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主出上联刁难:“井中落石,凼声谷流去”,县令怒对下联讨钱粮

  在古代农耕社会下,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平时的娱乐极少,但是,充满智慧的老祖先们便因时制宜的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载体,像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对联等等,而相较于诗词歌赋的长篇巨论,琴棋书画的日久深工,对联因言简意深,可长可短,雅俗共赏的趣味性,一经诞生,便受到了老百姓们的追捧和喜爱,让人们也能在闲暇时,借景生对,对上几幅,可谓是其乐融融!

财主出上联刁难:“井中落石,凼声谷流去”,县令怒对下联讨钱粮

  清朝乾隆年间,福州府有一财主,姓胡,人称胡财主,其世代经商,到他这一代已然家大业大,在当地是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可谓是良田千顷,房屋百间,可胡财主虽财富巨多,但他却是个标准的守财奴,生性吝啬,小气,且时常仗势欺人,耍赖,颇让左邻右舍唾弃,耻与为邻!

  这年,胡财主给自己的儿子请了一位私塾先生,说好了教书三年,年满完成后,胡财主须支付私塾先生500两银子,30担谷子,但没想到的是,这三年期满后,胡财主耍赖的恶习又出来,故意刁难私塾先生,对先生说道:“先生是方圆百里的博学之人,我想请教先生一个字,井字中间加个石,是个什么字?”

财主出上联刁难:“井中落石,凼声谷流去”,县令怒对下联讨钱粮

  这“井字中间加个石”,根本就没有这个字,但胡财主却故意刁难,明摆着不想给钱粮,私塾先生听后,便直言不讳,回应道:“这个字我还不知道”,当先生话音刚落,只见那胡财主故意提高了声音,狡黠一笑,说道:“这是井口落石‘凼’一声的‘凼’字,还自诩为才高八斗呢,我看你就是沽名钓誉,肚中没墨水,银子和谷子都不给了”

财主出上联刁难:“井中落石,凼声谷流去”,县令怒对下联讨钱粮

  私塾先生当场是气得差点晕倒,这胡财主耍赖的技巧可谓是出神入化,回到家中后,先生是越想越气,心中十分的恼怒,随即拿起桌上的毛笔,大笔一挥,写出了一上联,将它贴在了自家的大门上

<strong>  上联:井中落石,“凼”声谷流去

  私塾先生这上联贴出后,却一直没有续写下联,左邻右舍的乡亲见此,都一脸的纳闷,被这奇怪的上联所不解,而不久后,新任的县令微服私访,看到了这个奇怪的上联后,也是一头雾水,便走进了内屋,对私塾先生一番的询问后,县令是听的愤怒不已,当场承诺两天后,来到县衙领取钱粮。

财主出上联刁难:“井中落石,凼声谷流去”,县令怒对下联讨钱粮

  第三天,县令命衙役传唤胡财主,胡财主一到,顿时毕恭毕敬的,点头哈腰,不敢肆意妄为了,县令见此嘴脸,一脸的厌恶,当即说道:“有个字要你认一认,肉上加竹,是个什么字?”,其实也根本没有这个字,因此这胡财主听完县令所问,当场也懵了,回应道:“不认识”

财主出上联刁难:“井中落石,凼声谷流去”,县令怒对下联讨钱粮

  当胡财主的话音刚落,只见县令大声喝道:“今天就叫你认识认识”,当即下令,命衙役用竹板打胡财主30大板,一下下都落在屁股上,胡财主哪里受过此刑罚,顿时是杀猪般的叫唤,等30大板都打完后,县令又说道:“现在认识了吧?这就是肉上加竹,“啪”一声的“啪”字”,说到这,县令连忙让衙役将私塾先生给请了进来,一见私塾先生,胡财主才恍然大悟,连连磕头求饶,表示立马奉上先生所得钱粮。

财主出上联刁难:“井中落石,凼声谷流去”,县令怒对下联讨钱粮

  就这样,在县令的帮助,胡财主乖乖的送上了500两银子和30担谷子,顿时消去了心头的郁结,一时间,人逢喜事精神爽,想到了公堂之上县令对胡财主的询问,先生开怀大笑,随即拿起了毛笔,大笔一挥,一个下联跃然纸上了,并将其贴在了大门的另外一边

<strong>  下联:肉上加竹,“啪”声米回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