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营生鲜之路应该怎么走?

“一入生鲜深似海”,供应链效率、差异化经营等痛点成为生鲜自营破局的关键。

生鲜杂货是最诱人也是最危险的品类,它的销售规模和购买频次吸引了投资者和零售商,然后又让他们陷入低利润的泥潭。”亚马逊前高管Nadia Shouraboura曾如此总结。如其所言,中国零售企业在生鲜品类的经营上也有同样的境遇。巨大的市场规模使电商巨头纷纷涌入,初创企业不断进场,传统实体零售业收回生鲜经营权,加码生鲜自营。供应链效率、差异化经营等痛点成为生鲜自营破局的关键。


<strong>市场规模巨大


生鲜这两年来成为很多零售业态转型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一方面,生鲜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且购买频次最高的必需品,在零售消费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人们对生鲜的品质、需求越发提高。根据尼尔森对亚太零售的研究,亚洲消费者食品账单50%以上的花费在生鲜上。我国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生鲜消费市场空间广阔。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达1.79万亿,同比增长6.9%,且自2013年以来持续保持6%以上的增长,预计2018年生鲜市场交易规模将继续增长至1.91万亿。

另一方面,生鲜是更注重体验的品类,生鲜、餐饮的吸引力是无法通过线上方式感受到的,食品的现场加工可以触发消费者的多种感官体验,要远远超过图片单一的视觉吸引力。这就导致卖场的商品结构重新规划,部分品类退出卖场,以线上购物的方式送货到家,而生鲜品类的面积扩大。在一些实体零售商新改造的店面中,生鲜区域基本占据了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面积。而生鲜和餐饮又是集中的流量场,能为卖场起到巨大的引流、聚客作用。


自营生鲜之路应该怎么走?


同时,果菜、肉类、熟食、零售甚至水产等品类也纷纷从超市出走,独立成店并形成行业规模。从百果园发布的数据来看,百果园2017年的销售额是80亿,仅占生鲜市场交易规模的千分之四,而百果园已经是国内水果连锁专卖的独角兽级别企业。由此可见,生鲜市场仍是大赛道,尤其在专业店、专卖店以及社区生鲜领域,还有很多可为之处。

<strong>生鲜自营不好做


在过去,绝大部分超市都是以联营模式将生鲜食品经营外包。联营一方面可以避免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资金投入。但随着消费者对生鲜品质的要求提高,联营的一些问题不可避免地被扩大。对于联营商品,超市缺乏有效的管理,无法完全保证商品的质量、定价以及食品安全隐患。因此,生鲜自营成为实体零售商转型升级和应对电商猛烈攻势的不二选择,许多超市生鲜业务也陆续被收回,完成了从曾经的“鸡肋”到“言必生鲜”的转身。

生鲜食品的自营,首先可以保障产品的内在质量,通过商品的产品化,便于卖场营运、质量追踪以及采购计划。其次,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意识日益增长,自营可以做到对食品安全的全程控制管理。再次,生鲜自营以其引流能力对超市整体的促销产生推动作用,更有灵活性和目的性,提升整体的营销效果。此外,在目前大数据应用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商家可以通过生鲜自营收集到自己想要的数据,还原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从而为他们定制出真正想要的商品。

但是,生鲜市场规模庞大,自营生意却并不好做。生鲜季节性、保鲜难、易损耗等特性都决定了其供应链加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而自建供应链及冷鲜物流必然增加运营成本,且生鲜食品的生产、加工、保鲜、储存、质量控制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还需要有相关人才的储备,对于规模不够大的零售企业来说,并非易事。但如果没有供应链以及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加持,又会造成过大的损耗,降低生鲜毛利率。因此,自营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构筑了生鲜自营的高壁垒。

<strong>破局之术


生鲜自营的生意不好做,但要想在生鲜市场的赛道中跑出好成绩,零售企业必须跳出舒适区,尝试独立行走。供应链的优化在生鲜自营中是重点,首先要从源头寻找解决方案,建立产地直采机制,减少中间环节,既能得到第一手的优质货源、保证商品的新鲜度,又能在价格上取得一定的优势。此外,还要有配套的冷链和物流体系,物流跟进到位,商品的新鲜度才不会打折扣。6月底,北京首航超市的水果货架上准时出现了来自宁夏中卫的硒砂瓜。首航采购员会在产地一直监测西瓜成熟程度,一旦达到九成熟,立马收瓜,由当地瓜农采摘后,经由第三方物流直达北京。一般情况下,从产地经过运输,到达首航物流中心,最终硒砂瓜在采摘24小时内就可以出现在货架上,供消费者挑选购买了。此外,易果生鲜、每日优鲜等生鲜电商,也是凭借花重金打造的冷链物流体系在生鲜赛道分得一杯羹。


自营生鲜之路应该怎么走?


对消费者来说,最优的商品选择是在兼顾品质的前提下,价格也具有优势。而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对商品需求的提高,在生鲜品类,价格不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价格战”也就变得不可取。因此,作为商家,必须保证商品品质和价格的平衡。而这,最终还是回归到供应链,只有优质的供应链才能保证向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甚至超出消费者预期的商品。

因地制宜、差异化经营也很重要。这两年来,在二三线城市崛起的生鲜社区店成为一股新兴力量,聚焦一日三餐消费的生鲜传奇、“不卖隔夜肉”的钱大妈都是个中翘楚。他们的门店面积在100~300平米,SKU 数量有限,根据所在市场和周边客群打造差异化运营,以不同的形态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消费需求。这些门店看似标准化、运营难度较低,其实规模化可复制性并不高,这也是社区生鲜店更容易出现区域性独角兽的原因之一。

在当下繁杂的生鲜市场,早已过了跑马圈地的阶段,面对新竞争环境,生鲜自营考验的更是供应链、差异化经营乃至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这才是重塑生鲜商品竞争力的关键。

自营生鲜之路应该怎么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