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蘇-34為何空中相撞?原來民機上一常見設備,軍機上根本沒有

近日,俄羅斯遠東軍區的兩架蘇-34戰鬥轟炸機在日本海上空飛行時發生擦撞事故。截至目前,俄羅斯空天軍新聞發言人表示:關於第二名飛行員是否獲救的消息尚未得到證實。實際上,早在幾十年前,民用客機就普及了空中防撞系統,使得民航飛機空中飛行的事故率大幅降低;而軍用飛機尤其是戰鬥機上,卻從未採用過該設備,這是什麼原因呢?

俄軍蘇-34為何空中相撞?原來民機上一常見設備,軍機上根本沒有

民航客機的空中防撞系統,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防撞自動預警裝置,二是自動操縱系統。國際民航組織規定,兩架存在交叉航線的客機需至少保持400米的高度差,水平距離則視空管員根據空管流量而定。通常來說,客機的防撞自動告警裝置可以依據飛機的飛行速度,檢測出10秒內是否會有其他飛機經過此航線。一旦檢測出的話,該裝置便會發出警報,飛行員根據警報提示進行規避飛行;若飛行員始終未進行人工干預,自動操縱系統會切斷人工飛行而轉到自動駕駛模式,從而避免了空中發生擦撞的可能。

俄軍蘇-34為何空中相撞?原來民機上一常見設備,軍機上根本沒有

民航客機空中防撞系統10秒的預警時間,可以使兩架飛機保持幾千米的距離。不過對於戰鬥機來說,密集編隊飛行簡直是日常訓練中的家常便飯,飛機的間距甚至只有幾米。在上世紀90年代,瑞典曾經在“鷹獅”戰鬥機上加裝過此係統,只不過將預警時間縮短至3秒。使用中“鷹獅”的飛行員發現,一旦他們保持密集編隊飛行時,報警器便會響個不停,飛行員索性關閉了防撞系統的電門,最終“鷹獅”也拆除了此係統。

俄軍蘇-34為何空中相撞?原來民機上一常見設備,軍機上根本沒有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戰鬥機上就沒有飛行安全預警裝置。冷戰結束後,隨著F-15、F-16、蘇-27等戰鬥機在全世界的逐步擴散,各國空軍相繼邁入了三代機時代。由於三代機具有出色的機動性與敏捷性,飛行員經常會進入大過載飛行狀態。一旦飛行員沒有及時退出大過載飛行,就會不由自主地陷入黑視甚至昏迷,使得飛行安全很難得到保障。2000~2014年,美國空軍的F-16戰機因飛行員陷入大過載昏迷而墜毀了19架。因此,與民航客機不同,戰鬥機的飛行安全預警系統更多的是保證飛機隨時處於可控狀態。

俄軍蘇-34為何空中相撞?原來民機上一常見設備,軍機上根本沒有

以美國空軍的自動防撞技術(ACAT)為例,一般飛行員處於9G過載下的飛行時間不會超過14秒。當飛機的9G過載飛行時間超過14秒後,ACAT便會代替飛行員進行飛行,根據飛機的速度、相對高度、迎角等信息作出合適的姿態調整並降低過載,以便飛行員從昏迷中甦醒。目前,美國空軍的F-16、F-15等均採用了此技術,更加先進的F-35則將採用下一代ACAT系統。

俄軍蘇-34為何空中相撞?原來民機上一常見設備,軍機上根本沒有

兩架蘇-34發生的空中相撞,更多其實是一種無奈。採用了電傳操縱的三代機、四代機,具備了異常優異的操縱靈敏特性,飛行員只需很小的力回饋或杆位移便可迅速改變飛行姿態。一旦飛行員動作錯誤,通常很難避免事故的發生。因此,避免戰鬥機空中相撞最好的辦法,就是科學地進行飛行訓練,使得飛行員的飛行技術越來越精湛。


分享到:


相關文章: