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为何不愿上学,只因对学校教育充满了恐惧,所有人都

孩子们进入毕业班学习已经两个多月了,这段时间的亲身经历和感悟,让自己再次感受到目前这种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真得会误国误民,因为我们的教育带给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幸福和快乐,而是无比痛苦的煎熬和折磨。每每听到老师们声嘶力竭的训斥,看到孩子们恐惧的眼神和无助地表情,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有一种切肤之痛的感觉。

下面是这几天发生在身边的几个教学场景和片段,是否可以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深度思考,想想我们的教育到底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当然为了保护孩子们的隐私,此处用一些符号代替孩子的姓名。)

01.孩子的话语让人伤心——诚信教育严重缺失

我们一直在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可是目前一些的孩子的言行让人感到伤心甚至震惊,不敢想想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成长为什么样子?

在十一假期结束之后,为了检验孩子们在假期期间的学习效果,最近组织了一次单元质量检测,当然孩子们是非常在乎考试成绩的。因为这会直接关乎到教师和家长对自己的态度,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情就让人就不再平静下去。

前几天在一次上课之前,小A同学找到我:“老师,这次考试成绩给我算错分了。”“哪里算错了?”其实,对于每次考试结束之后,总会有孩子会因为成绩有问题来询问的现象,不过大多数都是因为分数少了来找老师。同样对于小A同学的询问,我的第一反应也是认为肯定是少加分数了,因此当时听到小A的话,说实话当时心里并不舒服。可是接下的对话让我感到既高兴又伤心。

“老师,你给我多加了2分。”小A的话一出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这样的现象并不多见。接过小A的试卷仔细一看,的确给小A多加了2分,就在我要对小A进行表扬的时候,没有想到就在此刻发出了一个异样的声音。

“你真傻,老师给你多加了分数,还找老师来改,还不赶快藏起来。”听到这里,当时心里一惊,回头一看,是小B在旁边冷嘲热讽。原本想按照小A的要求将原来的分数减掉多加的2分。可是当听到小B的话语,我立刻改变了主意,一语双关地对小A说:“老师本来想给你把分数改过来,但是老师改变注意了,这2分老师不给您扣去,因为你的诚信让老师感动,这2分是老师奖励你的。记住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不要为了考试分数而丢了自己做人的根本。”

听到我的话语,一旁的小B如有所思地低下了头……

反思:这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几天了,可是留给自己的深度思考仍在继续——我们到底教给孩子们什么了?故事中的小B其实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只是因为小B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异,故而平日很受老师们的赏识。可是小B的话语虽然不是有意的,可是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很多优秀学生对于考试分数的在乎。为了分数可以不择手段的获取,当然不排除弄虚作假得行为。相反再来看看小A的做法,小A 的成绩虽然也很好,可是和小B相比几乎没有可比性的。可是就在很多孩子对考试分数耿耿于怀的时候,小A却主动要求减掉不属于自己的分数,在目前“分数至上”的驱使下,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对于这种凤毛麟角的诚信行为,在感到些许欣慰的同时,更为类似小B这样“优秀”学生的言行感到担忧。

对于小B这样“优秀”的学生,说实话老师更多给予的是“偏爱”甚至是“纵容”,只是因为学习成绩优秀就可以忽略做人的“不检点”。其实小B今天的言行并不是偶然行为,以前就或多或少在小B身上发生过为了分数而“舞弊”的现象,我们教师给予的不是制止,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默许”的行为其实也仅仅是为了教师的教学成绩。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真的会害了一个孩子的终身。小B同学今天的言行真的让人很伤心,我们的教育“一俊遮百丑”的不恰当行为已经在“贻害”孩子原本善良的心灵了。

不过从小A身上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成功,当然这里的教育并不是指学校教育,因为目前的学校的教育已经异化为了教学,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了考试分数而服务。

小A同学今天的良好言行主要得益于家庭教育,我们一直在倡导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好的教育出自良好的家庭。通过深度走访的调查,不难发现小A同学的家境并不富裕,甚至有些贫寒,一直是贫困资助的对象,小A就是在这种原生态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心灵自然是干净纯洁的,能有今天的行为也就很正常了。小A同学的行为无疑也给我们上了一课,也让“家贫出贵子”得到很好的诠释。

02.孩子的恐惧让人揪心——爱的教育只是空谈

孩子们进入毕业班之后的两个多月,渐渐地发现孩子们的笑声少了,甚至消失了,取人代之的是忙碌奔波的身影,以及有些恐惧的眼神和呆滞的目光。因为在有些老师的眼里,孩子们的说笑会耽误学习,是在浪费时间,孩子们需要的做的就是每时每刻都要在全力以赴学习,学习,再学习。每当看到有时有的孩子在“不务正业”,就立刻会招来恶语相向,严厉训斥。

最近一段时间最感到郁闷和恐惧的孩子之一就是小C同学,最近这几天小C同学就是在无比煎熬中度过的,因为自己的一时糊涂犯下的错误,让小C几乎要放弃了继续求学的念头。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在十一假期期间,小C同学将自己的作业答案传给了其他同学,从而导致一些同学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假期作业。当然这种行为不会逃过老师的法眼,最后的结果是很惨的。被老师发现之后,小C自然就成了“罪魁祸首”,因为这种行为是老师最痛恨的,结果小C遭到了严厉的处罚(至于如何处罚的,自不必多说。)

正因如此,小C感到自己犯了“逆天大罪”,回到家之后茶饭不思,寝食难安,感觉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更对不起自己的小伙伴,极度的恐惧让小C的心理防线近乎崩溃,不敢到学校来继续学习了。看到此,小C的父母来到了学校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很多人的眼里,小C的做法的确很欠考虑,的确应该受到严厉的批评。可是随着事件的推展,渐渐发现事情的缘由并非给其他小伙伴传答案那么简单。

下面将整个事件的过程认真梳理反思一下:

其实小C同学原本不是这里的学生,小C最初随打工的父母在其他城市求学,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父母又回到了现在的老家,小C也就不能继续在外求学。由于初来乍到,小C身边没有任何小伙伴可以作为朋友,这当然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内心一直渴望有自己的好朋友也就成了小C的愿望。终于机会来了,在十一假期期间,已经完成假期作业的小C,在QQ上看到了其他同学的寻求,希望能够得到小C的帮助——传一下作业的答案。

由于内心苛求得到属于自己的朋友,小C经不住其他同学的软缠硬磨,最终将作业的答案传给了其他同学,自然得到了其他同学的赞美。只以为得到朋友赏识的小C却不知自己已经惹了大麻烦,最终得到严厉的处罚也就在情理之中的。

可是由于自己的一时头脑发热,没想到自己犯得错误无法得到原谅,一直就比较内向的小C吓坏了,内心无不恐惧的小C拒绝来学校上课。如果不是父母来学校和老师的沟通,或许小C 同学就此会离开学校了。

反思:类似小C同学经历的孩子并不是个例,由于种种原因自己犯了错误,不过这些错误绝大多数是学习方面的。目前这些错误绝大多数属于作业问题,作业照抄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

当学生完不成作业或者照抄作业,我们往往在学生身上找问题,是否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反思自己的问题。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清楚每一个孩子都存在个性差异,这当然也包括能力的差异。对于课后的作业,不同的孩子由于自身能力不同,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可是我们往往采取一刀切布置作业的方式,而且作业的数量与难度基本上站在优秀学生的角度,这一点在毕业年级尤为突出。

由于作业的难度和数量超出了自己承受的能力范围,完不成作业就在情理之中了。为了避免受到惩罚,一些无法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孩子就选择了摘抄,尤其目前信息化手段如此先进,照抄作业也是很容易就可以办到的事情。

其实仔细想想为何有的孩子会有如此举动,难道不该反思过度的惩罚产生的后遗症吗?目前对待犯错误的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已经让很多孩子感到了无比恐惧。如果超出了孩子的能力,出现了一些不会作业空着的现象,那就属于没有完成作业,自然会受到惩罚;于是为了完成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作业,一些孩子不得不选择照抄作业,结果下场会更惨。

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对于犯错误的孩子更应该有耐心,即使犯了同样的错误,不同的孩子可能的原因也会不一样,需要对症下药进行诊治,毕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即使犯了错误不是不可原谅和改正的。可是类似小C 同学这样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如果不是及时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或许小C们就将“灰飞烟灭”了。

我们一直在倡导要给与孩子们“爱心与教育”,可是我们做到了吗?目前孩子们普遍感到学校的恐惧和不安全感,这难道不是教育的失败吗?

学校原本是塑造和拯救认得灵魂的精神家园,如今带给孩子们却是痛苦和恐惧,这样的学校教育还有多大意义?!

看看孩子们惊恐的眼神和呆滞的表情,除了无奈之外,更多是对中国教育的揪心!

03.孩子的堕落让人痛心——赏识教育成为谎言

最近小D同学的情况还不如小C,毕竟小C同学这几天基本上已经恢复了常态。与小C同学不同的是,小D自从进入毕业班之后,在一次次的呵斥之后,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曾经产生的求知欲望几乎被口水“吞没”了。

小D同学其实是一个很聪明,很有灵气的孩子,尤其是小D同学的爱心是有目共睹的。记得在刚刚结束初三学习生活的时候,小D同学为老师精心制作了一个表达感恩之心的PPT课件,还记得哪一刻震撼了很多人,自己也是感动得稀里哗啦。

也许就在那一刻起,小D同学萌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可是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小D同学是家里的老小,还有一个疼爱自己的姐姐,由于自小的娇生惯养,小D也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尤其自己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尽管自己的智力条件很好,可是由于习惯不够好,一直以来就给人一种“玩世不恭”的感觉。

其实对于类似小D这样的孩子,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可悲的是,小D同学原本就敏感的内心,在一次次辱骂中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尤其对于目前正处于逆反期的孩子来说,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无疑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由于仅仅是看到了小D同学有悟性,却不知其内心世界的需求,结果小D一些“不良表现”,招致了几乎是天天必有的训斥和辱骂。或许是从来没有受到如此的待遇,敏感的小D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那就是破罐子破摔。看到目前小D同学几乎要放弃学业的做法,让人痛心。

我们为何就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用赏识教育感化孩子,给孩子一个机会,或许就会拯救一个灵魂。

反思: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存在个性差异的,不同的孩子需要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我们都知道对孩子的无比赏识,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极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从而释放无法估计的能量。

可是我们目前的教育只是在快节奏的运转,不能等等孩子们的灵魂,更可悲的是,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天为了考试分数而愚蠢地辛勤忙碌着,不肯静下心读读书,自己的心灵早已布满尘埃,锈迹斑斑。

在过度追求分数的应试教育驱使下,我们的老师也处在一种魔咒之中,不去研究孩子的心里,一位向孩子脑中灌知识,也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充其量也只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业绩。

我们都清楚这样一个道理:亲其师,信其道。在这种几乎没有赏识教育的指引下,简单粗暴地对待我们的孩子,孩子们已经由最初的无比期待,发展到了讨厌,如今连讨厌的情绪几乎也没有了,只剩下了恐惧。

最近和孩子们进行交流,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让孩子们喜欢一个老师,进而喜欢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需要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很长一段时间。可是要想让孩子讨厌老师,甚至惧怕老师,只需要老师短短几秒钟的辱骂就可办到。

想想孩子们的话语,真的让人感到震惊和痛心,我们一直感慨:为何现在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了,可是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难教了?其实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口口声声说,要对孩子有爱心,要赏识每一个孩子,可是现在看来这不过是一句句美丽的谎言。在一次次羞辱之后,孩子们已经不再信任你了,只是出于惧怕才不得不去学习你的学科。

在这里还应该提到的是,某些不理智的家长和教师“配合”,几乎让孩子们丧失了自信心,究其原因还是攀比的心理在作怪。自己的孩子就得比别人强,丝毫不去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

目前小D同学之所以如此沉沦,除了学校的因素之外,更主要的因素是在于家庭。其实最了解孩子的应该是父母,可是目前很多父母扮演的角色不是孩子的“减压器”,而是合力压抑孩子的帮凶。就像小D同学,由于家庭的原因导致自身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家校一起努力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可是在老师“告状”之后,家长采取的不是理智的态度,而是和老师一样的做法,对孩子只是自信心的打击,如今小D们采取消极的不作为抵抗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其实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赏识我们的孩子,只有这样才会激发孩子们的潜能,极大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

无数个实事已经证明,好孩子其实并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离不开好的家庭教育。相反,大量的学困生却是学校教出来的,因为父母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的时候,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离开学校的时候,是否能还给父母一个合格的公民?

仔细看一下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除了学习成绩之外,更重要的是一个优秀的公民,无不是在充满爱心的赏识教育下健康成长起来的。

赏识我们的孩子们吧,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绽放个性的美丽之花。

04.孩子的行为让人寒心——做人教育刻不容缓

这几天最让人感到寒心的,就是一些“优秀”学生的考试作弊现象。在这次质量检测的考试过程中,亲身经历一些孩子为了分数不顾廉耻,作弊照抄显得肆无忌惮。由于这并不是个体现象,所以在此将各种作弊现象进行归类描述,同时也以小E作为代号对这些孩子加以隐私保护。

先来说说在考场上的一些作弊行为,当试卷还没有分发到手的时候,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小E们会四处观望周围的同学,如果和自己期待的同学临近,自然会心照不宣地互相对视地笑笑,自然也就明白等会要互相配合,互相照顾;如果没有自己期待的同学在身边,也就一脸失落的神情表露无疑。

当铃声一响,试卷分发的那一段短暂时间,总会看到小E们会窃窃私语,很快就会解决一些疑难问题,那速度之快的确让人佩服,更让人无语的是在这个阶段基本上是在拼速度,拼眼神,因为在向后传递分发试卷,或者以试卷分发错误进行交换的时刻就可以达到目的。

等到考试开始之后,一切似乎风平浪静,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基本上是单打独斗,基本看不出有何端倪,可是随着监考老师的不关注,就会出现小E们传递小抄的现象,当然这些很小E们的手法自然很老到的。

更让人寒心的是,在考试结束收卷的那一刻,总会有一些小 E趁着收卷有些“混乱”的时候,迅速将答案进行订正然后及时加以改正,那速度和分发试卷的情形有些相似。因为在批阅试卷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些改动过答案的不合理现象。

另外,有的小E更为胆大,在考试结束试卷已经上交但是没有装订的时候,趁着中午吃饭的空隙就可以到办公室“浑水摸鱼”。

目前这种作弊现象已经不是个体现象,也不是偶尔发生的事情,已经是孩子们都心知肚明不公开的秘密了。

反思:其实这些孩子之所以养成了如此恶劣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经历了一次次考试的历练之后,已经“训练有素”了。

下面先来分析一下为何这些小E们会如此在乎考试分数,其实最初并不是孩子们对分数如此耿耿于怀,而是学校、教师、家长对于分数过度看重,只要孩子们能够考出一个好分数,孩子就是优秀的;相反,如果考试分数不理想,那么这样孩子就一般的,甚至是“坏”孩子。在这样的理念驱使下,孩子们也逐渐意识到考出一个好分数对自己来说意义非凡,可以得到很多赞许的目光和鼓励的奖赏;反之,如果分数不理想,自己就是“一无是处”,甚至会受到严厉地责罚。

正是在“以分数论英雄”的指引下,随着“阅历”的增加,一些虚荣心极强的孩子就开始试着“另辟蹊径”——作弊,在一次次尝到“甜头”之后,更加肆无忌惮地选择走“捷径”。

如果说孩子做出这样的行为源于自己的年龄还小,辨别是非能力较差,那么为何在一次次作弊之后,我们有的老师选择的是“默许”,究其原因还在于,孩子们的考试成绩直接与自己的教学业绩挂钩,所以看到孩子作弊,出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行为,也就感到不可耻了。

如果说孩子作弊,教师默许是责任心的问题,那么自己参与作弊就是道德底线的问题。其实在每次考试过程中,总会看到一些让人感到不齿的现象,就是为了自己的教学成绩,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竟然突破道德的底线,帮助学生作弊,相信孩子们总会有清醒地那一天。

为何在校园这一方净土会出现这些种种劣迹,将教育变得让人如此心堵,就是不合理的考试制度和评价机制,已经将教育偏离了轨道,而且忘记教育首先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

以上这些场景只是目前学校教育的一小部分,如果我们的教育仍然以目前这种病态持续下去,真得会毁灭整个民族,看看每天发生在身边的种种不良社会现象,这难道不是应试教育造成的恶果吗?我们整个社会正在遭受错误教育的报应,可怜的国人不但不惊醒,反而还在推波助澜,助纣为孽,这无疑是整个民族的灾难!

中华民族真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了,因为我们的应试教育已经让孩子们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中国人,学习求知不再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而仅仅是满足自己的个人需求。

我们的教育如果不进行脱胎换骨的大变革,总有一天我们必须喝下自己亲手酿的苦酒!但愿这只是杞人忧天而已。

孩子们为何不愿上学,只因对学校教育充满了恐惧,所有人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