指數基金的股息率大約是1.86%(初始投資時刻指數基金的股息率)。

第二、過去10年滬深300的指數基金市盈率從19.71%降到了13.17%,年市盈率變化率大約是-4%(投資期內指數基金的市盈率變化

)。

第三、過去10年滬深300指數基金背後的公司盈利大約增長了383%,平均年增長約14.4%(投資期內指數基金的盈利增長率)。

根據公式,將三者相加我們得到滬深300指數基金在過去10年的年複合收益率為12.26%,剔除基金的購買成本及分紅稅後,這個值大概在11.7%左右。

但是,如果指數基金背後的公司盈利下滑或者盈利呈週期性變化,就會導致市盈率的分母——盈利E,失去參考價值。這時,我們可以運用博格公式的變種,採用市淨率——PB=P/B(P代表指數背後公司的平均股價,B代表平均淨資產)來進行分析,具體公式為:指數基金未來的年複合收益率,等於指數基金每年市淨率的變化率加上指數基金每年淨資產的變化率。

這種方法需要分析指數的歷史估值走勢,需要分析當前估值所處的位置,相對會難一些。

怎麼投?

比較好的方式是定投,傻瓜式的操作是定時定額投入。上面介紹的兩種基金選擇投資法對普通的金融小白來說或許存在難度,如果你不理解,那就直接傻瓜式定投即可,以往歷史數據顯示,只要堅持長期定投,比如:你每個月是10號發工資,工資額相對穩定是10000塊,那麼你可以固定在發完工資的次日拿工資額的10%去夠買指數基金,不管當天股市行情如何。這樣下來,你的年複合收益率也將達到10%-12%。

講究一點的話,可在你設定的投資期內選擇某個時間節點介入,介入的金額可根據當前指數的情況進行適當調節。

總結來說,基金定投會呈現微笑曲線的效果。

賭徒的防守

何時投?

當然是在指數低的時候投,那麼問題來了:你如何能在某個投資期內看準相對低的時機並及時介入?

算法上有一種最優停止理論,告訴我們如何選擇停止觀望的時機,獲取最優解。它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應用場景:假如你開始相親,你對相親對象的群體一無所知,但你只能逐個見面,並且在見完的當下必須決定是否接受當前對象。如果接受,則終止相親,如果拒絕,則繼續相親,全程不得回頭。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如何能保證自己儘可能選到最優秀的那個人?

數學上將相親對象的樣本數量具象化為數字,由少至多,分別進行排序演算。比如,有三個樣本,分別是數字1、2、3,那麼他的全排列就有6種可能,假設最大的數字代表最優解,那麼儘可能選中最大數的做法是:將第一個數作為觀察樣本,從第二個開始,如果出現比第一個數大的數就直接拿下。以此類推,最終得出:將整體對象的前37%作為觀察樣本,之後如果出現優於前面的樣本的對象則直接拿下,將會最大可能獲取最優解,這個概率也是37%。也許你會質疑,37%的概率貌似並不高。但如果是隨機選,10個人選中的概率是10%,100個人選中的概率是1%,1000個人選中的概率是0.1%······相比較而言,37%的概率真的是太出色了。

然而,真實的相親情況是雙向選擇,即使你選擇了對方,對方也不一定會選你,況且你可以備胎,還可以吃回頭草,非常複雜,並不是一個單一的算法就能具體描述的。但是,基金定投在時機的選擇上卻可以完美地適用此算法。比如你是按月定投的,那麼根據37%的原理,當月的前11天你只需要觀察,之後如果遇到較之前處於相對低的時間節點,便果斷出手介入即可。

投多少?

在這個問題上應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以選擇定額投資,也可以選擇變額投資。但是,根據我自身的投資經驗,還是建議每個投資週期的投入金額最好不要超過該期個人現金流貼現中可支配收入的40%。因為,指數基金投資必然是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漫長的週期內,你要確保自己能剩下足夠的資金可以維持日常生活的開銷以及應對突發狀況,而不是中途被迫賣出基金。

總結

跟P2P、保險一樣,基金定投也是資產配置的一種重要方式。個人認為,在當下通貨膨脹、低利率的時代,基金定投是兼顧風險控制和收益的最佳理財方式。指數的漲跌是市場的常規表現,我們不用過分在意一時的賬面價值,堅持積累,擁抱成長,將目標著眼於未來,相信時間一定會予以你豐厚的饋贈。

賭徒的防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