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圈六大“地震”級熱門事件盤點!

2018年的車市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遇到了數年難逢的寒潮;我們見證了很多車企的崛起;我們趕上了很多重大政策的實施;我們也目睹了很多車企的憂愁百態......

若一切,都已雲煙成雨,而今應該引語:雄關漫步真如鐵,而今漫步從頭越。數往昔,2018很多重點事件值得我們銘記,今天我們就來回望一下過去一年車市的重要節點和事件。

<strong>2月份 吉利成為戴姆勒最大股東

汽車圈六大“地震”級熱門事件盤點!

近日,吉利公佈了2018年全年銷量數據,其中12月新車銷量為93333輛;全年累計銷量達1500838輛,全年目標完成率達到95%。

年初的2月,吉利就放出了一個"驚雷":它們以90億美元通過旗下海外企業主體收購了戴姆勒9.69%具有表決權的股份,成為了戴姆勒集團最大的股東。12月4日,吉利收到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的調查結束的通知,這意味著吉利正式成為戴姆勒第一大股東。此前,吉利已經與戴姆勒在共享出行領域成立50:50合資公司,未來雙方的合作是否會更進一步我們拭目以待。

<strong>4月份 雙積分正式啟動

汽車圈六大“地震”級熱門事件盤點!

大家經常聽到的"雙積分政策"包括:油耗積分和新能源積分兩部分。這是國內車企們面臨的最嚴峻的"考核項",達不到考核要求的企業部分車型將無法上公告從而無法銷售。該政策要求:年度生產量或進口量達到3萬輛以上的車企,2019年的新能源積分佔比為10%,2020年佔比為12%。

很多車企為了應對"雙積分"政策的影響,紛紛通過投身新能源市場或者"聯姻"的手段來滿足考核要求。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寶馬&長城等。

<strong>5月份 "特斯拉中國獨資建廠"

汽車圈六大“地震”級熱門事件盤點!

4月份,發改委宣佈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5月10日,特斯拉就獲得了上海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核發的營業執照。2019年1月7日,馬斯克經過1年的努力終於把特斯拉首個海外工廠開在了中國上海的自貿區,與此同時,這也讓大家對Model 3的國產化倍感期待。

2018年國內市場因為關稅的波動,特斯拉系列車型銷量大幅下跌,在售車型的價格也經歷幾次調整,新工廠和Model 3國產化進程的加快將推動特斯拉在華銷量的回暖。

<strong>7月份 "長城牽手寶馬"

汽車圈六大“地震”級熱門事件盤點!

7月10日,長城與寶馬在兩國領導的見證下,正式簽署了合資經營合同。具體細節為:合資公司命名為光束汽車有限公司,雙方各持股50%,投資總額51億元;新合資企業將著力於新能源和未來技術的發展,並生產MINI電動車,推進MINI品牌的電動化。

這次合作將促進長城汽車的新能源發展,同時緩解新能源雙積分的壓力,與此同時藉助長城汽車的力量,寶馬也將加快新能源汽車全球戰略佈局,這對雙方來說是雙贏的。

<strong>9月份 上汽通用大規模召回

汽車圈六大“地震”級熱門事件盤點!

在9月份,上汽通用經歷了被稱為"史上最大規模"的召回,涉及車輛達330萬輛,別克、雪佛蘭以及凱迪拉克品牌的多款熱門車型均被召回。召回的原因是:"分體式控制臂襯套"在外力作用下容易發生零件脫離造成安全隱患。

對於這項召回事件,通用及時公佈、勇於承擔的態度還是肯定的。不過,這或多或少對其銷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strong>12月份 進口車關稅下調

汽車圈六大“地震”級熱門事件盤點!

之前我國的進口車關稅一直穩定為25%,直到今年7月1日,國家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從25%下調為15%。受貿易戰的影響,對美關稅7月6日起從15%上漲至40%。後來,在12月14日,財政部宣佈停加關稅,恢復到之前15%。此次暫停加徵關稅的政策執行3個月,時間為:2019年1月1日-3月31日。

對此,寶馬、奔馳以及特斯拉等在美國出產汽車進口國內的車企,迅速做出響應進行了降價調整。這對選購進口車的土豪們不失為一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