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電商巨頭京東為何“不務正業”去養豬

京東董事會能做出“去養豬”這一重要決策我倍感“詫異”。從批判的角度看,這簡直是對股東利益“玩世不恭”。難道電商巨頭們真的一域成功後就“無所不能”?難道“專業化”經營的定律“失效”了?世上任何模式創新和顛覆都會伴隨著無數懷疑和不屑。但願這又是一次“杞人憂天”的多慮。如果真成功了,那傳統的“天”真的變了!一個科技推動一切的時代轟轟烈烈地迎面而來!下面這篇文章所描述的事物讓人難以想象。看看吧。


看不懂電商巨頭京東為何“不務正業”去養豬

11月20日,在2018數字科技全球探索者大會上,劉強東宣佈成立京東農牧,正式向養豬業進發!京東農牧通過與大學、科學院等專業機構合作形式,研發推出“神農大腦(AI)”+“神農物聯網設備(IoT)”+“神農系統(SaaS)”三大模塊的智能養殖解決方案。據稱,該方案能幫助產業降低超過500億元成本。

這真是一個跨界的時代。企業家們的決策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電商巨頭京東主業本身才剛剛實現盈利(十多年來),竟然跨界養豬了!除了京東,網易和阿里也早已“挺進”這一領域。互聯網大佬們在集體養豬,這個葫蘆到底是賣了什麼藥呢?


看不懂電商巨頭京東為何“不務正業”去養豬


相較於以往的養豬的農業小生產,互聯網大佬們看重的正是這塊還未被“開發”的領地——用科技顛覆傳統養殖模式!如果AI(人工智能)系統推動養殖業真正成功將會出現三大產業奇蹟:一是實現無人養殖的大規模集中生產;二是真正實現食品安全;三是獲得“暴利”。

你見過這樣智能化的養殖場嗎?

一、“刷臉豬”

在京東的養豬場,豬類歷史上首次用上了“豬臉識別”技術。“刷豬臉”不僅可以瞭解每一頭豬的健康情況,包括豬的進食量、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而且還能給每頭豬生成一個唯一代碼,它的生日、它的父母和後代都能準確記錄下來。


看不懂電商巨頭京東為何“不務正業”去養豬

二、養殖巡檢機器人

養殖巡檢機器人在豬舍四周二十四小時循環,可以檢測豬舍裡的氣體、溫度、溼度,並將這些數據傳輸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調整它的風速和溫度等。

三、“豬豬數據庫”

這套智能化養豬系統就是對養豬全流程建立數據庫,包括:豬場的溫度、溼度、空氣……,豬的品種、體重、進食情況、運動強度、頻次、軌跡……。利用這些數據,對豬的行為特徵、飲食規律等,進行全面剖析,取代人工養殖的經驗主義和繁重勞動,不僅讓豬豬茁壯成長,更讓豬豬健康生長。


看不懂電商巨頭京東為何“不務正業”去養豬


利用這套系統進行養殖,京東可以將養豬人工成本減少30%-50%,降低飼料使用量8%-10%,並且平均縮短出欄時間5-8天。如果整個中國養殖業應用這一解決方案,每年至少可以降低行業成本500億元。


看不懂電商巨頭京東為何“不務正業”去養豬

“殺”進養殖業最大的驅動力是什麼?

一、萬億的市場。

中國人對豬肉消費情有獨鍾,豬肉在國人肉類產量和消費量佔比均超過百分之六十。2017年中國生豬飼養產值接近1.3萬億,佔國內畜禽(豬牛羊禽)飼養總產值比重約56.6%,生豬產業體量巨大。


看不懂電商巨頭京東為何“不務正業”去養豬

我國豬肉消費量(千噸)

二、剛性的需求。

“肉食者不鄙”,豬肉是中國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個食材來源。我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約19.0%,豬肉消費量佔世界豬肉消費量49.6%。同時,我國也是世界養豬最多的國家,佔據全球超過半壁江山,每年生豬出欄量7億頭。14億人,平均每兩人就擁有一頭豬。

好心動!這麼看來養豬真是“一本萬利”啊!別急,再看看其中的風險——

“跨界”經營坡難爬,風險大

一、天然風險大,毛利低

生豬養殖是一個古老而傳統的行業,具有明顯的豬週期、容易受疫病影響、受飼料價格影響大、價格波動大等特點。養豬行業的錢不好賺,看看那些養豬的上市公司毛利率都在一個較低的水平。

看不懂電商巨頭京東為何“不務正業”去養豬


、行業痛點突出,新技術賦能前途坎坷

我國生豬養殖業發展較為落後,行業規模化、現代化、產業化水平均落後於發達國家水平。具體表現在如下方面:

1.養殖成本高

2016年,中國自繁自養模式的完全成本為12.89元/kg,美國為8.71元/kg,相當於中國的70%。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李德發表示:“我們中國養豬業的效率是比較低的。我們養一頭豬的成本,相當於美國養兩頭豬。”

2.技水平低

我國生豬養殖的科技水平低。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在豬的品種、仔豬成活率等方面,我國都不如美國,而科技的差距會帶來成本的上升。統計顯示,美國育肥豬飼料轉化率早在2004年已達到1.91:1,而我國飼料轉化率目前仍高達3:1。同時,我國每頭能繁母豬提供的有效仔豬數約為18頭,遠低於歐美髮達國家約24頭的水平。

3.規模化程度低

生豬養殖行業具有明顯的規模化效應。從2011年到2016年規模養殖平均每頭比散養方式節省成本211元,每公斤可節省1.82元。

而目前國內生豬規模化養殖戶比例較低,集中度不高。2015年養殖戶數量4656萬戶,相比2007年下降44%,年出欄1-49頭生豬散養戶4500萬左右,年出欄500頭以上養殖戶市佔率由2007年的22%上升到2016年的51%。對比美國2012年年出欄500頭以上的養殖戶市佔率超過97%,未來國內養殖行業集中度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我國生豬養殖結構

看不懂電商巨頭京東為何“不務正業”去養豬


4.食品安全監管與疫病防治有提升空間

我國近年豬肉領域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疫病防治水平有待提高。駭人聽聞的“瘦肉精”和“黃浦江漂浮死豬”事件還歷歷在目,今年8月中國首次發現的非洲豬瘟疫情又席捲全國。截至目前已有20個省份發生疫情,累計撲殺生豬60萬頭。新增疫情國家數同比上升30%,疫情數同比增加10.7%。可見生豬養殖、流通等環節中的安全問題一直都存在極大的提升空間。

既然如此,京東在互聯網轉型決策中開通京東農牧這一業務線,一定是有“秘密武器”!


看不懂電商巨頭京東為何“不務正業”去養豬

讓京東信心滿滿的“神器”是一套主要由神農大腦(AI)、神農物聯網設備(IoT)和神農系統(SaaS),並輔以獨創的養殖巡檢機器人、飼餵機器人、3D農業級攝像頭等先進設備組成的一套智能養豬系統。

今年早些時候阿里進軍養豬是選擇與特驅集團、德康集團兩大養殖企業進行合作,阿里提供技術支持(即阿里雲ET大腦),在此基礎上,三方將對ET大腦進行針對性訓練與研發,最後全面實現AI養豬。

一個萬億級的市場,有大量需要解決的痛點。在科技的賦能下,養豬這麼一個“土”行業馬上就C位出道了!

科技點亮生活。在這個科技時代和轉型時代交替的當口,一切皆有可能!一切也皆無可能!積極探索才是通往成功的一條康莊大道。AI的應用場景也來越豐富,用在哪裡,怎麼用,這就需要眼光和魄力了。京東此次的聲東擊西,的確玩得漂亮,劉強東可真是“守得雲開見月明”了。


看不懂電商巨頭京東為何“不務正業”去養豬


看不懂電商巨頭京東為何“不務正業”去養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