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出現抽飛,被指“盈利不高”的小米還能堅持低價高配嗎?

6月27日,據香港媒體報道,時富金融及輝立被投資者抽飛(取消認購)約17億港元。14家券商累計借出孖展逾97億港元,相當於超購3.06倍,消息一經放出,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至於小米集團出現抽飛的直接原因,我們無法去了解,但是從小米之前在美國尋求資本支持時,並沒有受到美國資本市場的青睞,可見其中對後來的取消認購還是有一定的影響。

小米集團出現抽飛,被指“盈利不高”的小米還能堅持低價高配嗎?

那麼小米在美國究竟經歷了什麼尷尬的事情呢?小米的美國之行中,在向融資者“路演”的時候,其自身的經營模式不被他們看好。雖然小米公司憑藉獨創的“硬件+新零售+互聯網服務”經營模式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對於國外融資者來說,他們很難定位“小米是互聯網公司還是硬件公司”,而且沒有類似小米模式的企業給予其做參考,市場要麼不會給予小米高估值,要麼只能在一旁觀望。

小米集團出現抽飛,被指“盈利不高”的小米還能堅持低價高配嗎?

除了小米的運轉模式不被美國認可外,小米自身的盈利能力也被他們所低看。在他們看來,作為科技公司定位的小米,其自身的盈利能力遠遠沒有其他科技公司那麼來的快,在這裡就不得不說他們對小米公司文化的不瞭解了。“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作為是小米公司的願景,相應的也就得做出每個人能夠消費得起的產品,事實上小米公司也一直在這麼做,其根本表現就是他們的產品歷來以高配低價的形式出現在消費者的面前。

小米集團出現抽飛,被指“盈利不高”的小米還能堅持低價高配嗎?

小米公司在被懷疑公司盈利水平低下後,同時經歷了抽飛困境,這些問題是否會改變其產品的低價高配經營模式?我們發現在小米的許多產品中,確實比很多同類產品要便宜很多。就拿常見的手機來說,小米手機通常在同類型的手機中要低出一定的價位,一直被消費者定義為性價比手機的首選,而再看小米的液晶電視,小米平板等等產品,都在市場上有著不錯的價格口碑。

小米集團出現抽飛,被指“盈利不高”的小米還能堅持低價高配嗎?

說到小米公司的盈利額,我們不禁想到此前的小米6X發佈會。雷軍在發佈上宣佈了一項重大決定——小米未來硬件的綜合淨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 5%,如果有超出的部分,將透過產品服務形式全部返還給用戶。而就在這一承諾做出兩個月之後,雷軍再一次表示,小米的定價是極其厚道的,小米會始終保持非常低的毛利和硬件的淨利潤,小米堅持硬件綜合淨利潤率不超過5%。

小米集團出現抽飛,被指“盈利不高”的小米還能堅持低價高配嗎?

對於雷軍的一次次的承諾,米粉們紛紛為之熱淚盈眶,但另一部分理智的人看來,這卻只是小米公司玩的一個文字遊戲。在一些人分析看來,對於5%的淨利潤率,國內沒有幾家能達到這麼高的水平,就拿華為2017年財報來說,2017年華為營收6036億元,淨利潤475億元,淨利潤率7.87%。而在國內很少能有做到華為那麼成功。一位手機廠商CEO在就此話題接受網易科技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小米總體硬件能夠實現5%的利潤率,“在這個行業裡是相當難的,因為一般手機廠商達不到5%的利潤率。”

如此看來,小米公司被指“盈利不高”並非是空穴來風,雖然小米的產品在性價比上有一定的體現,但是要想做出精品,則必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唯有把產品做精做好,才能從根本上獲得消費者認可,從而實現利潤的良性增長,是繼續堅持傳統經營路線,還是借公司上市的機會實現公司運營的新突破,這關鍵還得靠小米公司自己如何做出抉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