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土豆,学名马铃薯,现代世界除了谷物以外,用作人类主食的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今天,马铃薯只是餐桌上的大众食物,而在人类文明史上,如同美国知名环境史学家 W.H.麦克尼尔所说:“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这并非荒唐事……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是如何以剧烈的方式改变了世界历史。”

土豆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土豆不“土”

土豆的原产地,在遥远的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种植马铃薯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马铃薯的丰歉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因此印第安人将马铃薯尊奉为“丰收之神”,如果某年的马铃薯严重减产,就被认为是“怠慢”了马铃薯神,必须举行一次盛大而残酷的祭祀仪式,杀死牲畜和童男童女为祭品,乞求马铃薯神保佑丰收。当第一批欧洲探险家到达秘鲁的时候,发现当地人种植一种名为“papa”的奇特的地下果实,“煮熟后变得柔软,吃起来如同炒栗子一样,外面包着一层不太厚的皮”。这就是今天为人熟知的马铃薯。

随着西班牙殖民者对安第斯山区的征服,马铃薯也被贪婪的殖民者作为一种“战利品”带回了欧洲。1565年,西班牙远征军向西班牙国王菲力二世呈献了一箱包括马铃薯在内的南美洲农产品,最初的马铃薯居然是以它妖娆的枝叶和艳丽的花朵受到人们青睐的,西班牙王室将马铃薯种植在塞维利亚近郊的花园里,由此开始了它在欧洲跌宕起伏的命运历程。

马铃薯作为粮食作物在欧洲大陆得以广泛传播,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之于一位平凡的法国农学家巴曼奇(Parmenti),是他认识到马铃薯良好的食用价值:它可以制作面包,而且容易蒸煮。1770年他的一篇关于马铃薯淀粉营养问题的论文在征文中获奖,并被法王注意到,据说他为一次宫廷宴会用马铃薯为食材烹调了二十多种美味菜肴。就连日后上了断头台的路易十六和他的那位同样倒霉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也为马铃薯的推广出了一把力(不幸的是法国老百姓只记住了她的那句“人民若无面包,那就改吃

蛋糕嘛”)。国王和王后在衣服的纽扣上别上马铃薯花作为装饰,并采取了一个狡猾的办法推广马铃薯的种植,令人在王室的土地种上马铃薯,并派最精锐的士兵看守,晚上则把士兵撤走。当农民意识到这些庄稼的价值时,就来偷走了王室所种的马铃薯。到法国大革命推翻波旁王朝的统治时,法国的大多数农民都已经种植马铃薯了,其他欧洲国家也纷纷效仿——连以崇尚美食闻名的法国人都吃马铃薯了,那马铃薯一定美味——当历史迈过十九世纪的门槛时,马铃薯已经传遍了全欧洲。

土豆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盛世的助推剂

明末清初,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原产美洲的大批农作物也被欧洲殖民者通过海路带到了东方。素来秉承“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很容易接受任何可以填饱肚子的农作物,从不去考虑这种作物在先哲的著作里是否有所提及——马铃薯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登陆了中国。

清前期自康熙帝在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平定三藩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内地都没有发生大规模社会动乱。所谓“承平日久,生齿日繁”,更多的人口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耕地,清代耕地的增加,主要就是向山要地。原因在于,经过我国历代人民的农业开发,当时的平原地亩多已垦辟,再要增加耕地,就只能开垦那些贫瘠的山区土地了。

在马铃薯得到广泛种植的乾隆中期以后,中国人口从乾隆六年(1741年)的1.4亿,几乎是直线上升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前所未有的顶峰4.3亿,短短100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人口增加了2倍,但同期中国耕地面积却只增加了不足26%。要是没有马铃薯(与玉米、甘薯)帮忙,无论大清皇帝们是如何天纵圣明,只怕也是难为无米之炊了。

成败皆由土豆起

差不多在不起眼的土豆助推了古代中国的最后一个人口“盛世”的同时,同样的人口大爆炸也发生在了欧洲。诚然,工业化革命是在欧洲率先展开,许多欧洲国家以此实现了工业、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变革。但挖出的煤、炼出的钢都不能当饭吃,在化肥和机械化收割尚是镜中花水中月的彼时,欧洲人口膨胀依靠的同样是极其丰富的马铃薯供应。

在近代欧洲,没有比爱尔兰与土豆关系更密切的了。这是一个贫瘠的岛屿,谷类植物在这个岛上长得不好,小麦几乎就不能生长。到十九世纪初期,马铃薯几乎成为爱尔兰人的唯一食物。在农村,农业工人每天消费的马铃薯为6.3公斤,妇女和十岁以上的儿童大约为5公斤,小一点的儿童的消费量为2.3公斤。马铃薯的高产和只需少量的劳力,使得爱尔兰人口从1700年的200万,猛增到1841年的820万,达到4倍多。

中国的老子有句话“福兮祸所伏”,这句话也在爱尔兰得到了验证。1845年,一场灾害悄然而至,且来势凶猛,仿佛一夜之间,那些郁郁葱葱的马铃薯田就变成“草木皆烂,荒芜一片”。导致马铃薯枯萎腐烂的瘟疫来源于一种被称为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真菌,这种真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发育,靠风或水携带自己的孢子来繁殖,受感染的马铃薯变黑,在地底下枯死。1845年的夏天,爱尔兰多雨阴霾的气候特别有利于这种真菌的发育。短短几周之内,这种凶猛的真菌靠着风的传播,席卷了这个小岛,当年底,爱尔兰的马铃薯产量减少了三分之一。第二年情况更糟,超过四分之三的马铃薯田绝收,对于以马铃薯为生活来源的爱尔兰人民而言,灾难已经降临了,“你可以在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看到沮丧和泪水。”

当“马铃薯瘟疫”终于过去的时候,1851年,爱尔兰只剩下了655万人口,比十年前减少了近四分之一。这场饥荒差不多饿死了100万专吃马铃薯的爱尔兰人,并且迫使大约200万人被迫逃离连岁饥馑的家乡,在那些日子里,“在离开旧大陆赶往大西洋彼岸碰运气的人中,有五分之四是爱尔兰人”,这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人口流动之一。

土豆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炸薯片

由于大饥荒和移民潮,如今爱尔兰本国的人口不过400多万,反倒是在新大陆的后裔人丁兴旺。时至今日,在美国3亿人口中,爱尔兰裔美国人就有5500 万,仅次于德裔美国人。来到美国的爱尔兰移民筚路蓝缕,一步步融入了美国主流社会,先后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顿4位总统,逃荒的老祖宗们恐怕想不到争气的后代还有让昔日骑在头上的唐宁街主人卑躬屈膝的这一天。

随着爱尔兰人的到来,让他们爱恨交加的马铃薯也登上了新大陆的土地,同样赢得了美国人的青睐,至今在美国的一些地方如新罕布什尔州还是把土豆称为“爱尔兰薯(Irish potato)”。到了上世纪20年代,随着马铃薯自动削皮机的发明,马铃薯片从小规模制作变成销售量最大的零食。一个美国南方的旅行推销员赫尔曼.莱(Herman Lay)带着皮箱在美国南部的杂货店叫卖此机器,之后他更创立了公司,令他的名字“乐事(Lay's)”几乎成为马铃薯片的同义词。从1960年代开始,通过遍布世界的麦当劳连锁店,马铃薯片开始流行起来。在大众眼里, “薯片”已经与硅谷的“芯片”、好莱坞的“大片”一起,成为了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标志;而在抱怨人们情愿放弃美味可口但制作复杂的法国大餐去吃麦当劳,然后利用空余时间去逛街的法国人眼中,薯片更是俨然贴上了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标签。

这就是马铃薯,印第安人对全人类的馈赠。因为养活了更多的人而改变了整个世界,也由于养不活人而改变了世界,作为食物传遍了世界……一个在历史进程中产生巨大作用的小东西。

土豆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德国为什么叫土豆国

提起土豆,人们总认为它难登大雅之堂。不过在德国人的心目中,它却是“十全十美的食物”。德国人对土豆有种特殊的感情,每次遇到危机,土豆总能帮德国人解决各种困难。

弗里德里希大帝施妙计

德国人改变对土豆的态度,与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大帝有关。18世纪中叶,瘟疫和自然灾害侵袭德国,导致农业颗粒无收,饿死的人很多。危难中,弗里德里希大帝想起好种易活的土豆。他先给土豆以王室的声望,让王室女成员都戴上了土豆花。接着,他又让士兵种植了一大片土豆,土豆长出来后就派最精锐的部队去看守,晚上再把军队撤回。结果好奇的农民纷纷夜里到地里去偷土豆。就这样土豆的种植得到了普及。直到现在,在德国波茨坦无忧宫里的弗里德里希大帝墓前,总是摆放着土豆。

每天3个土豆迎战危机

“在200多年的历史中,德国有10多次通过举国种植土豆,吃土豆,闯过了自然灾害、战后衰退、经济危机等。”慕尼黑土豆博物馆专家埃德哈德对记者说,像弗里德里希大帝的军队在战争中靠吃土豆坚持到最后胜利。之后,吃土豆成为德国军队打胜仗的“秘密武器”。

对于德国人来说,土豆更是危机中的“救命稻草”。记者的邻居洁奈特老人说,从1929年开始,德国遭遇了经济危机,当时,她的全部记忆就是一个词———饥饿。德国至少有半数人口失业,很多人家只能买得起土豆。他们既把它当菜,又把它作为主食,是土豆帮他们躲过了经济危机。人们为此称它为“第二面包”。

同时,德国天气阴冷,农作物不好生长,历史上闹了好多次饥荒,但土豆的“发现”,让德国人找到了破解方法。每一次,就是靠一日三个土豆,德国人一次次取得了最后胜利。

土豆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土豆和爱情一样重要

如今,金融危机再次降临。勤俭节约的德国人又开始“大吃”土豆。记者看到,德国超市里各种土豆食品应有尽有:土豆粉,土豆条,土豆丸子,土豆烧酒,土豆蛋糕……德国人吃土豆无论是数量还是吃法都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一日三餐至少两餐吃土豆。德国还涌现出不少土豆新事物:土豆旅馆,提供与土豆有关的旅游服务;土豆纪念碑,所有为土豆事业做出过贡献的历史人物都被刻在碑上;土豆图书馆,从土豆的历史、趣闻到土豆的学术研究的书籍都能找到。在下萨克森州,青年男女热恋时,会送给对方一个土豆,因为对当地人来说,“爱情和土豆一样宝贵”。

德国人喜爱土豆,除了它的营养价值外,土豆还包含着“勤俭节约”、“朴实无华”等“土豆精神”,正像德意志民族一样。难怪,欧洲邻国干脆管德国叫“土豆国”。

土豆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土豆击沉潜艇

二战期间,一艘德国潜艇经过一昼夜潜航,浮到海面上换气。

没想到,潜艇正好浮在一艘美国驱逐舰旁边。事情发生的太突然,双方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

醒过神来,双方便互相开炮射击。由于距离太近,彼此都没能命中目标。这时,德潜艇已驶到美舰炮的射击死角。美舰员情急之下,拿起堆放在甲板上的土豆,投向德潜艇。德潜艇误以为是手榴弹,连忙急速下潜。结果,操作不当,潜艇一头撞在海底礁石,再也没有浮起来。

就这样,美舰员弄假成真,用土豆击沉了德潜艇。

土豆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土豆的营养不得了

一般新鲜马铃薯中所含成分: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g马铃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能量318千焦,钙5~8mg,磷15~40mg,铁0.4mg~0.8mg,钾200~340mg,碘0.8~1.2,胡萝卜素12~30mg, 硫胺素0.03~0.08mg, 核黄素0.01~0.04mg, 尼克酸0.4~1.1mg 。

土豆可以当药吃

中医认为马铃薯“性平味甘无毒,能健脾和胃,益气调中,缓急止痛,通利大便。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肠胃不和、脘腹作痛、大便不畅的患者效果显著”。现代研究证明,马铃薯对调解消化不良有特效,是胃病和心脏病患者的良药及优质保健品。 马铃薯富有营养,是抗衰老的食物之一。日本一个研究发现,每周吃5~6个马铃薯,可使中风几率下降40%。据国外研究显示,马铃薯中含有的抗菌成分有助预防胃溃疡,它不仅有抗菌效果功效,同时不会造成抗药性。

土豆有毒

马铃薯含有一些有毒的生物碱,主要是茄碱和毛壳霉碱,但一般经过170℃的高温烹调,有毒物质就会分解。

马铃薯含龙葵素(solanine),致毒成分为茄碱(C45H73O15N),又称马铃薯毒素,只是其含量极低(0.005%— 0.01%),不足以造成中毒。但是马铃薯发芽后,其幼芽和芽眼部分的 龙葵碱含量可高达 0.3% - 0.5% 。正常人体一次性食入龙葵碱 0.2— 0.4克即可引起急性发芽马铃薯中毒。

对于发芽少许的马铃薯,应深挖掉发芽部分及芽眼周围,然后浸泡半小时以上,弃去浸泡水,再加水煮透才可食用。因龙葵碱遇醋易分解,故在烹调时可适当加些食醋,以加速龙葵碱的破坏,变为无毒。

土豆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女人吃土豆的好处

远离负面情绪,改善精神状态

生活中很多女性不仅要面对职场的压力,在家还要面对与婆婆不合,永远做不完的家务等多种压力。因此更容易受到很多不良情绪的影响。比如说易发脾气,没信心,甚至抑郁。而专家认为马铃薯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A含量都是非常高的,而维生素C是一种具有安抚情绪,帮助女性摆脱各种精神困扰的元素之一,再者马铃薯容易有饱腹感,吃了之后就可以减少肉类食物的摄入了,就可有效的避免食物酸碱度失衡的问题。对女性保持一个健康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帮助。

抗衰老,保持年轻态

土豆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比如说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的含量都是相对较高的。B族维生素是天然的抗衰老的食物,所以女性常吃就可保持年轻态。再者马铃薯中的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对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牙龈健康,保持充沛的精力,抗疲劳,保持年轻态都均有着很好的保健 功效呢?

吃出好身材

土豆还是很神奇的,瘦人吃了变胖,胖人吃了可减肥。土豆的营养丰富,但是脂肪含量相对较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想减肥又担心饿肚子则可多吃土豆,把土豆当成主食吃,你会发现身上的肥胖越来越少哦。而土豆也是淀粉含量相对较多的食物,所以瘦人们日常可以把土豆当成菜在吃,还有一定的增肥功效呢?

土豆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保护心脑血管,促进身体健康

马铃薯中含有丰富的黏体蛋白具有预防心 血管疾病,减少中风的作用。另外土豆中丰富的膳食纤维具有控制血液中胆固醇的作用,丰富的钾离子对促进内外酸碱度的平衡,避免血压突然升高等都均有着很好的保健功效。因此日常常吃土豆更有利于保护心脑血管健康,促进全身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