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回」喬丹從來不允許自己和隊友犯任何錯,原因在這裡

<strong>獨家原創長篇連載《君臨天下——邁克爾·喬丹封神之路》【下部】

<strong>第十三回(總第一百二十回)

「第13回」喬丹從來不允許自己和隊友犯任何錯,原因在這裡

悲劇的結局

扳倒北卡成為NCAA各支球隊的奢望。但聖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幫了各隊一個大忙,他們在和北卡的比賽中將噴氣機肯尼·史密斯直接放倒在病床上,為各隊提供了一線生機。

肯尼·史密斯已經融合進了這支北卡隊,他受傷後,北卡的勝利不再變得那麼輕而易舉,聖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成功拽住了北卡的後衣襟,延緩了他們所向披靡的勢頭。

肯尼·史密斯復出後,在大西洋沿岸聯盟錦標賽半決賽中,北卡以2分之差敗給了沙舍夫斯基率領的杜克大學隊,讓北卡不得不去參加32強賽,以獲得進軍NCAA終極四強的機會。

這次意外的失手,讓北卡的信心大受打擊,球員們的意志也很消沉。但即便如此,這些都不足以改變北卡在當年NCAA中的統治力,因為他們確實比其它球隊要高出一截,只要他們自己不犯錯,他們就將穩操勝券。

「第13回」喬丹從來不允許自己和隊友犯任何錯,原因在這裡

輕鬆跨過32強,他們十六強的對手是印第安納大學隊。雖然看上去是NCAA1981年冠軍和1982年冠軍之間的兩虎相爭,實力應該在伯仲之間。其實印第安納大學在送走伊塞亞·托馬斯後,實力大損。但北卡在送走頭號球星詹姆斯·沃西后,血液補充迅速,實力不減反增。

印第安納大學隊主教練博比·奈特知道今年北卡的實力比他們要高出一截,但和迪恩·史密斯同為NCAA老油條,垂死掙扎、困獸猶鬥這些最能反映他們職業生涯鬥志的詞彙,基本都排在他們人生字典的第一頁。

抱著僥倖心理,他找到解說員比利·帕克尋求安慰。或者說,他要找到一個人,附和他的論斷和戰術安排,哪怕是拍拍馬屁、給點信心都是好的,好安慰他那顆快要拔涼拔涼的心。

博比·奈特問帕克怎麼才能夠擊敗北卡大學。帕克是個實誠人,不會安慰人,他直接給出了心中的結論:“不,博比,無論你們怎麼做,你們都不可能擊敗北卡大學隊的”。

「第13回」喬丹從來不允許自己和隊友犯任何錯,原因在這裡

博比·奈特欲哭無淚,他只好沮喪地承認:“是的,我也同意你的看法。但我們總得做點什麼吧,也許最終的結果無法改變,但我們必須要戰鬥到底。”

然後他說出了他的想法,其實就是一個賭徒的最後一絲賭注,這可能會讓他們贏得一線生機。他的辦法就是放邁克爾·喬丹和他的隊友們在18英尺(約5.5米)外跳投,賭他們投不進,如果他們能夠投進,那就真的沒有任何希望了。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當時北卡的中遠投,很準很準,喬丹在這個距離上的中遠投命中率,保持在五成以上。

但博比·奈特沒有他法。說幹就幹,他派出了一個整個賽季都不怎麼首發、但動作敏捷的大個子球員丹·達基奇,讓他什麼事都不幹,就專門看著喬丹,只要別讓他突進18碼內投籃就算完成任務了。

「第13回」喬丹從來不允許自己和隊友犯任何錯,原因在這裡

為了防止隔牆有耳,博比·奈特在比賽前才將這個消息告訴了達基奇。

這就等於在戰鬥打到最緊要關頭,博比·奈特給達基奇塞了一個炸藥包,告訴他前面那個噴著火舌的碉堡就看他的了。

達基奇聽到這個噩耗,當即就跑進廁所裡嘔吐起來。

作為一代狂人博比·奈特的弟子,他們的抗壓能力都是奈特認可的佼佼者,在噁心完了之後,達基奇上場就開始和邁克爾·喬丹死磕,並很快造了喬丹兩個犯規。

這是一個意外的大好消息,作為聯盟老熟人,大家都知道,只要喬丹在上半場犯了兩次規後,迪恩·史密斯就會把喬丹換下場休息,打最後的緊要關頭了。

「第13回」喬丹從來不允許自己和隊友犯任何錯,原因在這裡

果然,這邊喬丹兩次犯規後,迪恩·史密斯就將他換下了場,奈特的戰術奏效了。他趁機將一幫膀大腰圓的球員們派上場,死守禁區,將寶全部押在一個籃子裡,做一錘子買賣,就賭北卡的18碼跳投不進。

印第安納大學領先4分結束上半場,形勢已然對北卡不妙。

下半場,喬丹上場開始帶領北卡猛攻,但上半場下場時間過早,導致喬丹手感冰涼,在18碼的跳投上,他被奈特不幸賭中了,他14投6中,遠遠低於整個賽季的平均水平。雖然他們一度將分差從12分縮小到2分,但最終,博比·奈特在一片唱衰聲中上演了奇蹟,以4分擄走了比賽,晉級八強。

被稱為NCAA歷史上最強的球隊之一的這支北卡焦油踵隊在當年的命運就此終結。

在一片高歌的讚頌聲中,邁克爾·喬丹收穫的卻是冰冷徹骨的一個賽季。

失意、沮喪、悲傷、痛苦,那些原來隱藏在虛假的讚揚聲中的殘酷事實從天而降且無可挽回,讓邁克爾·喬丹神傷無比。

「第13回」喬丹從來不允許自己和隊友犯任何錯,原因在這裡

這是籃球戰術中,體系的穩定和個人的天分孰優孰劣在比賽當中產生的不同結果。體系為北卡帶來了NCAA總冠軍,但體系一樣會束縛他們的天才球員在NCAA中的發揮,讓他們折戟於本應屬於他們的勝利。

在天才球員們能夠左右比賽結局的時候,是繼續堅持頑固不化的體系還是任由天才球員們天馬行空地發揮決定比賽結果,也是教練們一直面臨的兩難選擇。聰明的K教練沙舍夫斯基從師傅博比·奈特的這次勝利上發現了迪恩·史密斯在這套體系上的致命漏洞,從而成為北卡剋星。迪恩·史密斯也發現,一成不變的體系,離不開人為的影響。等到他發現這個問題時,那個最能為他左右局勢的邁克爾·喬丹已經開始統治他所在NBA了。這些問題的出現和思索,最終成就了另兩名實踐者菲爾·傑克遜和泰克斯·溫特的一世英名。

北卡的遭遇,給邁克爾·喬丹在職業生涯中提供的選擇就是,當他認為他可以接管或者需要接管比賽進程的時候,他就會接管比賽,而不會管什麼關於體系的勞什子勸告。

絕大多數時候,最終的比賽走向確實是由他一個人或他和斯科特皮蓬聯手決定的,但也有少數時刻,團隊的力量最終戰勝了他個人的蠻橫和無理,讓他處於不利境地。但在面對媒體、教練、隊友、球迷們指責的時候,他的選擇是一力承受,而不會將責任和黑鍋扔給任何其他人。

因為在這條路上,一直是他自己的選擇。

喬丹這場比賽的低迷表現,讓達基奇成為能夠防住邁克爾·喬丹的神奇人物,但邁克爾·喬丹從來沒有認賬過:“我只不過投丟了幾個球而已。”

「第13回」喬丹從來不允許自己和隊友犯任何錯,原因在這裡

但媒體們的眼睛是雪亮的:“在這個世界上,能夠防住邁克爾·喬丹,並能夠讓邁克爾·喬丹心服口服的,只有迪恩·史密斯和他的北卡體系。因為只有他和他的體系能夠將邁克爾·喬丹在NCAA三年的平均得分控制在17.7分。”

他們這次說了真話,即使喬丹年滿40歲,他在NBA的賽季平均分也沒有低過這個數字。

比利·帕克堅持認為北卡的體系限制了喬丹的發揮,從而讓他們丟掉了一些比賽,其中就包括這場和印第安納大學最重要的一場。他還推測,如果這些比賽可以重來,迪恩·史密斯依然會堅持他的體系原則,不會作出任何讓步,否則他就不是迪恩·史密斯了。

也有人指出,體系確實限制了北卡在這場比賽中的發揮,但能夠扳倒北卡,印第安納大學靠的不僅是北卡自身的缺陷,他們還有超級好的運氣並有上帝的佑護,他們這場比賽的全場命中率竟然高達65%。這些左右比賽局勢的重要因素,只要有一個出現偏差,結果都會完全不一樣。

但現實中沒有如果。

喬丹沒有考慮這些問題,他一直在為他的好勝心找臺階,他認為當年只有冠軍級別的球隊才能夠戰勝他和那年的北卡。但讓他無地自容的是,兩天後,印第安納大學就敗給了沒有拉爾夫·桑普森的弗吉尼亞大學。

這回,沒有什麼可以作為他失敗的堂堂正正的藉口了。潮水退去,裸泳的就是他自己,唯一可以痛恨和羞恥的,只有做得不夠完美的自己和那不堪回首的失敗。

也許只有一個消息可以讓他聊以自慰,當年,他包攬了個人能夠在NCAA包攬的所有榮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