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冤,被文學演義迫害的歷史人物

千古奇冤,文學演義害死人啊。古代的文學演義通常帶有個人的思想或者某種目的,有時會扭曲事實的真相或者醜化一部分人,使得突出主角。但這種做法發展到現代並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往往把人們的認知帶偏。尤其是現代的影視作品更勝,大部分人的歷史認知往往是通過影視作品才瞭解到的。往往那些反派,或者小角色通常背離歷史真相。

潘仁美

千古奇冤,被文學演義迫害的歷史人物

傳統俠義小說中的大奸臣,在楊家將中,公報私仇,致未予以接應,致使楊繼業撞死在李陵碑前還暗中殺害了楊七郎和楊三郎。潘仁美的原型叫潘美。中國宋朝名將。字仲詢,大名(今屬河北)人。行伍出身,官至宣徽北院使。參與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稱帝。宋朝建立後,屢立戰功。開寶三年(970年),以行營諸軍都部署率軍攻南漢。九月,圍賀州(今廣西賀縣東南)。

古代中央集權的一個重大變現就是皇帝,開國元勳,他們說的都是正確的,都是對的。這個在文學作品和歷史文獻中表現最為明顯。由於統治者的失誤,造成了楊家將的的歷史性挫敗,為了掩蓋事實真相,才找來替罪羊潘美來頂罪,再加上《楊家將》在市井流傳,才導致潘仁美的形象從白到黑的。

紀曉嵐

千古奇冤,被文學演義迫害的歷史人物

紀昀,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滄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年間官員。歷官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紀昀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詩及駢文,尤長於考證訓詁。任官50餘年,年輕時才華橫溢、血氣方剛,晚年的內心世界卻日益封閉。其《閱微草堂筆記》正是這一心境的產物。他的詩文,經後人蒐集編為《紀文達公遺集》。嘉慶十年(公元1805)二月,紀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故卒後諡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

紀曉嵐被熟知應該是從《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影視作品中認識的,在影視作品中的表現大大背離歷史的真相。紀曉嵐和和珅年齡相差甚遠,而且官職也有差距,兩人不僅沒有對立,甚至在歷史上紀曉嵐和和珅更往年交,紀曉嵐幾度幫助和珅所以兩人完全沒有理由有矛盾和衝突。紀曉嵐不僅跟年輕的和珅交好,甚至和劉墉關係也非常好,歷史上兩人互送硯臺,這表示兩人關係不一般。影視劇中的紀曉嵐不近女色,為人節儉,但歷史上的紀昀個人生活極度奢靡,個人問題極度複雜。即使如此也掩蓋不了紀昀的才華,但是影視劇的編排使得紀曉嵐還是有些偏離的。

和珅

千古奇冤,被文學演義迫害的歷史人物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

和珅現在在世人的形象是歷史上最大的貪官,雖然歷史上也是貪官,但他所有的身家並不全是貪來的。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雖有如此眾多的財物,但有一部分是和珅自己親自經營來的,和珅開設當鋪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而且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都有商業往來。雖然貪但也能掙。

23歲時的和珅就任管庫大臣,管理布庫,25歲和珅任命為乾清門侍衛。十一月再升為御前侍衛,並任命正藍旗滿洲副都統。26歲任命戶部右侍郎,三月任命軍機大臣,四月,任命總管內務府大臣。八月,調任鑲黃旗滿洲副都統。十一月,任國史館副總裁,賞一品朝冠。十二月,任總管內務府三旗官兵事務,賜紫禁城騎馬。當時劉墉52歲,乾隆65歲。這些事蹟可以肯定和珅的能力和才華。

乾隆年間,民間貧瘠,常年旱澇災害不斷,國庫空虛。乾隆重用和珅的理由就是和珅能聚財呀,國庫沒錢,乾隆就讓和珅出,和珅出的錢下面的地方官吏可沒人敢貪。

和珅雖然貪,勾結私黨,獨攬大權,但怎麼也比現在的貪汙腐敗的強,最起碼貪的錢又回國庫裡了,不像現在的貪汙犯動不動就跑到國外繼續逍遙快活。

武大郎和潘金蓮

千古奇冤,被文學演義迫害的歷史人物

潘金蓮在《水滸傳》《金瓶梅》中一直是妖豔、淫蕩、狠毒的典型。事實上潘金蓮堪稱中國歷史上的古今賢惠女性的典範。

潘金蓮是貝州(恩州)知州家的千金小姐,今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人,住在距離武家那村不遠的黃金莊。她喜歡及愛慕武植(武大郎),她父親經常接濟他,那年高中文舉後,她父親決定將女兒許配於他。兩人婚後和睦恩愛,前後育有四個子女。

武大郎少年貧窮,曾受好友黃堂資助。後來黃堂的家發生火災,黃堂想要投奔武植謀份差事。但武植待他好酒好菜,卻始終不提攜他。黃堂一怒之下不辭而別。並在回鄉路上到處散播謠言以洩憤。當地惡少西門慶與他沆瀣一氣,添油加醋。

很快傳遍各地,並傳到《水滸傳》作者耳中,寫進了書,將潘金蓮名聲盡毀,也給潘、武兩姓後人帶來災難:清河縣的潘家和武家幾百年來從不通婚。

清河縣的縣誌也明文記載武大郎夫妻的真實一面,儘管乾隆皇帝也為武大郎立過碑,但也影響不了人們對武大郎夫妻的誤解。《水滸傳》作者後人向武大朗、潘金蓮建造像並寫道歉詩。潘建民說,凡是去過武植祠的潘姓人,都會拍下這組照片,一來敬佩《水滸傳》作者後人的勇氣,二來也告訴世人,潘金蓮是古今賢惠女性的典範。

此來一番希望大家多讀書,多習史,莫要曲解歷史,希望大家更多的瞭解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