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週年——裁縫鋪


改革開放40週年——裁縫鋪

記得小時候

幾乎每一家裡都會有一臺縫紉機

奶奶或者媽媽會給我們縫補衣服

還有就是在裁縫鋪量身做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早已就不再自己做衣服了

但是家裡那臺縫紉機卻還留著

任它在角落裡蒙塵

改革開放40週年——裁縫鋪

在民主街內的一條不起眼的小巷裡

有這樣一家店鋪——阿矛時裝店

門牌經歷著長時間的風吹雨打

而留下了歲月的痕跡

而店鋪裡的裁縫

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

縫紉機的轉動就像把歲月時間

都經行在了一處處細緻的針腳

和一寸寸各式布料的裁剪之間......

改革開放40週年——裁縫鋪

這間店鋪,已經在小城中度過了二十多個春秋

店鋪的第一把手也從伯伯的手裡移交到了他兒媳婦的手中

這對老夫妻平日裡也會在店裡幫忙

共同打理這間充滿著歷史與溫馨的小店

他們的兒子也在東江路打理著自己的時裝店

改革開放40週年——裁縫鋪

工業化的發達

人們只需要點點鼠標就可以把量產化的衣服

輕鬆送到家門口

大多數年輕人已然無法體會

一年一件新衣的翹首以盼

改革開放40週年——裁縫鋪

但,還是有那麼些人

會想念手指拂過那些布料的質感

和歷久彌新的手作味道

正如那些在依舊堅持的老匠人

或許將被慢慢淡忘

但曾經的一針一線

都將是無法復刻的經典回憶

改革開放40週年——裁縫鋪

阿矛時裝店見證了

蒙山這座小城20多年來的風風雨雨

它從一家小裁縫店

發展成為一家屬於自己的服裝店

改革開放40週年——裁縫鋪

人們的選擇也越來越多

不再拘束於裁縫定製的手工服裝

取而代之的是時代高速發展下玲琅滿目的時裝

人們也從追求衣服遮體提高至時尚與美麗並存的品味

還有很多的實體店和網購

都在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

人們更是可以足不出戶的得到滿足

改革開放40週年——裁縫鋪

這是一座平凡的小城

裡面居住著一群平凡的人民

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年復一年,始一而終

沒有風花雪月的浪漫

也沒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豪邁

有著一份杯酒獨酌的淡然

身處嘈雜喧囂的鬧市

燈紅酒綠塞滿了雙眼

這小城的過客匆匆

都為著衣食為著溫飽在小城繽紛的畫卷上打下自己淺淺的印痕

改革開放40週年——裁縫鋪

湄江河水捎去小城成長的故事

記錄著小城的變遷

小城的老街深藏著歷史

小城的新區講述著成長

一針一線

穿梭連接著過往與未來

且未來可期

改革開放40週年——裁縫鋪

改革開放40週年——裁縫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