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識形態下的產物,你好奇嗎?

無意識形態下的產物,你好奇嗎?

大多普通人意識不到一個很奇特的問題,直到我碰到幾個特別的朋友後才發現,這種問題不止我一個人意識到,是真的。

近些年我還是聽到很多舊社會產物下的人會覺得遊戲是個魔鬼,談遊戲色變,有點像過去父母給孩子談到性知識或者看到電影裡有親密鏡頭那種狀態。遊戲是魔鬼,魔鬼是遊戲,玩物喪志成了他們的口頭禪,殊不知遊戲是一種社交貨幣,缺乏社交貨幣的人已經徹底淪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淘汰人群,當然了今天聊的不是這個問題,我們談談無意識下的產物。

如果一個孩子愛玩遊戲,愛打競技遊戲,無意識的,反覆練習,那麼他可能成為一種怪才,在某種領域是天才,他或許不愛學習,但是他是個怪才,這種人才社會會形成一種達成共識的東西,怎麼說呢,你看下2019年的羅振宇的《時間的朋友》你會找到答案,我想說的是什麼呢,玩遊戲不一定好,但是絕對不是最壞的選擇,打競技的好過打網遊的,各位身為人父人母的一定要區分,網遊廢人,電競鍛鍊人的大腦,當然有靠網遊為生的,但是考慮這種競技性不是太強的遊戲容易讓人頹廢,如果我的觀眾的朋友家裡小孩打遊戲,你一定要關注他玩的怎麼樣,怎麼段位,比如王者榮耀分段位,

最辣雞的是青銅,依次往上排就是,白銀,黃金,鉑金,鑽石,星耀,最強王者,榮耀王者,後面還有巔峰賽,如果你家孩子達到巔峰賽1900分左右的時候你就應該鼓勵他玩遊戲了,因為他極有可能是電競天才,當他在這個領域行業裡找到做人做事的自信的時候,他做別的事一定能做好。當然了,還有另外一種,孩子瘋狂的玩遊戲,但是很明顯他很菜,一直都是青銅、白銀,這種情況下作為家長就應該阻止孩子玩了,因為電競遊戲,菜就是原罪,玩遊戲菜的人在任何領域腦子都不太好使,這種情況你就應該捂熱了大嘴巴子抽他,罵他是個廢物,早點放棄玩遊戲。人一定要有原則,要麼玩的好,要麼學的好,一頭都都不行的,讓他早點洗洗睡去學個技術工種保證自己不餓死渾渾噩噩過完一生就行了。其實絕大部分人是廢物,也就是說,100個人生下來,註定有99個人淪為廢物,現在能當服務員,未來被機器人替代的這種廢物,所以玩遊戲玩的好的也是人才,可以當職業選手,也能當主播,當主持人,當教練都是可行的,一定要有這種意識,你明白了嗎?

那麼這種人怎麼形成的?多半條件下是無意識形成的,而不是刻意練習,我把這種怪才說成無意識練習,那麼刻意練習的是什麼人呢?

那種就是天才了,就是本身有天賦,但是刻意練習這類人有些天才,玩遊戲多半人不是被逼的,也非主觀意識主動練習,只是上癮了,跟抽菸一下,下意識去幹的事情,非意識層乾的事情。(意識層分三種:前意識,意識層,潛意識)這種在最底層也就是潛意識層裡幹事的人最容易出怪才。

上上週和一個朋友聊過招人的問題,普通重點高效畢業的人屬於常規天才,也就是我說的意識層和前意識層驅動下練習的人,到了一定的歲數就會變成博士碩士,但是這類人往往情商不太高,或許是我的取數比較少,樣品少的緣故只能說當下接觸範圍和能力接觸到的碩士博士普遍在這個水平,為什麼呢,博士碩士屬於豢養行人才,除了圈可能適應能力會弱,但是學習能力能跟得上。那麼這種無意識練習下的怪才,屬於野生放養的人在這個年代就很受歡迎了。一個小規模的公司,招聘了10個人,10個都是沒讀,野生的怪才,這群人整天就是西祠衚衕天涯論壇發帖子噴人的噴子,但是每次噴人都能引起數萬人圍觀的怪才,組成了一家奇特公司,一年掙純利搞了4000萬,戰績還是非常不錯的,你能說罵人發帖子引起圍觀是刻意練習嗎?主流社會會承認這樣一群人嗎?噴子,低學歷,每天泡論壇,這群人放在20年前能工作都找不到,可能撿垃圾的公司都不要,但是現在怪才反而成了主流人才,豢養型的天才,也就是院校人才反而不受歡迎了,在互聯網時代你足夠奇怪才能引起圍觀,你過於呆板反而沒人能注意到你,很有趣這家公司的規定就是博士碩士一律不要,就要網感強的“文化流氓”團隊,怪才第一,標準型人才一律不聘請,然後這幾年真的紅紅火火。我後來發現確實這個規律管用,因為怪才他們不按套路出牌,他們沒套路,沒標準化,所以才能出奇招,怪招。這點很傷人了,這不是鼓勵讀書無用,而是讀書有用,怎麼讀,怎麼讓知識更加靈活是當下人才更加適應社會,就好比20年前的專業當下都不適用了,20年前有精算師,現在這個社會都淘汰了,20年前沒有電競專業,沒有電商,沒有主播行業,如今是熱門職業,這些怎麼說吶?

我再說一個無意識練習的趣事,4年前我幹編劇那一會還是宅在家裡的宅男,我無意識練習的事情就是看段子,那個年代內涵段子很火,我每天看,然後每天看Acfun、Bilibili各種二次元聚集地緞子,一次一個客戶打電話我,訂製緞子短劇,那個時候就流行短視頻了,但是問題來了,一線院校的畢業生做不了,在讀書也做不了,他們是正規編劇,但是不削於做這種事,他們只做大院線編劇劇本,而市場大量的需求是短視頻,沒有經歷過這種市場的他們適應不了,我說的不是少數人群,而是百分之95的人群這種很可怕,院校的自恃清高的後果就是畢業就是失業,熬個1-2年受不了就從一線城市被趕回老家了,他們不明白為什麼,也想不明白為什麼,因為他們老師告訴了他們要藝術,藝術多了脫離社會了,他們不是天才嗎?是的,讀書的時候他們是天才,專業天才,他們刻意練習了,但是不夠用,而我一個野路子,一天編劇沒學過的人,只因為每天愛好看緞子,試著胡亂寫了幾個,碾壓了他們在一線城市所有找到的編劇,全面碾壓,以甚至於當時的最牛b的話劇團編劇來和我編的緞子對抗也甘拜下風給我了,我沒有得意的意思,這是說,無意識的練習下經常會產生奇特的效果,並不是說我是天才,而是我不知道我在練習,但是我正在練習,而且我在反覆的無意識練習,當我腦中要調取這些信息的時候反而變得信手拈來,也是特別奇怪的一種表現,後來我就發現了,無意識的練習而且是無意識在一個廣泛受關注的市場裡,比如遊戲,短視頻,包括直播裡,就會出奇蹟。

所以說不論刻意練習,還是無意識練習都不能脫離市場這個主體,脫離了市場你就會被邊緣化了,你要知道你所認知的你的那個世界,所謂你的那個世界很多人都是這樣,其實還是極少數中的極少數,太多人不知道了,而大多數並不是隨大流。

那麼新的問題來了,什麼叫隨大流?什麼叫主流?什麼叫小眾愛好?隨大流我的理解是別人幹什麼就是幹什麼,這叫隨大流沒有主見。那麼什麼叫主流?主流也是別人幹,比如有很多人打遊戲,你也打遊戲,就不是隨大流,而是加入了主流社會群體,這個團體必定會給你搭建舞臺,和隨大流不同,隨大流是跟隨,加入主流是你進去了,你領導他們的發展成為這個群體裡的領袖,兩者看起來非常近似,實則還是實力差別巨大的。什麼叫小眾愛好?就是說一些別人聽不懂的話,一個極少數的群體非常得意,但是並沒有形成巨大的商業市場,那麼叫小眾,小眾也有消費,通常比較昂貴,很多普通的沒有經歷過學習和了解的人無法加入,而且就算想加入也會被排斥和抗拒的,通常就是小眾愛好,這類愛好我就不舉例了,因為他們比較玻璃心,我一旦提出團體名字,很快就會引起一場網絡浩劫般的罵戰。

如今社會,刻意練習和無意識的練習都變得極為重要了,主流人才和非主流的野路子怪才也是非常重要的,當下的舞臺都有他們的位置,很極端,做到極致都能發光發熱,總的來說人還是要學會適應和變化,一成不變迎來的是被消滅,隨機應變,隨遇而安,發瘋發狂才能在不同的領域裡成功。

要成功,先發瘋——李喵喵

喜歡我的朋友關注一波,覺得我說的有道理轉發一波,覺得要和我交流可以留言,覺得有趣可以點贊,我是頭條唯一一個特立獨行,觀點獨到的作者,我的觀眾不用太多,大家開心就好,我們一起迎接思想的挑戰,做一個愛思考的人~

無意識形態下的產物,你好奇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