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產業重民生聚合力 錦江扶貧路上馬蹄疾

2018年,錦江區對口支援爐霍縣開展產業幫扶、教育幫扶、醫療幫扶等工作舉措多次被各級主流媒體報道。近日,新華社的記者趕赴爐霍縣採訪飛地扶貧模式,錦江區對口幫扶爐霍縣脫貧攻堅的工作舉措再次引發中央媒體關注。

過去一年,錦江區為貧困村新建設100個“飛地”蔬菜大棚,實現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120餘人,既解決了爐霍縣很多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難題也實現了貧困戶增收。除了實施飛地幫扶,2018年錦江區對口支援爐霍縣實施的7大類24個幫扶項目也已全部完成,在產業幫扶、民生幫扶、社會力量幫扶、全域結對幫扶等方面皆取得了一定成效。

興產業重民生聚合力 錦江扶貧路上馬蹄疾

產業扶貧組合拳

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一月的爐霍已是白雪皚皚,冰冷刺骨,在位於斯木鎮吉絨村的高原現代生態農業園區內,蔬菜大棚裡卻溫暖如春,番茄、黃瓜掛滿枝頭,吉絨村的貧困戶有了脫貧致富的奔頭。2015年,在錦江區和爐霍縣的共同推動下,採用“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成功引進甘孜州盛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爐霍縣斯木鄉吉絨村建設蔬菜大棚,引入來自山東壽光的先進農業技術,開始規模化生產農產品,不僅結束了爐霍農牧業產品“一背篼背不完、一卡車裝不滿”的歷史,同時,將爐霍縣農產品打入了成都伊藤洋華堂等知名商超,併成功出口到了國外。

“飛地經濟”發展的節拍很快,2018年,錦江區投入500萬元實施“飛地”幫扶貧困村種植、養殖產業發展,為貧困村新建了100個“飛地”蔬菜大棚,實現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120餘人,目前,錦江區累計已援建大棚240個。一個大棚的收入中,有3萬元是固定給村民的分紅,務工的貧困群眾人均收入3萬餘元,流轉戶通過入股分紅、勞務收入和流轉收入獲得人均4萬元的收益。在盛煌農業務工的吉絨村村民曾興容曾經只能在家幹些家務事,如今卻成為了家中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我們流轉土地給盛煌農業,每畝土地流轉收入500元,年終每畝分紅100元。”曾興容家共流轉了18畝土地到盛煌農業,僅土地產生的年收入就達到了10800元。“再加上在盛煌上班的工資,每天100元,收入和以前相比翻了幾番。”

為進一步激發爐霍縣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去年錦江區投入240餘萬元為爐霍縣建成產品的物聯網監測和可視化溯源體系。通過傳感器技術、網絡傳輸技術、智能技術、互聯網技術與現代農業種植結合起來,做到產品有標識、過程有記錄、信息可查詢、質量可監控、過程可溯源、責任可追究,政府可監管。自智慧農業物聯網大數據平臺在爐霍縣高原現代農業生態園區投入使用以來,園區農業產品由原來的平均畝產9000斤增加到了現在的畝產10000斤,每天的銷售量也從之前的每天4000斤提高到了現在的每天6000斤以上,讓當地老百姓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分紅增長。

另外,2018年,錦江區還投入900萬元實施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園區升級打造,已完成822畝百合花基地功能提升,種植艾草500畝、油菜200畝;投入270萬元啟動實施貧困村奶牛養殖和梅花鹿養殖;投入100萬元實施雪域俄色等系列產品生產及基地建設,已完成500畝俄色茶種植;投入100萬元幫助爐霍建成了16個貧困村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和3個鄉級站;投入400萬元實施爐霍縣第四片區旅遊聯網道路標識、標牌、廁所、沿途景觀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

聚焦民生項目

實施精準幫扶

興產業重民生聚合力 錦江扶貧路上馬蹄疾

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標,立足精準幫扶,錦江區把民生髮展細化到一個個項目中去,2018年實施對口住房改造項目2個、教育幫扶項目3個、醫療幫扶項目3個、就業幫扶項目3個、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個。

來自爐霍縣旦都鄉的澤絨塔西在錦江區援建的爐霍縣職業教育(唐卡技藝)中心學成後成為了一名唐卡畫師,他說:“我開始畫唐卡以前,家裡年收入也就只有2萬元左右。現在工作穩定,每個月的工資在5000元左右,我一個人一年就能有6萬元左右的收入。”在援建中,錦江區針對爐霍縣職業教育相對滯後的情況,結合當地唐卡文化優勢資源,投入1000餘萬元援建了爐霍縣職業教育(唐卡技藝)中心,填補了爐霍縣職業教育的空白,使郎卡傑畫派唐卡藝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延續和弘揚。2017年,為進一步充分發揮民族傳統手工藝在精準扶貧中的積極作用,錦江區攜手爐霍縣通過“校企合作”免費招收貧困學生傳授唐卡繪畫技藝,學員畢業後,可簽約為專職畫師,可進入文化公司進行文創設計,也可自主創業。2018年,錦江區舉行了“天空的裝飾者——傳承非遺郎卡傑唐卡展,展現爐霍郎卡傑唐卡非凡藝術價值和百年曆史傳承,並持續依託唐卡職業教育基地推進唐卡技藝培訓,讓藏區貧困學生通過培訓,實現“學會一技、就業一人、致富一家”,目前中心共有120名學生正在進行學習。

同樣,2013年錦江區投入650萬元援建資金,按照國家二級醫院標準對爐霍縣婦幼計生服務中心新舊樓實施改造,錦江區婦幼保健院已累計為爐霍縣婦幼計生服務中心無償提供資金、設備及物資摺合資金1000萬元,完成手術室改造與信息化平臺建設;錦江區先後派出3批100餘人次技術人才隊伍和3名專家駐點跟蹤援助爐霍縣婦幼計生服務中心的管理服務和專業技術培訓。2018年,錦江區投入資金120萬元,指導爐霍縣婦幼計生服務中心完善配套設施標準化升級建設,目前,錦江區婦幼保健院已幫助爐霍縣婦幼計生服務中心通過專家驗收成為四川藏區第一個縣級二甲婦幼保健專科醫院。同時,成都骨科醫院派出9名專家、醫技人員赴爐霍縣實地開展骨科幫扶建設。

區援藏辦相關負責人表示,2018年,錦江區投入資金200萬元用於60戶貧困戶住房改造、70戶藏家新居住房功能提升。開展620人次中小學示範教學培訓,邀請爐霍縣中、小學校共7批次赴錦江區開展學習交流。投入資金60萬元,幫助12名“9+3”學生完成就業;結合“眾籌+飛地+電商”對口幫扶貧困村產業精準扶貧項目需求,開展2場157人次的就業能力培訓和180人(次)的電子商務培訓,230人次的農牧民實用技術培訓;挑選19家企業參加爐霍縣首屆就業扶貧現場招聘會,提供505個就業崗位,提高了爐霍縣當地貧困人口收入。投入資金100萬元,完成昌龍溝自來水廠進出水口、水質處理區提升改造。對口支援的項目覆蓋基本醫衛服務、教育水平提升、鄉村路橋暢通等民生髮展各個領域。

開展全域結對

眾籌幫扶注入新“動能”

興產業重民生聚合力 錦江扶貧路上馬蹄疾

全體街道結對、主要部門結對、重點行業結對、龍頭企業結對、品牌社團結對、愛心家庭結對……2018年,在“格桑花開·錦繡爐霍”攜手同行行動中,各街道、部門、群團組織持續加大結對幫扶力度,街道與鄉鎮,部門與部門之間開展互訪20餘次,捐贈各類資金物資達433.25萬元;為爐霍縣司法局建立可視化、可觸控、可交互的信息化公共法律服務平臺,為爐霍縣5個鄉鎮建立了可提供遠程可視化服務的法律服務工作站。

按照“輸血變造血、脫貧不返貧、增收可持續”的工作目標,錦江區積極構建政府、社會、市場“三位一體”的全域結對幫扶工作體系,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脫貧攻堅格局。2018年,錦江區創新啟動了“眾籌+飛地+電商”產業精準扶貧項目,邀請了36名區內各行各業精英人士擔任貧困村榮譽村長,298家愛心企業和人士擔任榮譽村民,依託飛地模式與電商發展貧困村集體經濟。天府大弘農業開發公司董事長晏旭被聘任為新都鎮查爾瓦村的榮譽村長後與爐霍縣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建現代高原特色農業產業。雅德鄉交納村榮譽村長曾政光在朋友圈內發起了籌智、籌資的倡議,籌得資金30萬元。36名榮譽村長獻智獻力,共為貧困村募集集體產業發展資金近六百萬元。2018年9月,錦江區以“眾籌+飛地+電商”幫扶模式援建的高原現代生態農業園區被全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推進會暨構建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供銷體系現場會選定為實地觀摩學習點。

同時,錦江區積極搭建幫扶平臺,鏈接市場資源。2018年,錦江區引導區內多家龍頭企業積極參與爐霍縣發展,促成爐霍縣政府與四川天府大弘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簽訂《現代高原特色農業產業戰略合作協議》、與四川壤巴拉慧科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簽訂《油菜籽收購合同》,為爐霍縣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陳玉婷/文 圖: 謝平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