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别让手机变杀手!

没人会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会先来。如果时光能倒流,这位母亲一定不会刷朋友圈。

警告|别让手机变杀手!

这两天,“北京8岁双胞胎青岛走失”事件刷爆朋友圈,最后,两个孩子的遗体都在海中被找到,无数人为之痛心和惋惜。

警告|别让手机变杀手!

这俩姐妹今年八岁,北京人,这次是跟着妈妈来青岛度假的。

谁能想到,明明前几分钟还在沙滩游玩,结果妈妈发个朋友圈的时间,俩孩子突然消失,直至被先后确认溺亡于海中。

这,真是一场难以言说的悲剧!

警告|别让手机变杀手!

2018年入夏后,儿童溺水死亡的悲剧频繁上演。每一个幼小生命消逝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难以承受的痛。

在美丽海水之下,其实隐藏着无限凶险。

警告|别让手机变杀手!

01溺水者不会大声呼救

正如这位妈妈所描述,坐在几米远的地方,上一分钟还在,再一抬头孩子就不见了。

很多人以为溺水的人会大喊大叫惊慌失措,实际上,很多时候是站立的样子,或者好像在水里垂直爬一个隐形的楼梯。头是大多数在水面上,嘴巴有时候在水外,有时候在水里,一上一下好像冒泡。

警告|别让手机变杀手!

  • 1、孩子溺水很多时候是站在水里安静的死去,没有挣扎,很多时候大人在身边也浑然不知。
  • 2、溺水者会本能地将双臂伸到两侧,向下压,好让嘴巴浮出水面,小孩则可能会将手臂前伸。总之,他们无法划水朝救援者移动,或把手伸向救援设备
  • 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没有踢腿的动作。
  • 4、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 5、头发可能盖在额头或眼睛上。
  • 6、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可能头后仰,嘴巴张开。小孩的头则可能前倾。
  • 7、溺水最重要的迹象就是看起来不像溺水,他们看起来可能只是抬头在看天空、岸际、泳池边或码头。
  • 8、如果你能及时发现溺水迹象,但事发开始你只有30秒钟去把孩子救出水中......

所以,假如你看到有孩子在水里出现了这样的行为,别怕给自己惹麻烦,可以主动询问一下对方,如果他不回答,也许孩子没听到你,也许不愿意回答,但也许已经睁眼无法说话和动弹。

警告|别让手机变杀手!

宁愿你判断错了,也要跳入水里救起这个孩子。

警告|别让手机变杀手!

有些大人们甚至以为孩子在玩儿,实际上已经溺水了。

人溺水的时候会本能自动先保护呼吸系统,其他身体部位都是次要。所以不可能说话或者溅水来引起别人注意力的。

警告|别让手机变杀手!

02夺命离岸流

尽管此次双胞胎溺水的事故还没有披露具体原因,但是据统计,海边约90%的溺水是因为离岸流!离岸流没有浪花,很难引起人注意。

警告|别让手机变杀手!

离岸流最强的部分是从海边到沙洲出口之间的一条直线,不过,离岸流也会吸入水池两侧的水,离岸流将先沿与海滩平行的方向把人冲到侧面,然后再把人向外拖,使人远离海滩。

警告|别让手机变杀手!

专家提醒夏季去海边游玩要仔细观察海里有无狭窄而浑浊的条状水流,如果存在,尽量避开该水流。

03放下手机专心陪孩子

这起悲剧里另一个关注的点就是事发时,母亲在玩手机,网传她在发朋友圈。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研究表明,智能手机的使用可能会使孩子的意外伤害增加10%。而且当大人分心做别的事时,孩子更有可能做危险的行为,比如扔石头、趴在滑梯上头朝下往下滑......

警告|别让手机变杀手!

家长们把工作后难得能陪伴孩子的时间,都放在了玩手机上。当你带着孩子外出游玩的时候,他们不仅是你摆拍的工具,更应该被你百般呵护,这不仅有利于家庭融洽度的提高,也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匪浅的好处。

警告|别让手机变杀手!

放下你的手机,专注陪陪孩子。

未经防护和允许的露天浴场,为何大人要带着孩子下水?

有多少次,人们不认真查看涨潮时间表,而被困于潮水之中?

又有多少人自以为勇敢冒着台风巨浪滔天出现在危险区域?

不仅是孩子,大人也所知甚少,国民安全教育的缺失是悲剧屡发不止的重要原因。

警告|别让手机变杀手!

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安全常识 你可能在不经意间救人一命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