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會再經歷一次嗎?

2018年對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可謂是“轉折”的一年。當國內汽車28年來首次年度銷售量負增長之時,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卻逆勢上行,達到了新的高度。過去一年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有亮點也有遺憾, @新浪南方能源頻道 對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2018年作出梳理和總結,並對2019年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作出展望。

數據

根據中汽協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這一成績是在中國汽車市場產銷低於預期,全年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80.9萬輛和2808.1萬輛,整個汽車行業銷售量28年來首次出現同比增長下降的大環境下所取得。

這些“事”,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會再經歷一次嗎?


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6萬輛和98.4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7.9%和50.8%;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萬輛和27.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2%和118%;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均完成1527輛。

這些“事”,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會再經歷一次嗎?


這些“事”,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會再經歷一次嗎?


總的保有量上,公安部公佈的機動車保有量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261萬輛,佔汽車總量的1.09%。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211萬輛,佔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06%。從統計情況看,

近五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年均增加50萬輛,呈加快增長趨勢。截至2018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突破550萬輛,我國的佔比超過53%。

這些“事”,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會再經歷一次嗎?


類別來看,純電動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79.2萬輛和78.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65.5%和68.4%。純電動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9.4萬輛和19.6萬輛,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和6.3%。

這些“事”,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會再經歷一次嗎?


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7.8萬輛和26.5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43.3%和139.6%。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產銷均完成0.6萬輛,比上年同期均下降58%。

這些“事”,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會再經歷一次嗎?


品牌上看,自主形成壟斷地位。中國自主新能源車佔比95%,德系和美系進口車佔到4%。自主品牌的比亞迪、北汽新能源、上汽乘用車、江淮、奇瑞等都增幅較快。

這些“事”,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會再經歷一次嗎?


從車型上看,全國乘聯會正式公佈的2018年新能源車型銷量前十排行榜顯示,北汽EC系列以全年90637輛的銷售成績衛冕冠軍,2017年在新能源車型銷量榜上排名第二的知豆D2出局,造車新勢力無一款車型入圍。

這些“事”,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會再經歷一次嗎?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2018年,

中國車企比亞迪累計新能源汽車銷售247811輛,比特斯拉的全年交付量245240輛,多出2571輛,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但如果單論全球純電動汽車的銷售冠軍,比亞迪不及特斯拉,中國國內純電動汽車銷售桂冠則極可能為北汽新能源(缺官方統計數字)。(相關閱讀《以2571輛險勝!中國企業四度奪得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

關鍵詞

1補貼退坡

內容:2018年2月13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四部委發佈了《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除了燃料電池汽車補貼力度保持不變之外,新能源客車、專用車補貼力度均有所下降,且要求提升,如對非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申請財政補貼的運營里程要求從“3萬公里”調整為“2萬公里”。

網上更是不時流傳出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在2019年進一步退坡的具體細節。雖然補貼退坡已是共識,但到底2019年的退坡的步驟和力度如何,目前還沒有權威說法來佐證。(相關閱讀《驚:明年電動汽車補貼或會削減1/3?》)

影響:不管怎麼說,財政補貼一直都是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銷售企業的關注重點。補貼退坡將加速行業洗牌和競爭,也將倒逼車企加大研發力度,提升自身硬實力。而那些靠補貼勉強度日的企業,將會更快被淘汰。

這些“事”,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會再經歷一次嗎?


2雙積分

內容:2018年4月1日,《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雙積分)正式實行,並在2019年將進行積分核算。這就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發展較好的整車企業可以通過出售多餘的積分賺錢,來解決補貼不足情況下的資金短缺問題;而對於發展不足的整車企業,就會面臨花錢買積分以及燃油汽車停產等重大損失,唯有大力發展新能源才是出路。(相關閱讀《乘用車企業也開始“雙積分”交易了!》)

影響:2018年已經公佈的車企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共涉及99家境內乘用車企和29家進口車商的雙積分情況。表面上看,2017年的雙積分情況延續了2016的格局,約六成車企燃料消耗積分不達標,一半車企的新能源積分為零。總體呈現出燃料消耗積分不達標率上升、新能源零積分比例下降的趨勢。

在企業層面,變化已經開始出現,雖然長城、長安福特、四川一汽豐田、廣汽菲克等燃油消耗負積分大戶再添積分債,但部分車企卻上演了積分大逆轉。數據變化的背後,既有車企新能源戰略立竿見影的效果,也不乏車企針對補貼和雙積分制而實施的短期策略。而

如何在新能源積分和現有市場利潤之間實現平衡,仍是車企未解的難題。

3外資股比限制

內容:2018年4月17日,國家發改委表示,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影響:以前,國外車企儘管實力強勁,但因為有股比限制,所以他們想進入中國市場,必須與國內車企合作成立合資公司,這對國內車企而言衝擊不算太大。但以後,“、純血”的國外新能源汽車將可能會直接在中國生產銷售。

10月17日,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以9.73億元拿下上海臨港裝備產業區的地塊,特斯拉將在中國獨資建廠,生產新能源汽車。這次,“狼”真的來了。(相關閱讀《深度丨特斯拉入華,新造車勢力問你怕未?》)

這些“事”,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會再經歷一次嗎?


4造車新勢力

內容:2018年,旨在創新出行體驗的造車新勢力紛紛進入量產交付階段。如蔚來汽車2018年交付了11348輛蔚來ES8,小鵬汽車、奇點汽車、威馬汽車、前途汽車、新特汽車,有些開始自建工廠、有些開始預購、有些公佈了樣車,有人把2018年稱為

“造車新勢力交付元年”。不過即使如此,距離2018年新能源車型銷量前十的入圍門檻依然有很大距離。(相關閱讀《量產在即卻陷資質焦慮?新能源車產銷資質大起底》)

影響:即使目前來看還不足以撼動傳統車企的優勢,但這些新造車勢力的“鰱魚效應”還是在逐步顯現出,從車型,到運營的模式,更到服務生態鏈的革新,對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而言都有強烈的衝擊。但底子薄弱的它們,本身也很容易被市場所淘汰,這些企業未來的命運,很多程度上將左右著整個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趨勢。

這些“事”,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會再經歷一次嗎?


5安全問題

內容:2018年以來,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外發生的電動車起火事故超過50起,事故範圍涉及乘用車、客車、物流車等車型。隨後,工信部下發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

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的信息,2018年1月到12月,累計有比亞迪(騰勢)、力帆、眾泰(雲100、雲100S)、路虎、華晨寶馬(530Le)、北汽新能源、江淮汽車七大車企召回了新能源車輛(包括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此外,拓速樂汽車銷售(北京)有限公司也向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主動進行了備案,召回部分進口Model S系列汽車共8905輛。全年共召回新能源車輛135751輛。這一數量,約佔到全年汽車召回總量的1%。(相關閱讀《新能源汽車火災增多,原因竟是質量太高???》)

影響:2018年電動汽車起火爆炸事故頻發,暴露出的是行業高速發展背後的一些問題。對新能源汽車的安全隱患進行排查工作,是對行業發展的一種監管手段。財政補貼的標準的提升,使生產企業只顧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卻忽視了安全性,長此以往,必將對新能源汽車行業打來重大的品牌打擊!

這些“事”,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會再經歷一次嗎?


預測

1新一年的產銷量?

據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在2019年全年汽車銷量將與2018年持平,達到2810萬輛左右,而新能源汽車預計銷量將達到16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30%左右。

但是近日,有媒體流傳出了2019年最新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以下簡稱“2019補貼新政”),相較2018年補貼政策,補貼退坡幅度將超過50%。如果補貼調整最終版本如此,那麼是否會影響協會的銷量預期?

對此,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表示,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變化與補貼政策相關度很高,2019年補貼退坡肯定也會對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產生一定影響,但這也都在銷量預測的考慮之中。每年年底補貼政策的變化,也都會對新能源汽車銷量產生一定影響,但每年的產銷量的季節性變化趨勢,還是有規律可循的。

2新能源汽車車企或持續洗牌

對此,獨立汽車諮詢顧問張翔表示認同,他認為,2019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總體上會保持良好,預計產銷量皆會繼續上升,但上漲幅度會比2018年略有下降,預計增長幅度約40%。

他提醒,因為財政補貼的退坡,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將有可能迎來上漲,想買新能源汽車的市民需要注意車價的變化。(相關閱讀《明年新能源車補貼或至少降三成,購車人士年底搶閘!》)

他還認為,新能源汽車的行業集中度會持續提高,行業洗牌持續進行,部分企業可能會被淘汰,也會有更多的新企業,如互聯網造車企業加入。這將會使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樣,越來越人性化、性價比長期來看會得到提高。

這些“事”,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會再經歷一次嗎?


新目標

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均已對2019年作出了新的目標,不知道這些新立的Flag,能實現多少?

1

北汽新能源福總經理李一秀表示,雖然新能源補貼政策在退坡,北汽仍然對新能源市場前景保持看好。計劃2019年新能源車銷量達到22萬輛。

2

2018年,上汽新能源銷量約為9.7萬輛,上汽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俞經民表示,2019年上汽新能源的銷量目標是同比再翻一番,也就是接近20萬輛。

3

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表示,2019年實現新能源汽車銷售輛3-4萬,最終在2020年實現8到10萬輛的銷售目標。

4

蔚來汽車曾對媒體表示,2019年,蔚來計劃建設更多蔚來中心和體驗店,到年底總數預計達到70家。在已建成的G4京港澳搞速公路換電網絡基礎上,2019年蔚來還將根據用戶需求,在更多高速公路部署換電站。2019年,蔚來服務網點預計超過300個,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