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育,決定孩子的教養

一個人總是和他的父母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嬰兒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位老師就是他的父母。父母的言行、父母的性格、父母為人處世的準則都通過長期的耳濡目染不斷滲透到孩子的思想深處。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表現出來的是父母的修養。教養,是評判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水準。

一個人總是需要教養的,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教養來源於好的門風,好的門風需要長期薰陶。家教,顧名思義,有父母長輩的言傳身教,也有在這個家庭這個環境下的潛移默化。

你不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這個世界就會狠狠地教訓他。

最近,地鐵上的一個小男孩刷爆了朋友圈:

父母的教育,決定孩子的教養

在成都地鐵2號線上,一個小男孩和媽媽一起坐地鐵,中途一位阿姨帶著小寶寶上車,小男孩主動讓了座,然後在媽媽休息時,用手為媽媽墊著頭,還幫媽媽揹包。

一張照片,溫暖了無數人。

網友留言就說了:

1.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的,爸爸肯定也這麼對媽媽的,在充滿愛的家庭裡成長都孩子都會有愛和暖心。

2.所以說有些父母別再為自己孩子熊而找藉口,這根本不是年齡問題,這時家長教育的問題,教育好了哪有什麼熊孩子?看看這個有教養的寶寶!

父母投射在我們身上的影子總是揮之不去的。這也因此讓全家人表現出了很多共性。通常家中的長輩待人熱情,家庭成員也往往待人比較熱情:而家中的長輩刻薄吝嗇,家庭成員的思維習慣則常常會向刻薄吝嗇的方向靠近。可見,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的一切都會成為孩子好的或者壞的榜樣。

每個人都有著強烈的求好心態。我們都希望明天會比今天好,希望自己的後代會比自己過得還要好。可萬事都需要從現在做起才能真地實現發展和飛躍。如果父母只是將目光盯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的一切都過分追求完美卻忽略了自己身上的瑕疵,無疑對孩子的成長極其不利。因為當你把一項要求附加在別人身上時,被附加的人也會同樣將這項要求附加給你,如果要求別人而自己卻出爾反爾的話,又怎麼能夠有說服力要求別人?

大家認同我的觀點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