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城事:人民公交七十年

時間進入2019年,一些與共和國同齡的單位也迎來了成立七十年生日。這其中有一些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機構和部門,比如醫院、學校、廠礦企事業單位,今天鬍子要和大家一起回顧的是與吉林城及廣大市民一路風雨同行的吉林市城市公共交通集團。

一、歷史


吉林城事:人民公交七十年

偽滿時期江沿街和大馬路上奔馳的公共汽車以及公交線路圖

吉林市最初的公共交通和國內其他城市一樣,是以馬車和人力車開始的。特別是在生產力水平低下,城鄉道路建設粗放的時節,私人經營馬車的實用性使其長期成為市區內、市區與城郊之間的公共交通主力。有一首歌謠戲謔地說出當時的城市公交特點:一條街,幾座樓,老馬拉車不用油,一揮鞭子就到頭……

汽車作為公共交通工具的歷史較晚,直到1921年8月,日商<strong>大久保洋行汽車部才以三臺出租汽車登上了吉林市公交舞臺。不過根據《省政匯覽》記載:“由於吉林市內的街路不太規則,而且道路狹窄,因此有關部門為了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沒有允許市內路線的汽車運輸。”這種顧慮一直延續到九一八事變之後。

吉林淪陷後,在日偽當局大規模進行有利於殖民侵略的城市建設的同時,1934年,偽大同汽車公司才開闢了吉林市內第一條<strong>汽車公交線路。只是當時由於“統制經濟畸形發展,以及侵華戰爭規模的逐步擴大,”無論車況、線路,還是運營,吉林城內的公交事業都看不到任何良性發展的跡象。

吉林城事:人民公交七十年

1960.8.18市委第一書記、市長劉慈凱為電車通車剪綵

1948年吉林市解放後,人民政府積極扶持城市公共交通事業,鼓勵私人興辦“交通公司”。1949年7月13日為扭轉車多客少、運力過剩、私營車主賠錢面臨倒閉的局面,市政府接管了私營“交通公司”,投資19.7億東北幣,收買16臺私人老式汽車,市政府又撥出2臺,於1949年7月20日組建了“吉林市交通公司”,自此拉開了七十年人民公交的序幕!

七十年間,人民公交經歷了曲折而艱鉅的發展歷程,公司先後更名吉林市交通公司、吉林市公共汽車公司、吉林市公共交通公司、吉林市人民交通公司、吉林市交通公司、吉林市公共交通公司,2003年8月25日,以吉林市公交總公司為主體,整合公交資源,在吉林市解放北路成立了吉林市城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另有興平公交及個體郊線客運,本文從略)。公司規模也從18臺老舊雜牌汽車、86名職工發展為“員工四千餘人,運營車輛千餘臺,運營線路90條,年總運營里程4897.5萬公里,年客運總量2.4億人次。”的以城市客運服務為主體的大型社會公益性企業(數據取自公交集團官網)。

二、車輛


吉林城事:人民公交七十年

木炭汽車。本圖取自貓撲汽車“馬路殺手”的文章

吉林市公交最早的18臺車,車型為日產、福特、萬國等,雖然叫做汽車,但因汽油奇缺,只能採用燃燒木炭製取煤氣作為燃料。這種木炭汽車帶有煤氣發生器,勉強可以維持汽車開動,不過開行20公里左右之後就得停車清理炭灰換上新的木炭。當時的售票員一手拿票,一手拿爐鉤子,不僅要照顧乘客,還要不時下車添炭除灰,特別是冬天的時候,運營條件極其艱苦。

吉林城事:人民公交七十年

吉林市收藏愛好者崔子衡收藏的公交紀念照片

直到1953年,吉林市公交公司擁有了第一臺汽油車,車牌是小萬國。原有木炭車隨後也進行變更汽油燃料的技術改造,當年5月份全部改造完畢。1960年為解決江北新工業區客流激增的問題,經多方努力,在吉林市建成了第一條無軌電車線。女司機<strong>歷桂雲駕駛第一輛無軌電車駛出通車典禮儀式現場,清潔能源的電車成為此後多年吉林市街頭一道亮麗風景。此外,從1972到1973年,在對原有公交車一系列改造後,公司還著手完成了24臺江城牌鉸鏈式大客車的改造任務,鉸鏈公交也開始馳騁在吉林街頭。

吉林城事:人民公交七十年

幾款經典公交車

吉林城事:人民公交七十年

城市記憶中無軌電車最後的樣子

吉林城事:人民公交七十年

取自網絡的新式公交車拼圖

上世紀80年代,吉林市公交公司先後購入了四平產客車和上海產電車,這些車型為一代人的記憶留下了時代感鮮明的城市烙印;1993年吉林市首次從英國引進6臺雙層巴士(倫敦的丹拿DMS),這種客車一下子成為街頭的新亮點……隨著時間不斷推移,和客運情況的發展,不斷有更新型的公交客車融進吉林市街道上日益澎湃的車河,成就著吉林市市民腦海裡新的街道印記。

三、票證、站牌


吉林城事:人民公交七十年

吉林市公交車票票樣

1949年7月22日,公交公司決定票價採用按段計價,每段為東北幣1000元。1955年3月舊幣換新後市內路線按每公里2.5分定價,2公里為一段,收費5分。1955年取消車下售票,全部實行車上售票,票價從5分錢開始,每段遞增5分錢,直到2角5分。後來又根據經濟情況的變化對票價進行過多次調整,最終取消了分段定價,市內線路票價統一為一元。1995年8月15日,首條無人售票車45線開通,從此吉林市的公交車陸續取消了售票員這一工種,改為司機一人處理乘務。

吉林城事:人民公交七十年

吉林市公交月票票樣

吉林市公交於1959年開始實行乘車月票,票價比普通票有很大優惠。月票分為職工月票和學生月票。隨著時代發展,月票逐步被IC卡等新支付方式取代。2004年,為更好地服務老年群體,吉林市公交公司為符合條件的老年人辦理了免費乘車IC卡,後來又增加了學生IC卡。2018年為了更人性化地提供公交服務,創造輕鬆愉快的乘車環境,老年卡和學生卡的提示音被改為<strong>問好。今天,乘坐吉林市公交車除了上述支付方式外,還有公交卡、吉林通、二維碼掃碼等多種支付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了乘客乘車。

吉林城事:人民公交七十年

李忠先生拍攝的老站牌


吉林城事:人民公交七十年

李忠先生於2000年拍攝的火車站公交候車風雨亭

此外,候車風雨亭、站牌等附屬設施也在七十年裡不斷髮生著變化,目前吉林市主要街路上的候車區大氣時尚,木地板反映著吉林市盛產木材的城市特性,而符合國際標準的新式站牌投入使用,也為城市的對外交流創造著良好的基礎條件。

四、大事件


吉林城事:人民公交七十年

八十年代吉林市交通公司機關大樓(《吉林市公共交通公司志》)

1949年7月20日吉林市交通公司在今天的重慶街成立,1952年公司搬遷至中康路。2003年集團成立後,公司辦公地點遷至解放北路。在七十年的風雨歷程中,吉林公交有許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因壯麗而值得書寫,也有很多不堪回首的往事可堪借鑑而叫人難於忘記。特別是吉林公交與廣大吉林市民之間的一些重要交集,或帶有時代特性,或值得後世警醒,或引發無限唏噓,總之已在一些市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選擇一些鬍子認為的大事件,呈現給大家:

1958年在全社會大躍進的時代背景下,為解決運力不足而匆忙上馬木製拖車,以1臺單機拖掛5臺拖車,總長達40多米。1959年1月通往江北的4路車在吉長道口下坡時發生翻車事故,造成較大傷亡,客車“列車化”結束。(《吉林市公共交通公司志》)

1969年1月10日上午10時許吉林市交通公司4路105號無軌電車,由國營江北飯店開往吉林火車站高速行駛至松江大橋時,由於躲避前方騎自行車人,衝破大橋欄杆掉入江中,當時死亡38人,重傷17人,輕傷69人。傷員入院後,有2名搶救無效死亡。(《昌邑區志》)

1980年10月23日,市區普降大雪,造成市內交通極度混亂,市郊線路陸續停運,一週後市內公共交通才陸續恢復運營。(《吉林市公共交通公司志》)

吉林城事:人民公交七十年

陳鴿烈士永垂不朽!

1984年2月28日昌邑公安分局民警陳鴿在松江大橋南端執行堵截逃犯任務,在無軌電車上與逃犯相遇,當<strong>陳鴿上前抓捕時,胡、張二犯先後拉響了手榴彈,陳鴿為保衛車內群眾的安全,緊緊抱住逃犯,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昌邑區志》)

1986年4月16日吉林市客運公司和長春市客運公司,為爭奪吉長線客流,採取無理手段,阻止公司旅遊客運公司發車,在站前廣場挑起事端,造成市內7條路線停運2小時10分。旅遊客運公司全部停運45天,成為轟動一時的“4.16事件”。(《吉林市公共交通公司志》)

吉林城事:人民公交七十年

圖片取自“中華巴士紀念館”網站


1998年8月31日其新巴士公司開業通車。(《昌邑區志》)

吉林城事:人民公交七十年

七十年間吉林公交一貫秉承為人民服務的初衷,為這座城市的前進默默奉獻,值得回憶的人和事太多太多。人生七十尚是古來稀,一個企業的七十華誕又怎能不讓人無限感慨?因為吉林市公交與廣大市民的生活太過同步,因而回憶的那份情切切中有時很難分清哪些屬於吉林公交,哪些屬於我們自己……

<strong>特別鳴謝:

吉林市城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五公司經理 <strong>楊俊

先生給予巨大的支持和鼓勵!

<strong>部分圖文取自刁可從先生主編的《吉林市公共交通公司志》,以及《吉林市客運志》、《昌邑區志》及網絡,在此向原作者誠摯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