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土豆,學名馬鈴薯,現代世界除了穀物以外,用作人類主食的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今天,馬鈴薯只是餐桌上的大眾食物,而在人類文明史上,如同美國知名環境史學家 W.H.麥克尼爾所說:“馬鈴薯改變了世界歷史,這並非荒唐事……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是如何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土豆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土豆不“土”

土豆的原產地,在遙遠的南美洲安第斯山區。印第安人種植馬鈴薯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馬鈴薯的豐歉直接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因此印第安人將馬鈴薯尊奉為“豐收之神”,如果某年的馬鈴薯嚴重減產,就被認為是“怠慢”了馬鈴薯神,必須舉行一次盛大而殘酷的祭祀儀式,殺死牲畜和童男童女為祭品,乞求馬鈴薯神保佑豐收。當第一批歐洲探險家到達秘魯的時候,發現當地人種植一種名為“papa”的奇特的地下果實,“煮熟後變得柔軟,吃起來如同炒栗子一樣,外面包著一層不太厚的皮”。這就是今天為人熟知的馬鈴薯。

隨著西班牙殖民者對安第斯山區的征服,馬鈴薯也被貪婪的殖民者作為一種“戰利品”帶回了歐洲。1565年,西班牙遠征軍向西班牙國王菲力二世呈獻了一箱包括馬鈴薯在內的南美洲農產品,最初的馬鈴薯居然是以它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的,西班牙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塞維利亞近郊的花園裡,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馬鈴薯作為糧食作物在歐洲大陸得以廣泛傳播,很大一部分功勞要歸之於一位平凡的法國農學家巴曼奇(Parmenti),是他認識到馬鈴薯良好的食用價值:它可以製作麵包,而且容易蒸煮。1770年他的一篇關於馬鈴薯澱粉營養問題的論文在徵文中獲獎,並被法王注意到,據說他為一次宮廷宴會用馬鈴薯為食材烹調了二十多種美味菜餚。就連日後上了斷頭臺的路易十六和他的那位同樣倒黴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也為馬鈴薯的推廣出了一把力(不幸的是法國老百姓只記住了她的那句“人民若無麵包,那就改吃

蛋糕嘛”)。國王和王后在衣服的紐扣上別上馬鈴薯花作為裝飾,並採取了一個狡猾的辦法推廣馬鈴薯的種植,令人在王室的土地種上馬鈴薯,並派最精銳的士兵看守,晚上則把士兵撤走。當農民意識到這些莊稼的價值時,就來偷走了王室所種的馬鈴薯。到法國大革命推翻波旁王朝的統治時,法國的大多數農民都已經種植馬鈴薯了,其他歐洲國家也紛紛效仿——連以崇尚美食聞名的法國人都吃馬鈴薯了,那馬鈴薯一定美味——當歷史邁過十九世紀的門檻時,馬鈴薯已經傳遍了全歐洲。

土豆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盛世的助推劑

明末清初,隨著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到來,原產美洲的大批農作物也被歐洲殖民者通過海路帶到了東方。素來秉承“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很容易接受任何可以填飽肚子的農作物,從不去考慮這種作物在先哲的著作裡是否有所提及——馬鈴薯也正是在這個時期登陸了中國。

清前期自康熙帝在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平定三藩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內地都沒有發生大規模社會動亂。所謂“承平日久,生齒日繁”,更多的人口意味著需要更多的耕地,清代耕地的增加,主要就是向山要地。原因在於,經過我國曆代人民的農業開發,當時的平原地畝多已墾闢,再要增加耕地,就只能開墾那些貧瘠的山區土地了。

在馬鈴薯得到廣泛種植的乾隆中期以後,中國人口從乾隆六年(1741年)的1.4億,幾乎是直線上升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前所未有的頂峰4.3億,短短100年多一點的時間裡,人口增加了2倍,但同期中國耕地面積卻只增加了不足26%。要是沒有馬鈴薯(與玉米、甘薯)幫忙,無論大清皇帝們是如何天縱聖明,只怕也是難為無米之炊了。

成敗皆由土豆起

差不多在不起眼的土豆助推了古代中國的最後一個人口“盛世”的同時,同樣的人口大爆炸也發生在了歐洲。誠然,工業化革命是在歐洲率先展開,許多歐洲國家以此實現了工業、政治和軍事方面的變革。但挖出的煤、煉出的鋼都不能當飯吃,在化肥和機械化收割尚是鏡中花水中月的彼時,歐洲人口膨脹依靠的同樣是極其豐富的馬鈴薯供應。

在近代歐洲,沒有比愛爾蘭與土豆關係更密切的了。這是一個貧瘠的島嶼,穀類植物在這個島上長得不好,小麥幾乎就不能生長。到十九世紀初期,馬鈴薯幾乎成為愛爾蘭人的唯一食物。在農村,農業工人每天消費的馬鈴薯為6.3公斤,婦女和十歲以上的兒童大約為5公斤,小一點的兒童的消費量為2.3公斤。馬鈴薯的高產和只需少量的勞力,使得愛爾蘭人口從1700年的200萬,猛增到1841年的820萬,達到4倍多。

中國的老子有句話“福兮禍所伏”,這句話也在愛爾蘭得到了驗證。1845年,一場災害悄然而至,且來勢兇猛,彷彿一夜之間,那些鬱鬱蔥蔥的馬鈴薯田就變成“草木皆爛,荒蕪一片”。導致馬鈴薯枯萎腐爛的瘟疫來源於一種被稱為馬鈴薯晚疫病菌的真菌,這種真菌在溫暖潮溼的環境中發育,靠風或水攜帶自己的孢子來繁殖,受感染的馬鈴薯變黑,在地底下枯死。1845年的夏天,愛爾蘭多雨陰霾的氣候特別有利於這種真菌的發育。短短几周之內,這種兇猛的真菌靠著風的傳播,席捲了這個小島,當年底,愛爾蘭的馬鈴薯產量減少了三分之一。第二年情況更糟,超過四分之三的馬鈴薯田絕收,對於以馬鈴薯為生活來源的愛爾蘭人民而言,災難已經降臨了,“你可以在幾乎每個人的臉上都看到沮喪和淚水。”

當“馬鈴薯瘟疫”終於過去的時候,1851年,愛爾蘭只剩下了655萬人口,比十年前減少了近四分之一。這場饑荒差不多餓死了100萬專吃馬鈴薯的愛爾蘭人,並且迫使大約200萬人被迫逃離連歲饑饉的家鄉,在那些日子裡,“在離開舊大陸趕往大西洋彼岸碰運氣的人中,有五分之四是愛爾蘭人”,這是十九世紀最重要的人口流動之一。

土豆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炸薯片

由於大饑荒和移民潮,如今愛爾蘭本國的人口不過400多萬,反倒是在新大陸的後裔人丁興旺。時至今日,在美國3億人口中,愛爾蘭裔美國人就有5500 萬,僅次於德裔美國人。來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一步步融入了美國主流社會,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4位總統,逃荒的老祖宗們恐怕想不到爭氣的後代還有讓昔日騎在頭上的唐寧街主人卑躬屈膝的這一天。

隨著愛爾蘭人的到來,讓他們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同樣贏得了美國人的青睞,至今在美國的一些地方如新罕布什爾州還是把土豆稱為“愛爾蘭薯(Irish potato)”。到了上世紀20年代,隨著馬鈴薯自動削皮機的發明,馬鈴薯片從小規模製作變成銷售量最大的零食。一個美國南方的旅行推銷員赫爾曼.萊(Herman Lay)帶著皮箱在美國南部的雜貨店叫賣此機器,之後他更創立了公司,令他的名字“樂事(Lay's)”幾乎成為馬鈴薯片的同義詞。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起來。在大眾眼裡, “薯片”已經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而在抱怨人們情願放棄美味可口但製作複雜的法國大餐去吃麥當勞,然後利用空餘時間去逛街的法國人眼中,薯片更是儼然貼上了美國“文化帝國主義”的標籤。

這就是馬鈴薯,印第安人對全人類的饋贈。因為養活了更多的人而改變了整個世界,也由於養不活人而改變了世界,作為食物傳遍了世界……一個在歷史進程中產生巨大作用的小東西。

土豆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德國為什麼叫土豆國

提起土豆,人們總認為它難登大雅之堂。不過在德國人的心目中,它卻是“十全十美的食物”。德國人對土豆有種特殊的感情,每次遇到危機,土豆總能幫德國人解決各種困難。

弗里德里希大帝施妙計

德國人改變對土豆的態度,與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大帝有關。18世紀中葉,瘟疫和自然災害侵襲德國,導致農業顆粒無收,餓死的人很多。危難中,弗里德里希大帝想起好種易活的土豆。他先給土豆以王室的聲望,讓王室女成員都戴上了土豆花。接著,他又讓士兵種植了一大片土豆,土豆長出來後就派最精銳的部隊去看守,晚上再把軍隊撤回。結果好奇的農民紛紛夜裡到地裡去偷土豆。就這樣土豆的種植得到了普及。直到現在,在德國波茨坦無憂宮裡的弗里德里希大帝墓前,總是擺放著土豆。

每天3個土豆迎戰危機

“在200多年的歷史中,德國有10多次通過舉國種植土豆,吃土豆,闖過了自然災害、戰後衰退、經濟危機等。”慕尼黑土豆博物館專家埃德哈德對記者說,像弗里德里希大帝的軍隊在戰爭中靠吃土豆堅持到最後勝利。之後,吃土豆成為德國軍隊打勝仗的“秘密武器”。

對於德國人來說,土豆更是危機中的“救命稻草”。記者的鄰居潔奈特老人說,從1929年開始,德國遭遇了經濟危機,當時,她的全部記憶就是一個詞———飢餓。德國至少有半數人口失業,很多人家只能買得起土豆。他們既把它當菜,又把它作為主食,是土豆幫他們躲過了經濟危機。人們為此稱它為“第二麵包”。

同時,德國天氣陰冷,農作物不好生長,歷史上鬧了好多次饑荒,但土豆的“發現”,讓德國人找到了破解方法。每一次,就是靠一日三個土豆,德國人一次次取得了最後勝利。

土豆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土豆和愛情一樣重要

如今,金融危機再次降臨。勤儉節約的德國人又開始“大吃”土豆。記者看到,德國超市裡各種土豆食品應有盡有:土豆粉,土豆條,土豆丸子,土豆燒酒,土豆蛋糕……德國人吃土豆無論是數量還是吃法都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一日三餐至少兩餐吃土豆。德國還湧現出不少土豆新事物:土豆旅館,提供與土豆有關的旅遊服務;土豆紀念碑,所有為土豆事業做出過貢獻的歷史人物都被刻在碑上;土豆圖書館,從土豆的歷史、趣聞到土豆的學術研究的書籍都能找到。在下薩克森州,青年男女熱戀時,會送給對方一個土豆,因為對當地人來說,“愛情和土豆一樣寶貴”。

德國人喜愛土豆,除了它的營養價值外,土豆還包含著“勤儉節約”、“樸實無華”等“土豆精神”,正像德意志民族一樣。難怪,歐洲鄰國乾脆管德國叫“土豆國”。

土豆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土豆擊沉潛艇

二戰期間,一艘德國潛艇經過一晝夜潛航,浮到海面上換氣。

沒想到,潛艇正好浮在一艘美國驅逐艦旁邊。事情發生的太突然,雙方一時都沒有反應過來。

醒過神來,雙方便互相開炮射擊。由於距離太近,彼此都沒能命中目標。這時,德潛艇已駛到美艦炮的射擊死角。美艦員情急之下,拿起堆放在甲板上的土豆,投向德潛艇。德潛艇誤以為是手榴彈,連忙急速下潛。結果,操作不當,潛艇一頭撞在海底礁石,再也沒有浮起來。

就這樣,美艦員弄假成真,用土豆擊沉了德潛艇。

土豆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土豆的營養不得了

一般新鮮馬鈴薯中所含成分:澱粉9~20%,蛋白質1.5~2.3%,脂肪0.1~1.1%,粗纖維0.6~0.8%。100g馬鈴薯中所含的營養成分:能量318千焦,鈣5~8mg,磷15~40mg,鐵0.4mg~0.8mg,鉀200~340mg,碘0.8~1.2,胡蘿蔔素12~30mg, 硫胺素0.03~0.08mg, 核黃素0.01~0.04mg, 尼克酸0.4~1.1mg 。

土豆可以當藥吃

中醫認為馬鈴薯“性平味甘無毒,能健脾和胃,益氣調中,緩急止痛,通利大便。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腸胃不和、脘腹作痛、大便不暢的患者效果顯著”。現代研究證明,馬鈴薯對調解消化不良有特效,是胃病和心臟病患者的良藥及優質保健品。 馬鈴薯富有營養,是抗衰老的食物之一。日本一個研究發現,每週吃5~6個馬鈴薯,可使中風幾率下降40%。據國外研究顯示,馬鈴薯中含有的抗菌成分有助預防胃潰瘍,它不僅有抗菌效果功效,同時不會造成抗藥性。

土豆有毒

馬鈴薯含有一些有毒的生物鹼,主要是茄鹼和毛殼黴鹼,但一般經過170℃的高溫烹調,有毒物質就會分解。

馬鈴薯含龍葵素(solanine),致毒成分為茄鹼(C45H73O15N),又稱馬鈴薯毒素,只是其含量極低(0.005%— 0.01%),不足以造成中毒。但是馬鈴薯發芽後,其幼芽和芽眼部分的 龍葵鹼含量可高達 0.3% - 0.5% 。正常人體一次性食入龍葵鹼 0.2— 0.4克即可引起急性發芽馬鈴薯中毒。

對於發芽少許的馬鈴薯,應深挖掉髮芽部分及芽眼周圍,然後浸泡半小時以上,棄去浸泡水,再加水煮透才可食用。因龍葵鹼遇醋易分解,故在烹調時可適當加些食醋,以加速龍葵鹼的破壞,變為無毒。

土豆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女人吃土豆的好處

遠離負面情緒,改善精神狀態

生活中很多女性不僅要面對職場的壓力,在家還要面對與婆婆不合,永遠做不完的家務等多種壓力。因此更容易受到很多不良情緒的影響。比如說易發脾氣,沒信心,甚至抑鬱。而專家認為馬鈴薯中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A含量都是非常高的,而維生素C是一種具有安撫情緒,幫助女性擺脫各種精神困擾的元素之一,再者馬鈴薯容易有飽腹感,吃了之後就可以減少肉類食物的攝入了,就可有效的避免食物酸鹼度失衡的問題。對女性保持一個健康的情緒具有很大的幫助。

抗衰老,保持年輕態

土豆中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比如說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的含量都是相對較高的。B族維生素是天然的抗衰老的食物,所以女性常吃就可保持年輕態。再者馬鈴薯中的維生素C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對於提高身體免疫力,促進牙齦健康,保持充沛的精力,抗疲勞,保持年輕態都均有著很好的保健 功效呢?

吃出好身材

土豆還是很神奇的,瘦人吃了變胖,胖人吃了可減肥。土豆的營養豐富,但是脂肪含量相對較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的,所以想減肥又擔心餓肚子則可多吃土豆,把土豆當成主食吃,你會發現身上的肥胖越來越少哦。而土豆也是澱粉含量相對較多的食物,所以瘦人們日常可以把土豆當成菜在吃,還有一定的增肥功效呢?

土豆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保護心腦血管,促進身體健康

馬鈴薯中含有豐富的黏體蛋白具有預防心 血管疾病,減少中風的作用。另外土豆中豐富的膳食纖維具有控制血液中膽固醇的作用,豐富的鉀離子對促進內外酸鹼度的平衡,避免血壓突然升高等都均有著很好的保健功效。因此日常常吃土豆更有利於保護心腦血管健康,促進全身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