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路上,他给了留守儿童这样一些东西,解决他们一个普遍的问题

“如果能在漫长的上学路上,给孩子们多一些色彩斑斓的陪伴,或许可以成就他们一段温暖愉快的旅程。”

有一群小小的孩子,他们常年看不到爸爸妈妈,在他们的世界里,永远都在等候爸爸妈妈从远方归来,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他们敏感,脆弱,从小没有安全感,每双小眼睛里都充满了复杂的感情。偶然的机会,他们的内心被他看到了,从此,他和他的“故事盒子”,成了他们内心世界里的一缕光。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给予他们一些温暖,一些关怀,就在上学路上一路陪伴他们,和他们一起走过遥远的路途。他就是刘新宇,关注留守儿童精神成长的公益协会“上学路上”的主办人。

上学路上,他给了留守儿童这样一些东西,解决他们一个普遍的问题

一个偶然,来了解他们

刘新宇,前媒体人。2010年12月之前,刘新宇在传媒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工作的特殊性让他经常会接触到留守儿童。

刘新宇经常向别人描述这样一个场景:有一次,刘新宇去西北某地留守儿童的家中探访,发现他家的柜子里放了两个崭新的书包。孩子告诉他,这是之前来看望他的两拨人送的。“我不缺书包,我也不想要书包,我只想我妈妈回来陪我”!

孩子的一句话让刘新宇突然意识到,比起村里因病致贫的家庭,留守儿童缺乏的不是简单的物质,而是心理上的安全和陪伴。“同样身为父亲,每当想起在寒冷的冬夜,偏远山区的小孩子一个人躲在冰冷的被窝里,边想念远方的父母边偷偷地哭,我的心就揪得生疼”。

这样的揪心在2012年的冬天到达了顶峰。因为这时,刘新宇看到了一组来自中科院心理所的官方数字——我国的留守儿童共有6100万,70%的孩子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34%的留守儿童有自杀倾向。

这组可怕的数字让刘新宇开始思考为留守儿童“做点什么”,而契机,则来自于刘新宇自己的儿子。

刘新宇和儿子一度有一个习惯,每天晚上睡觉前总会一起读点什么,但在刘新宇离职创业后,这个习惯被打破了,因为创业之初的刘新宇就没在12点前回过家。常年的习惯被迫中断后,突然有一天,刘新宇的儿子抱着iPad跑过来对他说:“爸爸,你给我录个故事吧!我睡前想听个故事,你又不在。”“仿佛电光石火一般,我瞬间灵感闪现:我可以用录制故事的方式,来安抚留守儿童的心灵。”

于是,刘新宇创建了“上学路上”团队,开始查询相关方案。最终,他们确定了“故事盒子”项目——把精选的、能起到心理疏导与治疗的作用的读物,朗读并录制下来,剪辑配乐后放进MP3播放器里发放给留守儿童,弥补他们没有机会听父母讲故事的成长真空,并疗育他们爱缺失下的心灵。

上学路上,他给了留守儿童这样一些东西,解决他们一个普遍的问题

一缕阳光,请照亮他们

作为一个父亲,刘新宇有挑选童书的经验,但他还是决定求助于专业人士:“我的经验很显然是不够的,毕竟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我并不十分熟悉。专业的事情,还是需要专业的人来办。”

于是,刘新宇团队组建了一个专家委员会,专门负责挑选故事。这个委员会里既有教育家、心理学家,也有童书的研究者、童书的出版商,他们聚集在一起,从浩瀚如烟的儿童读物中精心挑选,并参照网友们的投票意见,最终精选出了150本童书。

书单有了,要读成好故事,就得先找到好声音。刘新宇尝试着自己录了一个故事后,觉得还是要由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于是,他决定,长的故事交给专业的主持人去录,短的故事请名人明星们来录。

之后,刘新宇开始动员身边的朋友助力。经过一番筹划后,2013年5月,公益产品“故事盒子”成型了。首期录制完成了12本书的长故事和30多个小故事,由40多位名人等志愿者参与诵读,这其中包括央视主持人康辉、阿丘和演员黄海波、王学兵、郭涛等人。

2013年5月28日,首批“故事盒子”送往了贵州黎平县等几所小学,与之配套送出的还有由一份心理调查问卷,有一道题是开放式的——听了故事盒子之后有何感受。

3个月后,刘新宇团队回学校进行回访,看到孩子们写道:“谢谢叔叔阿姨送来这个盒子,让我在晚上孤独的时候有一种陪伴。”“晚上,我钻到冰冷的被窝里,可以听着温暖的声音入睡。”

这让刘新宇几次泪目:“这其中有个孩子叫张俊,在学校人称‘吹牛大王’,特别能说,黄海波说啥他都能接上,万能捧哏。但到访的那天晚上我们问了一句:‘小俊呐,你想妈妈吗?’这样一个皮实的孩子一下就哭了:‘我不要妈妈给我买新衣服,我也不要妈妈去打工挣钱,我什么都不要,我就想让妈妈回来陪我。’突然间我意识到,‘爸妈’这个词,在这6000多万留守儿童心里成了一个禁忌,你不能轻易说它。”

上学路上,他给了留守儿童这样一些东西,解决他们一个普遍的问题

道路阻且长,初心快乐

有了初步的成效后,刘新宇表示,他不希望做一锤子买卖的公益。“我的理想是能把这个项目坚持至少9年,让9年义务教育的不同年级的孩子都能听到符合他们年龄段的故事,并且能让所有的留守儿童的上学路上,都不再孤单”。

这个理想同样受到了质疑,“有些人直言这是天方夜谭,因为我们的故事盒子每个成本100元,一年大概能覆盖60多所学校。但中国有6000多万留守儿童,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怎么能够全部覆盖到”?

其实刘新宇也焦虑过一段时间,直到后来找到解决方法——利用学校的广播设备,建小广播站。

2015年4月,“小雨点广播站”项目在北京顺义清红蓝打工子弟学校正式启动,之后迅速惠及到了更多的孩子,刘新宇至今还记得在河南嵩县田庄小学做开播嘉宾的事。“那也许是世界上最简陋的广播站,没有桌椅,我们只能席地而坐;没有什么好的设备,我们只有一只吱吱作响的麦克风,但是我们面前是青山,头顶着蓝天,午后的阳光照在我们身上,连空气中都满是幸福”

这样的“幸福”在半年后达到峰值。通过半年的调查追踪,刘新宇团队发现,使用故事盒子和连续收听“小雨点广播”的留守儿童中,有64%的孩子情绪指标有所好转,心理状况离开了警戒线。

云南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还很郑重地告诉刘新宇:“我以后娶了老婆,一定会对她很好很好,这是我听完《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之后的启发。”这让刘新宇非常动容:“能让一个孩子对家庭关系有新的理解,或许从此就会多一个幸福的家庭。”

如今,刘新宇推出了《如何给远方的孩子打电话》,孵化的"亲子沟通平台"项目,为留守儿童父母提供有效的亲子沟通方法,帮助他们迅速提升沟通观念和技巧。至于每年推出的《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则已成为国内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的“路径图”。

刘新宇说,支撑他一直坚守的,是这样一种信念:“爱的贫穷是一种不分贵贱的、最可怕的贫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