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BI?商業智能戰略和解決方案


什麼是BI?商業智能戰略和解決方案

商業智能(BI)利用軟件和服務將數據轉換為可操作的情報,從而為組織的戰略和戰術業務決策提供信息。BI工具訪問和分析數據集,並在報告,摘要,儀表板、圖形、圖表和地圖中顯示分析結果,為用戶提供有關業務狀態的詳細信息。

商業智能也稱為描述性分析,因為它描述了過去或現在的狀態。它沒有告訴你該怎麼做; 它告訴你什麼是什麼,什麼是什麼。雖然商業智能不會告訴業務用戶如果採取某種方法該做什麼或將會發生什麼,但BI也不僅僅是關於生成報告。相反,BI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檢查數據的方法,以瞭解趨勢並獲得洞察力。

商業智能工具

今天的企業可以從提供商務智能工具的強大供應商列表中進行選擇。Gartner在其2017年魔力象限報告中確定了近二十二家BI和分析供應商,將微軟,Qlik和Tableau列為領導者。而中國的商務智能發展也進入了黃金時代,如今億信華辰、帆軟、思邁特等老牌廠商已佔據顯著地位。

企業可以根據各種因素選擇一個BI平臺,包括其運營的規模和複雜程度,以及他們已經擁有的技術類型。

商業智能在行動

過去,IT專業人員一直是BI應用程序的主要用戶。但是,BI工具已經發展為更直觀和用戶體驗更友好,使各種組織域中的大量用戶能夠利用這些工具。

Gartner區分了兩種類型的BI:第一種是傳統或經典BI,IT專業人員使用內部交易數據生成報告。第二個是現代BI,業務用戶與敏捷,直觀的系統交互,以更快地分析數據。

企業通常會為某些類型的報告選擇經典BI,例如監管或財務報告,其中準確性至關重要,所使用的問題和數據集是標準的和可預測的。當業務用戶需要深入瞭解快速變化的動態時,組織通常會使用現代BI工具,例如營銷事件,其中快速獲得數據100%正確的價值。

但是,雖然可靠的商業智能對於制定戰略性業務決策至關重要,但由於數據不良,戰術錯誤等原因,許多企業都在努力實施有效的BI戰略。

“所有供應商都在進行產品升級以滿足這些需求——信息技術驅動和業務用戶,描述性以及診斷和預測性,”億信華辰副總經理祝東奎表示。

但是,祝東奎表示,在許多企業中,IT仍然在BI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即使在IT為業務用戶啟用自助BI的工作場所也是如此。IT部門仍然需要圍繞數據設置和管理策略,治理和支持以及對數據的訪問,以及不斷與用戶合作以確保BI工具提供他們所尋求的洞察力。

商業智能的價值

雖然今天的大部分宣傳都圍繞著大數據和高級分析,以及下一步: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但BI仍然存在多種原因。

首先,專家表示,許多企業仍在努力解決如何分析他們的數據並充分利用BI工具的潛力。但,大多數企業往往擁有一些BI功能而不是企業級平臺。

“你可能有一個執行儀表板,可以提供像地區一樣的價格,另一個執行者使用可以提供供應商績效的商務智能工具,”他說。

因此,在升級到更高級的分析功能之前,這些企業仍然專注於微調,然後最大化其BI計劃。

祝東奎表示,這就是為什麼BI工具市場仍在增長的一個原因,因為企業不斷增加不同功能區域的功能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

根據2016年1月發佈的全球商業智能市場2016-2020報告,全球技術研究和諮詢公司Technavio預測,到2020年,全球BI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將超過10%。

該研究表明,越來越多地採用數據分析,數據可用性和雲BI實施作為推動市場發展的三大因素。

其次,組織將繼續需要準確瞭解過去的事件和當前狀態。專家說,這就是為什麼即使組織越來越多地使用高級分析來預測未來,他們仍然會繼續投資他們的BI運營。

此外,企業將繼續需要BI功能,以幫助他們在添加這些功能時驗證更高級分析功能所產生的分析。

商業智能的未來

Gartner發現了第三波增長,研究公司稱之為“增強分析”,其中機器學習融入軟件並引導用戶查詢數據。有人會查看去年的銷售報告,例如去年的銷售情況 - 但他們也可以預測明年的銷售情況 - 這就是業務分析 - 然後再加上假設能力:如果我們會發生什麼做過X代替Y。

專家表示,軟件製造商正在開發應用程序,這些應用程序將在單個應用程序中提供這些功能,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通過多個平臺提供這些功能。它將提供更高價值的建議,使決策者更有效率,更強大,更準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