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北出2000裡,封狼居胥的這個山到底在哪?

“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

漢朝用來命名一個偉大民族的朝代,它的歷史自然是波瀾壯闊的,在這段歷史中,要說回想起來最令後來人激動萬分、起雞皮疙瘩的要說是時年21歲的霍去病封狼居胥的事情了。

《漢書· 霍去病傳》曰:“ 驃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允之士,約輕齎,絕大幕,涉獲單于章渠,以誅北車耆,轉系左大將雙,獲旗鼓,歷度難侯,濟弓盧,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

霍去病北出2000裡,封狼居胥的這個山到底在哪?

西漢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各率騎兵5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力求徹底殲滅之戰,史稱“漠北之戰”。漠北之戰是漢武帝向匈奴戰略進攻的頂點,是西漢對匈奴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仗,是西漢和匈奴雙方都畢其功於一役的戰略大決戰。

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000多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0多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到此山下,強敵遠遁,放眼四顧,悲風揚沙。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後他登臨山頂,南面中原設壇祭拜天地,並在山上立碑紀念,以示此地納為漢家疆土。霍去病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又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

霍去病北出2000裡,封狼居胥的這個山到底在哪?

漠北之戰最終以漢軍的全面勝利而告終。在這次戰役中,共殲滅匈奴軍9萬餘人,使其一時無力渡漠南下。西漢亦損失兵力數萬人,馬10萬餘匹。匈奴左右兩王所部主力幾乎全部被殲。經此一戰,“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

這一段歷史讀起來真是提氣,漢家男兒的精氣神足足的。那麼這個狼居胥山到底在哪裡呢?如果找到的話,開發成景點,那是漢家男兒此生一定要去的地方,就像“不到長城非好漢”中說到的長城一樣。

霍去病北出2000裡,封狼居胥的這個山到底在哪?

一般的說法有:

一、“狼居胥山為今肯特山說”。這種說法被許多書籍引用,但此種說法不能解決“翰海”的問題,如果“翰海”是海,多數人認為其為貝加爾湖,但肯特山距貝加爾湖依然千里之遙,且中間阻隔崇山峻嶺,漢軍的能力無法實現到達貝加爾湖並返回的任務,且從邏輯角度講也沒有必要到達貝加爾湖。

還有人說“翰海”為今呼倫貝爾湖,但同樣的問題是呼倫貝爾湖也距肯特山千里之遙。如果說“翰海”是沙漠,在茫茫蒙古高原,除前面所提的“幕”外,實在沒有別的可稱為沙漠的地方。

霍去病北出2000裡,封狼居胥的這個山到底在哪?

二、“狼居胥山在今克什克騰旗說”。這種說法主要是由林劍鳴提出的,在《清史稿》、《遼史》中也有這種記載,且老先生認為翰海為沙漠,但此觀點與霍去病進軍路線有出入,如果此說成立,那封狼居胥山前所經過的“大幕”又會是什麼呢?

三、“狼居胥山在今河套地區說”。這種說法最為不可靠,它不能聯繫到霍去病的進軍路線,衛霍兩部分各為西東,衛青率西路深入漠北,霍去病率東路從今河北蔚縣北擊左賢王,無論怎祥進軍都無法到達河套地區。

已故原中科院院長郭沫若先生曾經研究過狼居胥山的地理位置,但是也沒最後肯定下來,有一個印象就是在他主持編輯的中國歷史地圖上把狼居胥山的位置用紅筆圈在了克魯倫河北岸的附近但是畫了一個問號。

郭沫若先生近年來在網上被黑的不輕,但是他在考古方面的貢獻是不一般的,他都不知道的話,只能等待考古有新的證據浮出水面後,狼居胥山的位置才能確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