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車身廣告被Go-Jek看上,這門生意在東南亞前景如何?

摘要:逐漸自我完善的Go-Jek正在開發更多商業模(Tao)式(Lu)

印尼車身廣告被Go-Jek看上,這門生意在東南亞前景如何?

導語:從將車輛從功能單一的代步工具到廣告承載體再到為客戶提供更多服務功能的綜合體,腦洞非常大。

賣車身廣告也有春天?

印尼出行小巨頭Go-Jek又出手了,在印尼人的生活中無所不在仍不能讓它滿足,為了要讓更多人知道它的存在,這次它看上了一家做車身廣告的印尼初創公司Promogo,前期的投資方還是小羅盤認識的一位前輩。Promogo車身廣告公司2016年才剛剛成立,但是短短一年時間就已經與數千名司機達成合作,除了提供車身和車內廣告展示,還推出了應用程序監測這些廣告車輛的行駛軌跡,以便讓廣告客戶更好地瞭解廣告的有效發佈區域。讓廣告主知道自己的效果是互聯網廣告區別於傳統廣告的最大特點之一。

印尼車身廣告被Go-Jek看上,這門生意在東南亞前景如何?

而Go-Jek今年年初以來就已開始嘗試和Promogo合作,在超過5000名Go-Jek司機的車輛上安裝Promogo設備,以幫助司機們提高他們在駕駛之外的收入。

相信這項合作的效果讓Go-Jek很滿意,最初促使Go-Jek完成了此次對Promogo的收購,好東西當然不能放過。

移動媒體的流量優勢

雖然車身廣告流動性的特點使得廣告的目標到達性增強,但是在印尼,你已經隨時隨地淹沒在Go-Jek綠色頭盔的海洋中,自己車隊的廣告效力已經不容小覷,那麼收購這家車身廣告公司到底還有怎樣的價值呢?

印尼車身廣告被Go-Jek看上,這門生意在東南亞前景如何?

聚眾等待接單的Go-Jek司機

首先,當然是考慮的廣告的成本效應。

靠“摩的”起家的Go-Jek,已經做了頭盔、衣服和口罩等,讓自己旗下的司機武裝到了牙齒,不過摩托車還好辦,司機身上穿也就可以達到效果了,但是到了四輪車的時候,就必須要在車身或者車內下功夫了 。

正好,Promogo採用了廣告貼紙的方式,價格低廉、印刷精美而且非常易於拆除和更換,並且在汽車側面,後擋風玻璃或安裝在車內的屏幕上提供三種廣告位置。性價比高、選擇面多,可以有效提升自己車隊的廣告效果,所以直接就被之前的甲方Go-Jek看上並買了下來。

除了便宜,Promogo的移動化和智能化技術也很誘人。

Promogo會在每一輛廣告車輛上安裝一臺GPS,從而讓廣告主隨時監測自己廣告的傳播範圍,並可以通過交通流量的監測數據,統計出廣告的到達人次。

印尼車身廣告被Go-Jek看上,這門生意在東南亞前景如何?

Promogo的廣告車輛路徑監測系統

廣告主與Promogo簽訂廣告合同之後,公司會根據該廣告主所青睞的受眾來選擇最匹配的車主,從而增加受眾看到該廣告的機會。例如,一家教育機構的廣告可能會貼在天天接送孩子上下學的家長車上,從而大大增加目標客戶的到達率。

相對於電視、報紙、互聯網等其他媒體渠道,車身移動媒體這種“高覆蓋、移動性、高匹配度、低干擾”的稀缺特性,使得它可以不受外界干擾,在完成車輛自身行駛工作的同時,達到廣告傳播的目的,這個故事講得還是非常完備的,通過實體移動的車輛進行精準廣告推送,看來大數據的應用除了新零售和“殺熟”,連線下廣告都沒有放過。這種特殊的流量轉換形式,與Go-Jek這種擁有大量車輛流量的大玩家結合在一起,故事非常好聽。

印尼車身廣告被Go-Jek看上,這門生意在東南亞前景如何?

廣告不是你想賣,想賣就能賣

既然賣車身廣告這麼好賺,那大家怎麼都沒有動這個腦筋呢?

顯然不是沒有,五月份時深陷財務困境的ofo就上線了車身廣告業務,試圖尋找流量變現的新方式,但很快,北京、上海等城市明確出臺共享單車管理條例,禁止在車輛上設置商業廣告。ofo的自救之路還沒啟動就啞了火。

印尼車身廣告被Go-Jek看上,這門生意在東南亞前景如何?

ofo的車身廣告示意效果

所以,車身廣告雖好,卻要面臨監管的重重壓力。

比如我國雖然沒有禁止私家車車身廣告,但車輛管理部門有明確要求:1、車體廣告只允許做車身兩側,車頭車尾不允許;2、如果車體廣告上的信息和車主營業執照不符,需要獲得對方的公司授權;3、需要填一份《店招牌(指示牌)設置備案申請表》需蓋公司公章。

複雜的流程是不是聽起來就讓人望而卻步?不過還好,這是目前我們國內的監管要求,小羅盤在印尼的政府官方網站還沒有找到命令禁止車身廣告的規定,Promogo從這個空缺切入,還是屬於創新引領監管的情況,那麼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獲取司機的積極配合的問題了。

費了大勁完成了這項複雜的申請工程,對私家車主來說,也就是一個月多了幾百塊油錢的事情,很多私家車主對此並不感冒,這也是許多車身廣告初創公司難以打開市場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有網約車巨頭加持,故事可能就要改寫了。

本身就是司機數量大戶的Go-Jek顯然不需要擔心用戶獲取的問題,重要的是如何從車身廣告這門生意中獲取更大的收益。

Go-Jek寄予厚望的,是通過Promogo技術,提供車內娛樂產品Go-Ice和移動零售市場Go-Vend,使得客戶可以在乘坐Go-Car時購買日常用品或免費領取領先品牌的小樣,這招滴滴和Grab都已經在嘗試當中,這一些都是沒有辦法賺錢的網約車們竭盡全力想出來的策略,從將車輛從功能單一的代步工具到廣告承載體再到為客戶提供更多服務功能的綜合體,腦洞非常大。

小羅盤只想說:“我走過最長最遠的路,就是你的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